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合实施策略探讨

2017-12-01李翔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管理

摘 要:企业管理理念当中,企业所开展的预算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前提条件和主要手段,因此通过二者相互组合,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本文首先结合企业发展相关管理理论研究,对预算管理制度当中的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随后结合企业管理要求,对二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主要管理策略进行总结,帮助企业形成全新的管理机制和理念。

关键词:企业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发展

前 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内部管理机制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形成具有稳定性的管理方法,实现各个部门依托发展目标的高度协同,成为目前企业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目前企业所采取的预算管理制度当中的一种创新制度,其主要管理策略在于预算编制和全面执行,因此要求企业能够以管理机制为出发点构建多部门的预算协调。

一、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关系

(一)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导向

企业所开展的预算管理工作,从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当中可以看到,预算内容的编制,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体现;预算内容的目标分类,则是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主要方法。因此预算工作的开展,要求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做好执行和监督工作,从而敦促企业能够以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短期规划为依托,积极进行责任履行和完善。因此笔者认为,从发展顺序的角度来看,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出台,实际上是为企业再基础环节管理当中,提供了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和导向。企业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尽早地发现企业再管理、执行、监督等环节上存在的缺陷,进而避免造成企业风险。

(二)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相互结合是企业发展需求

我国再改革开放之前所实行的经济体系为传统的计划经济,这种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稳态性,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由政府部门帮助解决。而在市场化经济的今天,企业主要自负盈亏,再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内部,企业管理的缺失和制度的缺陷会直接造成企业的风险增加,我国企业管理机制存在较为陈旧的人治特征,企业核心管理层掌握了企业大部分的职权,并成为企业发展决策的指导,这种模式之下便产生了企业发展与决策者水平之间的彼此依存关系。众所周知,寡头决策机制具有极高的依赖性和随机性,一旦决策者自身能力不足或者出现滥用职权现象,企业内部无法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企业最终智能面临倒闭命运。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构建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完成对于核心决策层的权利制约,充分发挥监事会等企业机构的功能,将成为今后企业的主要方向。

现代管理理论当中,企业管理通过进行明确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指导部门工作和部门监管,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1]。因此在预算管理当中,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衡利益关系,并从中调动所有员工开展预算执行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最大化的发展。同时,制度的建设还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完成对于企业领导层权利的制约,避免企业出现错误的独裁治理、寡头决策等问题,而是以企业发展方向为导向,实现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

二、企业搭建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结合的管理策略

(一)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下的风险管控体系

企业所进行的预算编制工作,主要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在于企业经营和发展当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因此预算委员会所进行的预算编制,既需要具备风险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拥有风险识别方案,从而为企业各环节、各部门提供工作依据和工作方法。为了能够将内控机制融入到编制工作当中,笔者提出了以风险识别、控制为最终方向的编制方法和体系建设。首先,企业预算委员会应当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之前进行详细、全面的企业发展信息搜集,信息搜集不是盲目的信息获取,而是通过编制目的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形成风险识别能力。在完成信息搜集之后,应当由预算委员会形成预算方案指导,要求审计机构能够在企业经济活动当中对企业投资、企业资产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核算,同时形成弹性预算机制[2]。随后,根据风险信息识别能力,对企业动态进行监视,从而构成企业风险监察体系,体系能够对企业当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影响力判断,从而制定出应对风险的决策建议,提交到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环节的逐步优化。企业所建立的风险监察体系并不仅仅针对财务部门或者审计部门等单个部门,在内部控制制度当中,企业各环节、各部门都应当将风险识别和风险监察纳入到工作环节当中,以预算管理和风险抵抗进行部门工作约束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例如生产企业当中的采购部门,在日常工作当中,应当以风险识别和风险监察為制度,对采购过程中的市场价格现状、市场价格波动、材料采购收益率、材料采购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权衡,从而确定投入采购资金的决策方案,避免因盲目和信息缺失,造成决策执行的失误。

(二)搭建与预算风险监察体系配套的内控意识

在以往的企业管理当中笔者发现,企业内部的员工和部门的管理意识,是预算管理制度能否落实、能否取得应用成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对于内控、企业发展以及预算管理的风险识别意识,导致其在工作和项目执行当中存在敷衍了事、消极怠惰的错误工作方法,最终导致企业所形成的预算风险监察形同虚设。因此在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当中,内部控制机制应当将员工内控意识作为主要的建设方法。结合相关管理体系建设经验,笔者提出了由上至下的意识搭建方案,引导企业形成全面的内控环境。

首先,企业领导层应当从自身做起,形成企业发展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传统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存在一定的“官僚”作风,在管理意识方面,普遍倾向于“治理大于管理”的错误理念,这种理念致使企业管理难以做到风险的预防和企业发展的前瞻。在内控机制的建设当中,企业领导层是推动企业全面实现科学内部控制的基础,因此企业领导层应当率先认识到内控机制对于风险识别、预算管理以及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发挥领导带头和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其次,企业各部门、基层员工,应当以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作为意识打造的主要方向,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形成对于企业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认识。企业内部应当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企业价值观宣讲等方式,引导员工了解企业价值和企业发展方向,并从内心深处认可企业,打造积极进行进取和创新的工作理念;部门工作当中则应当在企业组织结构当中发挥作用,勇于承担自身责任,将企業发展、企业风险于自身工作方向进行结合,打造良性企业管理循环。

(三)建立以预算管理为导向的企业责任制度体系

企业责任制度的建设在于对传统企业当中存在的决策者“一言堂”权利问题进行制衡,从而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避免企业决策风险影响企业发展[3]。而在内控制度和内控环境之下,企业内部的责任制度体系主要依靠预算管理的组织模式来完成。笔者提出,企业以预算管理和风险监控为导向的内控责任制度,应当将控制环节、管理内容和控制策略作为三个模块,进行打造和企业发展引导。其中控制环节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主要有企业内部管理层来完成,其中控制内容集中在企业价值、企业战略和管理职能建设等领域,在内控机制之下,这部分内容需要企业管理层和企业监事会以企业风险识别和预算工作为核心进行搭建;管理内容部分则是控制环节的主要执行策略环节,其中要求企业依据预算管理的全面控制要求和风险识别要求,形成风险对策、预算目标、预算调整、预算审核等预算工作流程,这部分内容是对于企业管理层级管理控制环节内容的直接继承和执行;控制策略则是整个体系当中的主要执行方式,需要对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执行,并以企业发展战略为角度,构建依托企业发展和企业前景要求的策略方案,开展管理执行工作。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例,企业的管理实际上应当以企业制造成本控制、利润率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为主要的目标,因此在管理策略执行中,应当将制度控制策略、生产作业策略和市场风险的边界标准作为主要的管理内容,应用到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的实际作业当中去,使企业能够实现由上至下的制度、精神、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打造企业凝聚力。

结 论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中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内部控制体制的导向型管理方式,应当充分以企业环境、风险控制策略为前提,构建符合企业发展前景的管理策略。其中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于内部控制体系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盲目决策和低效率生产执行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书超.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中的相关问题研究——基于N公司案例[J/OL].中国商论,2016(31):94-101.

[2] 高利军.大数据背景下以云会计为基础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框架构建研究[J].经贸实践,2014(21):86.

[3] 闫本宗.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郑州瑞坤网络设备有限公司为例[J].科技风,2017(32):242-244.

作者简介:李翔(1984.06—),男,(民族,汉族),籍贯:陕西省延川县,(学位:学士学位,职位:陈四楼煤矿财务科主任师,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管理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