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12-12刘扑英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教育运用

刘扑英

摘要:文章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源起和其存在的误区,并重点论述了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对小学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提供支撑。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运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一直在呼吁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而教学改革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支撑。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一、关于启发式教学

在中国,启发式教学的出现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朱熹《论语集注》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是我国启发式教学的萌芽。之后,启发式教学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学记》里提到“君子之教,喻也”,“喻”就是启发、引导的含义。到了北宋,有学者从“疑”的角度探讨了启发式教学思想。清代王夫之又从学思结合、教学结合等方面发展补充了启发式教学。到了近现代,随着“民主与科学”的潮流,大批学者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最具影响力的要数蔡元培先生,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和“五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1929年毛泽东提出十项教授法,第一项就是提倡启发式,他曾多次强调并要求广泛推行启发式教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外也涌起了对启发式教学研究的热潮。使得启发式教学得到深化发展。

在西方,启发式教学起源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其指出教师要像接生婆一样促使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真理获取知识。此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启发式的衣钵。文艺复兴之后,涌现了很多与启发式教学思想相似的教育流派和教学思想。比如杜威问题教学的五步法、布鲁纳提出“发现教学法”、施瓦布提出“探究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由此可见,虽然启发式教学的渊源、历史沿革、进程不同,但其教学思想和理念还是比较相似的。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运用存在的误区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更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和思想,促进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1.启发式就被当作是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一问一答模式。启发式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而不是简单形式上的一问一答。2.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单一的设问模式。这一误区势必造成课堂问题过多、过滥、学生简单应付或对问题产生严重的“消化不良”现象。3.启发式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实际的学习中,老师是重结果而不是过程,教师用自己的“讲”替代学生的“学”,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广泛,只有正确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才会对教学有所帮助,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运用策略。

(一)强调启发与创新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将学生的优势充分利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促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发展。

(二)要有“启”的愿望

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废除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开启学生积极主动地求知、认知的兴趣,向未知挑战,和未知搏斗,将未知变为已知。

(三)要了解“启”的对象

“启”的对象是学生,是认知求知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启”解决自身的已知与未知、已能与未能、已有与未有的矛盾。因此,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未知、未能和未有,了解学生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学习动机及兴趣爱好等,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启”。

(四)要掌握“启”的时机

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作为主角主动探索,积极发挥个人能力,使学生在创造中品味成功的快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启发时机,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學习态度和方式方法。启的时机,从学生心理状态上把握:1.思维受局限,无法“突围”时;2.疑惑不解时;3.精力分散、心不在焉时;4.有新发现,心情兴奋、跃跃欲试时。教师的教学角度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疑难点、衔接点、含蓄点时。“启”的时机把握得好、点拨得好、启发得到位,就能豁然开朗、柳岸花明,而学生的积极性高,就会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否则,有“启”而无“发”,就会适得其反。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恰恰数学启发式教学正是它的一部分,如果深入研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本论文在很多方面研究的还不够深入,还需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邱士伟.孔子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纪宏伟.自学、议论、评价”三环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58-60.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小学教育运用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