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互动理论在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2017-09-13周书雅李红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团队建设

周书雅+李红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中运用符号互动理论,有助于提升班主任研修团队的凝聚力,有助于班主任研修团队成员形成良性的协作关系,有助于班主任研修团队成员沟通形式的多元与多样化。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运用符号互动理论,应通过反思性学习提升成员自我认知力,互动内容和形式应多元与多样化,实现“线上线下”立体互动,通过角色扮演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建设富有凝聚力的学习团队。

【关键词】符号互动理论 班主任研修团队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04-02

符号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ism)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Mead,George Herbert)最早创立,后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其观点可以概括为:人类创造了符号,并运用符号进行交往互动;人们具有建立自我意识的能力,具有承担他人角色的能力;在互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角色承担对所处情境进行解释及定义,并根据定义的结果做出相应反应,与周围的人及环境进行互动。符号互动理论对当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此,我们基于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提升的团队建设项目实践,谈谈符号互动理论在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运用方法。

一、符号互动理论对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研修团队具有研修学习共同体的特质,它强调共同使命和愿景,强调各个成员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是成员间相互协作、共担责任等多方面合作的活动。符号互动理论的运用有助于团队建设形成上述特质。

(一)有助于提升研修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强调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也就是在团队中要彼此分享、共同促进。符号互动理论认为:“角色扮演”有助于团队成员理解他人,这种理解将为团队成员提供友好、公平、民主的交流互動机会,让团队成员在共同目标和愿景的基础上,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沟通。因此,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组织者通过团队成员间的“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互动形式,有助于促进团队内部建立平等、合作、信任、尊重的氛围,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二)有助于团队成员形成良性的协作关系

一个团队要完成共同目标,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相互协作。良好的团队协作建立在成员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上。符号互动理论认为,语言、文字、动作、手势等互动符号的有效运用,可代表个体的感觉、思想、价值、情绪与其他个体进行良性沟通。也就是说,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中有效运用各种互动方式,可促进成员间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增进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继而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在团队学习中,成员把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困惑与大家交流,并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帮助,这种交流为他们带来情感和学术上的支持,他们就会以积极、投入的状态进行研修活动。

(三)有助于团队成员沟通形式的多元与多样化

符号互动理论主张人际间通过多种多样的“符号”进行沟通,我们将此应用于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的互动中。研修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学习者和助学者,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性符号对彼此产生影响,也通过这些符号互相了解;学习者通过与助学者的互动交流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完成研修过程。同时,学习者不仅与他人互动,更通过“自我”中的“主我”与“客我”的内在互动,达到提升自我研修能力的目的。这些都为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提供了多样、多元的沟通渠道和形式。

二、符号互动理论在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符号互动理论对班主任研修团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符号互动理论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到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中?

(一)反思性学习提升自我认知力

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认为,个人是通过“主我”与“客我”的互动来修正“自我”的。“主我”是个人在其行动的顷刻之间对情境要求的一种实际行为反应。“客我”是个人采取他人的立场观点来反思“主我”。人不仅能与他人进行互动,还能够把自己作为对象,自己与自己交流,从而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这种反思功能是人类所特有的。

在班主任研修团队中,学员不仅与其他学员、导师等人、事、物进行互动,更要把自己作为对象,进行“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也就是自我反思,从而发现自己在本职工作中的问题,达到自我认知力的提高。因此,在开展研修活动的过程中,团队的组织者要特别注意引导成员开展自我反思活动。如,我们在柳江区农村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过程中,为成员策划了一个以工作坊为团队赴研修基地学校跟班学习一周的研修学习活动。项目组依据符号互动理论,要求每个团队每天留出一定时间集中团队成员分享当天所观察到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自我反思,每位团队成员需完成一定数量的“跟班学习日记”。实践证明,这种分享、活动和交流,让很多学员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正如“明德惟馨工作坊”的梁老师在跟班学习日记中写道:“通过在三塘中心小学亲眼所见,尤其是与导师的交流,我终于明白自己所带的班级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原因——我总是不放心、不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我总是事必躬亲,不放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所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我在场的时候,学生还能遵守纪律,而当我这个班主任不在场的时候学生就开始乱了。每次我出去学习那么几天,都会担心学生有没有违反纪律。这样一来这个班主任当得是身心疲惫,而且效果不尽如人意。三塘中心小学的经验告诉我,‘智慧型的班主任会把班级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要学会做一个‘偷懒型的班主任。”由此可见,团队成员学会反思性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主我”和“客我”的互动,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互动内容形式多元与多样化endprint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符号是人类进行沟通互动的桥梁,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表达情感、思想等,从而完成社会活动。在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中,可通过为团队成员创设良性的互动机制,提供更多鲜活的互动情景,设计更多团队成员之间、导师与学员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互动活动形式,促进团队向心力、凝聚力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团队的文化建设是我们重要的关注点。团队初建时,为了打破成员彼此之间的隔阂,团队活动采用“班级手语操”的形式,要求成员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展示活动。这样的手语操学习,不仅让团队成员掌握了班级管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成员在积极欢快的歌舞中舒展身体,缩短了与其他成员的空间距离,进而缩短心理距离。此外,我们经常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为一个共同目标和任务而合作,加深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还有“团队文化名片”的创设与展示活动、团队“包饺子”大赛、班主任工作礼仪情景比赛、工作坊读书沙龙活动、项目探究学习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团队成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提升活动,增进了学员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导师之间的感情,使团队成员更加团结。

(三)“线上线下”立体互动

符号互动理论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体间的互动交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班主任研修团队建设不仅要用好每一个“线下”交流的机会,还要利用网络开展“线上”互动交流,以多方位、立体的互动推进团队建设。由于柳江区农村班主任工作坊的团队成员都来自不同的乡村学校,同一个工作坊的成员大多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要经常性地面对面交流不太现实,所以利用互联网定期、定主题、定主持人开展“线上”交流活动成为了重要的互动形式。每个工作坊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各种信息、经验等。如德智源工作坊成立了“山水风云研讨沙龙”,并在QQ群举行了第一次“线上”活动——读书分享交流会。交流会中,成员轮流发表观点,积极分享各自在校带领学生阅读的经验。如杨老师提出:“引导学生阅读的个人经验有:第一,方法的引领,老师、家长、学生都能坚持最重要。为了让家长坚持亲子共读,我给家长布置任务,每学期邀请几位家长到班上向学生推荐好书;第二,每周三最后一节课和每天下午上课前都给学生预留了阅读时间;第三,学生在周一下午班会课分享阅读感悟,每晚的家庭作业必须有20分钟左右的亲子共读。”有的成员提出自己在带领学生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他学员积极出谋划策,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如莫老师提出:“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用什么时间读书?大家能够坚持读书,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而杨老师的分享恰好为其提供了解决的思路。最后,导师们给这次交流做总结,并为以后的沙龙活动提出改善建议。其中赵教授总结道:“第一,‘择高处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是荣毅仁的家训,古之成大器者多有良好的家训,可见要成大器,传承与引领非常重要。第二,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第三,一次能围绕学习主题提三个左右的问题来交流分享,可能会更集中一些。”在整个互动活动过程中,在主持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团队成员集思广益,进行思想的碰撞,每个人都收获良多。

(四)通過角色扮演促进理解

布鲁默认为:人们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内部解释,也就是想象自己以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行动的意义。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在行动时,应考虑与他人在同样的社会情境之下的行动和思想一致。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扮演别人的角色来理解别人行动所赋予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换位思考”。班主任研修团队中有导师、工作坊坊主、沙龙主持人、活动记录员等角色,每个角色的职责不一样,行动也有所差异,而角色扮演能够帮助他们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对他人角色的认同。例如,工作坊坊主兼当领导人和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成员开展各种研修活动,为成员争取更多的学习资源、资料,向其他成员传达导师的指导,并向导师汇报成员们的情况和想法。一个人担此重任难免做得不周到,如果其他成员因此而有不满的情绪,将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研修效果。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让所有成员轮流担任坊主,亲身体验坊主的工作,了解其工作的不易,从而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研修任务。总之,团队中的角色分工可以由成员轮流承担,这样的角色分担可以让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获得对方的体验,这不仅有助于成员间互相理解,还有助于团队的组织与管理的改善,提高团队建设效益。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团队建设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建设研究
军校物理课程团队建设的探索
浅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团队建设
试析基层烟草企业营销团队建设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