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7-12-12刘燕晋祎一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人才培养

刘燕+晋祎一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并不乐观,分析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不难发现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一条有特色、有效果的人才培养之路迫在眉睫。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鹤职院〔2011〕27号)等文件精神,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一、音乐教育专业生源现状分析

音乐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必备的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适应音乐教育专业、服务一线需要的音乐教育专业技術技能人才。

每年的全国艺术招生考试都会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音乐专业的招生当然也属于艺术招生的范畴,之所以众多学生都热衷于艺考,原因有很多。就音乐专业而言,其实大部分学生并非真正愿意选择这个专业,而是因为艺术类的录取分数相对于普通类的录取分数要低一些,因此好多家长和学生都是为了能提高学历而学习艺术类专业。在专业技能上往往是考前突击学习声乐、舞蹈、器乐等技能,应试教育的痕迹很浓。近年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在不断地萎缩,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地下降,学生的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入学时是零基础,这样的学生对于入学后的音乐课程学习都倍感压力。

从就业前景分析,也有很多影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生源的因素。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类:1.小学或幼儿园的音乐教师;2.专业文艺团体演奏、演唱人员、创作员;3.各地市县行政、企、事业单位文化局、文化站、基层厂矿企业工会及相关部门、机构的管理者、辅导员以及文艺演出、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者。4.社会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琴行艺校的音乐教师:5.为各机构、企业内部进行各类活动组织与策划,如户外宣传、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内外部年会等。在这几类就业情况中,能从事前三项工作的学生是凤毛菱角,大部分从事的都是后两者的工作,其中还不乏许多毕业就转行的学生。

之所以就业形势会这么严峻是因为现在的企事业单位招聘大都是采取笔试加面试的形式,这对于文化理论知识比较薄弱,理论学习能力比较低的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难度颇大。因此也很难考上在编在岗的企事业岗位。生源差——就业情况不乐观——生源差,这样长期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模式,不利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一年级的专业技能课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等都是一周2学时,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每周4学时,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顾此失彼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加强对技能的训练,如歌唱能力、键盘演奏能力、舞蹈表演与创编能力、合唱与指挥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发现,在众多音乐形式中,像舞蹈、合唱指挥这样的技能应用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普及面较大。因此,可将这些课程在开设时适当增加课时,便于学生掌握扎实的技能。

(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师资现状,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名音乐专业的教师通常有多门课程,声乐、钢琴、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这些课程要教授,达不到像专业音乐院校那种教师只专心教授一门课程的标准。教师每周任课时数都在14节以上,且承担多门课程,在备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授课模式上,因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无法像专业院校那样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通常是一对多(10人以上)的集体授课模式,因此在技能提高方面无论是速度还是力度上都比较慢,加上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学制时间又比较短(通常是2年或2.5年,因有一年或半年要顶岗实习),很难将专业技能学的特别扎实。

(三)教学效果现状分析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也是这样,只有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是现行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往往存在与学生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象。[1]一方面,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是在“理论”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现实中却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舞台经验欠缺、学生示范能力不强等;另一方面,老师在学生实习实践或者顶岗实践中跟踪指导不到位。尽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包括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而在具体执行中却背离了相关的计划,这一直是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普遍现象。[2]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鉴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3]模式中的诸多问题,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职业教育,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使学生明白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明确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以及社会音乐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能力。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截止笔者发稿时,我校刚有一批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离校。在毕业前,他们进行了一场专业汇报演出,通过演出可以看出,学生们都在精心准备每一个节目,但是舞台表演技能还有待提高,这种专业汇报他们在校期间只办了这一场。笔者在想,“功夫在平时”,如果每个月或每学期都鼓励他们办一场汇报演出或艺术沙龙,那毕业时的演出水平肯定会大幅提高。

(三)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立足本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是小学音乐教学、教育机构音乐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如果说“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培养目标较高端,实践起来难度较大;那“立足本市”还是可以实现的,并且据笔者了解还是有众多机会可以施展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风采的。如:鹤壁市每年一届的“鹤壁广场文化艺术节”“鹤壁樱花节”“鹤壁民俗文化节”“鹤壁市淇河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还有企事业单位的合唱比赛、歌咏比赛、单位年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可以编排节目进行表演,一方面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另一方面也得到了舞台实践的锻炼,还有可能在演出中得到经济利益的回报,达到多方面的共赢。

(四)在制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时,让各专业教师充分发表教学意见,随学生的现状和社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模式,使教学方法和内容随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而定,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吴训,王志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方音乐,2012(02).

[2]杨婷.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15(06).

[3]陈国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环境分析——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为个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03).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人才培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