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媒体工作室的建设研究

2017-10-30万鹏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教学改革

万鹏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引发的是媒介变革,媒体行业的变化促使各大高等院校中传媒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开始悄然进行着改革。高校新媒体工作室的建设从“融媒体”中实现“融专业”;在发挥服务属性的同时,也应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品牌建设,建立校媒、校企合作;高校教师更应该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做好把关人的把关人。高等院校作为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观念的重要阵地,利用学术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将实践教学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在产、学、研三个领域取得三赢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教学改革;媒介融合

“互联网+”、“新媒体”、“融媒体”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成了传媒行里最热的词汇,媒介技术的变革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新媒体”作为当下最富生机的媒介形式,它的发展存在着无限可能性。而高等院校作为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观念的重要阵地,利用学术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将实践教学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在产、学、研三个领域取得三赢的效果。近年来,在各大院校中一批以传媒专业学生为主力的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应运而生。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高校新媒体工作室是“互联网+高校”的独特产物,不仅满足了传媒类学科对新媒体平台、互联网思维的研究的需要,更是“媒介变革”倒逼“教学改革”的结果。“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引发了教学形式、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变革。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为学生们提供了上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以及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不再是专业知识的唯一来源;而随着我国“90后”一代陆续步入大学校门,高校教师的教学对象则变成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批“网络原住民”;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引发媒介本身的变革,使教学内容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 “媒介融合”与“专业整合”

高校新媒体应借助资源优势进行专业多元整合。媒介融合并非排他或者替换,而是互补共享,在传播过程中保持自身的个性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提出“媒介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 新媒体时代下实现媒介组织在结构上的融合,需要非新闻传播学专业以外的更过的学科的支持。技术的融合对于综合型高等院校来说是天然的资源优势。以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工作室为例,此高校新媒体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3月,在创办之初,工作室成员局限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新媒体爱好者。受到所学专业的局限,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运作形式和作品形式相对单一,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技术屏障。随着新媒体工作室的发展壮大,积极融合了本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告专业、等五个传媒类学科,并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各类专业的师生展开合作。多专业的整合发展,不仅克服了各种技术屏障,使不同学科领域的团队成员在一起进行思想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力。以开放的思维建设高校新媒体工作室,作为新媒体人才的浮华基地,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融合应从人才资源的整合开始,实现“融媒体”中的“融专业”。

2 “服务平台”与“教改平台”

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和媒介责任,虽然新媒体行业的媒介服务更具有指向性,但依然延續了传统媒体的公共服务的属性和责任。高校新媒体平台本身就是具有更显著的公共属性的,因此发挥其公共服务的能力是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建设的的重要环节。首先,高校新媒体工作室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具有位院系师生提供校园资讯和新闻宣传的服务义务。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媒体的服务不仅停留在信息的传播和宣传工作中,同时还涉及了更过的领域。以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工作室为例,官方微信公众号为师生们提供了成绩查询、互动监督、课表查询、车票购买、英文翻译、院长在线等服务功能。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活动、科研会议、学院项目提供微信、微博的上墙互动、网络直播、H5制作、问卷调查、舆情监测等服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学校的全景视图,在宣传校园风光的同时,为新生提供向导服务。

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在发挥服务属性的同时,也应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供给者,网络资源的便捷,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逐步完善,加之90后一代的网络原住民对网络的认可度高、参与度高。教学的第一课逐渐“失宠”,教师的地位受到了动摇。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高校教师就更应该利用起新媒体的武器重新找回课堂的主动权。高校教师应当转变思维,拓展出新媒体时代知识信息服务者的角色意识,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最权威的学术观点,在新媒体平台开展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调动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第一课堂的积极性。将新媒体平台发展为教学改革的第二课堂,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和最新的行业信息服务,是高校新媒体工作室的新的建设方向。

3 “媒介素养”与“宣传教育”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类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对各种鱼目混杂的信息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 服务于高校新媒体工作室的大学生,他们作为校园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更应该注重媒介素养的培养。对把关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对所有大学生文化宣传教育。因此,高校新媒体建设工作中,大学生“把关人”的媒介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关系。而高校教师更应该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做好把关人的把关人。endprint

4 “校媒合作”与“校企合作”

各大高校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转型阶段,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是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传媒类专业的转型发展不仅需要“校企合作”这样的输出型转型,更需要有“校媒合作”这样的输入型转型方法来进行人次培养。当前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多以培养普适性人才为主,很少涉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师与教师之间也缺少沟通和联系,无法形成团队培养模式。 而考虑到经济成本和服务品质的要求,校外媒体和企业对与高校合作往往存在许多顾虑,与高校构建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想要更好的落实“校媒合作”与“校企合作”,需要借助高校新媒体工作室这样的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平台来完成。高校新媒体工作室的建设应着重针对团队的培养,在工作室日常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除此之外,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应着力打造品牌栏目,注重自身的营销和推广,树立高校新媒体品牌,消除企业和地方媒体的顾虑。以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工作室为例,在建设初期通过自身品牌的打造和营销去的了地方媒体的认可,在2015年建立了与大河网合作的校媒合作,随即设立为大河网在校记者团,同时也是平顶山日报社的新媒体中心记者站。在校企合作中,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工作室与当地体育村建立合作,为中国第十三届全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全国锦标赛进行了数次的网络直播;为平顶山五人制足球赛进行了全程的直播;为地方企业进行微信推文策划编辑、制作h5等服务。

在高校新媒体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多元的团队建设;延伸网络平台的生活服务与知识拓展功能;加强新媒体工作室的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广大大学生受众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在校企合作、校媒合作的建设中,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应当起到品牌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颖悟,汪丽.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J].中国广播,2012(05):73.

[2]羅毛毛,谭英.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偏向的多元融合pJ].科技传播,2016(12):37.

[3]刘婷婷.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研究[J].企业导报,2013(23):229

[4]杨健.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18).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教学改革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