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人文性

2017-11-21刘姣姑

关键词:人文性以人为本

刘姣姑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 人文性 语文课本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0-107-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新的定性结束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也体现了我们观念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又该怎样转变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呢?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由来和内涵

那么何谓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关于人文精神历来有不同论述。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又有人说:“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内核,也是对人类的现状、将来的关注与责任。”

具体到语文课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着:(1)应把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整合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2)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到保护和尊重。(3)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就意味着工具性不可丢,人文性不可少

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语文素养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體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能力,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进行情感陶冶、文化熏染,端正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应释放学生的潜在能量,注重关爱、宽容、理解、尊重和信任,强调知识、能力和学生精神世界的联系,以及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互相沟通。

三、语文课程如何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而言

首先在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材人文化,教材内容应“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其次,要尽量开放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如广播、网络、广告、影视、自然风光、校园文化氛围、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好素材。需要强调的是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切忌机械化和模式化,而要真正地落到实处,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笔者认为应在教学中完成三个转变。

一是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发生转变。传统语文教学以灌为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常常是鹦鹉学舌。而人文性教学的提出,倡导民主课堂,营造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独特自主体验,认可学生对语文素材的多元化反应。这势必打破“教师中心”和“权威主义”,教师由命令者、灌输者变成商讨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是由接受性教学转变为研究性教学。在接受性教学中,学生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被扼杀。而提倡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就要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体,把教师看作课程的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由“课堂权威”“话语霸权”转变为“民主课堂”。语文课堂上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平等,营造师生平等对话氛围,说肺腑之言,说真实感受,说心中疑惑,不说假话套话,不说标准答案,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体现民主课堂,学有用的语文。

(三)还要做的有很多

学生失去人文性的学习,被罗杰斯称为现代教育的“悲剧”,为使“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在实践教学时,还要做的有很多。

如在学习时间上提倡人文性,根据具体教学设置长课和短课,把握师生时间比,多一些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合作、多探究。在学习的空间上,也倡导人文性。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利用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当然在,努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不能丢了语文最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只是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对学生填鸭式的教学和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从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上下功夫,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上出具有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

总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且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我们将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一切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而继续前行!

[ 参 考 文 献 ]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2]杨再隋,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

[3]于漪.《于漪文集第一卷·教育教学论》[M].济南:三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性以人为本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