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视角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究

2017-09-13董文鑫

艺术评鉴 2017年15期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审美性改革路径

董文鑫

摘要:审美性是包含钢琴在内的各类音乐艺术的本质属性。然而长期以来,高校钢琴教学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技术训练方面,学生审美素质的能力和培养被严重忽视,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鉴于此,本文从审美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必要性谈起,就具体的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 审美性 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86-02

一、审美视角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钢琴的本质规律使然

审美性是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特别是素有“乐器之王”的钢琴,更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作品美、演奏美、形制美等丰厚的美学特征。而钢琴之所以受到众人的喜爱,就是因为人们乐于表现和体验这些美感特征,从中获得美的陶冶和润泽,所以审美既是钢琴的本质艺术规律,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反观高校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各类高校都普遍将技术训练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使钢琴学习成为了单纯的技术训练,不但有悖于钢琴本质艺术规律,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将审美意识贯穿于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二)钢琴教学质量提升需要

虽然近年来的高校钢琴教学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多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对审美的忽视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虽然很多学生都是自幼学习钢琴,但是却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也不是自主自愿的。要将钢琴作为升学的一项工具,所以势必要以技术训练为主,让学生对钢琴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很多教师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加之自身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不足,仍将钢琴教学停留在技术层面,学生对为什么学习钢琴、学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按部就班的学习,教学质量也难以再有本质的提升。反之,如果充分认识到了审美的重要性,将审美贯穿于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无论是钢琴演奏技能还是综合素质,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丰富和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由此就会获得新的发展。

(三)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上个世纪末的高校扩招,在让更多学子实现了大学梦想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全社会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体到音乐专业来说,造成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足,而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教学中的审美性缺失。没有树立和践行审美意识,高校钢琴教学更像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训练,加之其它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既没有实践意识和机会,也没有从审美角度来认知和体验钢琴,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推动审美视角下对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正是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二、审美视角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究路径

(一)树立正确目标

目标是整个行为活动的引领,只有目标本身正确,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活动沿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具体到高校钢琴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的树立主要遵从于两点:一个是学科本质属性和规律,一个是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所以审美视角下高校钢琴教学目标的树立,也需要结合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认知,一方面可以使这两个原则得到更好的遵从,一方面也可以使审美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更充分的体现。首先,从学科本质属性和规律来看,审美性是钢琴艺术的本质属性和规律,体现在钢琴创作、演奏和欣赏全过程。所以高校钢琴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出能够认知、体验和表现这些美感特征的人才。其次,从行业发展需要来看,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全国各地都陆续掀起了一场钢琴学习热潮,很多学生都有过自幼学习钢琴的经历,加上高等教育的扩招,音乐专业学生数量也急剧增加。也就是说,由于学习者数量的增加,使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由此带来了用人方对学生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是否具有审美素质和能力则成为了竞争的关键所在。所以结合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审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将会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变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通俗的说就是如何教学、怎样教学的问题。长期以来,高校钢琴教学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教师简要讲解知识和技术要点并进行示范,学生在课下练习,下节课时将课下练习成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再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又出现了集体课和小组课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学的实际需要,但是仍然没有树立起审美意识,也没有机会和途径培养审美素质和能力。所以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当下这种按部就班的机械模式。比如在学习一首新作品之前,教师应该对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包含创作者的信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内容等,然后以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对作品的看法和认识,即我认为这是一首怎样的作品、作品表现出了怎样的情、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表现出这种情感等,这个阐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审美体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审美表现欲望,去验证自己的体验是不是正确和充分。当学生基本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加入更多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让演奏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所以说,必须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让更多学生感受到钢琴艺术的美感特质,拉近学生与钢琴艺术之间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表现和创造。

(三)丰富艺术实践

马克思在谈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时曾提出,只有加入到审美创造中来,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审美意识的缺失,学生既没有审美创造的意识,也没有审美创造的机会,所以应该通过艺术实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欲望。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当下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一个短板所在。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钢琴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但是在舞台实践经历方面十分匮乏,每当上台表演时,都会因为演出经验不足而出现紧张等状况,演奏效果难以保证。所以还是要从审美的角度入手,整个实践过程中,审美质素是无处不在的。从钢琴作品来看,诸多经典作品都是受到观众普遍喜爱的,观众愿意听到这些作品得到精湛的表现,而演奏者也完全可以融入到作品中,自然避免了紧张等情况。从实践环境来看,台上的灯光、舞美,营造出了一个舞台氛围,台下则是观众期待的目光。当演奏者身着得体的服饰,落落大方的上台,并从容自如的演奏时,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这种音乐之美的魅力。从钢琴演奏来看,演奏者凭借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法,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倾洒到每一个琴键上,并获得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效果是为每一个演奏者所追求和享受的。因此必须通过艺术实践丰富,给学生以更多的审美表现和机会,在实践中真正感知和体验钢琴艺术的特有魅力和价值。

(四)开设美学课程

钢琴艺术的审美性特征并不是凭空而至的,而是一种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后的共识。所以有必要通过美学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从本质上认识钢琴的美学特征,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比如针对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技术训练的情况,就可以从二度创作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当作曲家受到情感触动后,利用作曲知识和技法创作出钢琴作品,完成了一度创作,而演奏者演奏这些作品时候则是二度创作。两者之间其实是一个承接、延续和创造的过程。一方面,演奏者要充分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和风格;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融入个性化的体验和表演,获得与众不同的演奏效果,使作品得到丰富和扩展。而如果仅从技术角度的练习作品,即便是演奏的再熟练,也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这种理论说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审美的价值和重要性,所以应该对美学类课程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学校和教师还可以经常开展一些讲座或研讨活动,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就一些音乐美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将讨论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和练习中,便于借助理论更好地指导钢琴演奏的审美教学及艺术实践。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和音乐艺术的双双发展,高校钢琴教学也获得的长足的进步,多方面的成绩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对学生审美素质和能力的忽视却始终是一个短板,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从审美视角下重新审视整个钢琴教学,并通过多方面的变革,让师生的审美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不但是对钢琴本质艺术规律的尊重和体现,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此进行了分析,也希望高校钢琴教学,能够因审美意識的融入而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雅堃.艺术审美特性在钢琴教育中的体现[J].黄河之声,2016,(15).

[2]刘源茜.浅析艺术审美特征在钢琴教育中的体现[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10).

[3]刘家佳.刍议在钢琴教育中体现艺术审美特征的策略[J].通俗歌曲,2015,(10).

[4]李梦婷.论钢琴教学中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钢琴教学审美性改革路径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试论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