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2016-11-10熊东男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林海雪原审美性商业性

摘要: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工业化生产为特征、以盈利为目的现代文化形式。下面主要从大众文化的特性出发,论述《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关键词:商业性;技术性;审美性

一、商业性

大众文化是典型商业文化,其运作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简单来说就是“消费文化”,消费群体是人民群众,所以投其所好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题材选择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多讲究“情怀”。徐克《智取威虎山》(以下简称《智取》)选取的就是抗战背景题材,这首先是他自身情怀所在,其次也代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同时也抓住年轻一辈对那个时代故事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同年龄段对于该题材的不同情感使这部电影收获了极高关注度。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林海雪原》的电影改编是能够唤起受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的,这也是徐克这类电影人的传播意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的多元杂糅性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如外国司机谩骂传统节日圣诞节等,而新加入的叙事者韩庚这个角色带着探究与敬畏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到最后回家团圆,徐克想要传达的意图就是,红色经典是历史的内在根基,我们对信念的坚守必须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作为基础。电影《智取》将商业性与民族性进行了一次巧妙结合,同时也是对大众文化内涵的一次正确解读。

(二)明星加入

中国电影市场现今呈现出的最奇特之处就是巨大的明星效应即“粉丝经济”,尤其是对8090后的市场主力来说,偶像即使是客串或只唱一首主题曲都能去影院刷无数遍电影,无论其本身好坏。徐克《智取》归根结底也是一部商业片,他邀请了林更新、陈晓等“小鲜肉”前来助阵,效果极好。

(三)感情纠葛

暴力和性是当下社会视觉消费两大主题,与70年样板戏对于情欲的刻意回避和压制相反,徐克走向情欲的张扬,既再现了白茹与少剑波的爱情,更呈现了青莲与威虎山众男人间的暧昧情感,充分迎合了大众的窥探欲。但青莲阴冷的表情和深色装束是影视化中象征诱惑的“蛇蝎女人”化身,完全不符合东北农村妇女的外表与气质,此角色的出现缺少本土化改造,过度迎合大众娱乐。

04电视剧,杨子荣落入“婚外情”的俗套; “座山雕”死在杨子荣初恋情人与其丈夫的孩子手上,这两处改动使得原著中精彩的敌我斗争转向恶俗的个人恩怨。打着人性化的旗号消解红色经典中的共通精神和生命力,不仅误读 “红色”, 更误读了观众。

二、技术性

(一)商业元素

技术性更好地表现商业元素。

现今的特效与3D技术打造奇观电影。现代大众追寻刺激与释放,而奇观电影就是当代消费社会快感文化的产物。我们都说好莱坞的超英大片深得观众喜爱,这其实也可以称之为另类的样板戏,徐克利用3D技术,对好莱坞式电影桥段进行拼贴并充分展现于电影中:肉搏东北虎段落酣畅淋漓,老虎毛发逼真;枪战段落的子弹采用定格、慢动作等特写。但在技术愈发成熟的同时,电影理性叙事的能力被弱化,人物呈现出扁平化倾向,如土匪的脸谱化特征明显,表现为整体的低能与猥琐。

(二)传播媒介

现代化科技手段是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而大众媒介正是科技发展的代表,其应用拓展了大众文化的公共领域、对象、范围。没有不同形态的红色经典,其力量及现代记忆不会如现在这样强烈与深刻。《林海雪原》的影视剧改编,让它从小说的文字空间发展到现今信息社会的视觉图像空间,构建了一个立体、多样、开放的媒介传播平台,使《林海雪原》获得了意义增殖的空间,在国际上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民族故事和文化,丰富、激活了世界对于中国的认知与认同。除去国内票房,《智取》在国际收获三千九百万票房(922-883),充分体现出大众文化背景下媒介的功能与作用。

三、审美性

在大众文化视野下,受众的审美变化主要体现为审美的通俗化、时尚化。

(一)通俗化

70年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改编处在高度政治化时期,在叙事上:首先,杨子荣代替少剑波成为主要英雄人物;其次,突显了主要人物的阶级仇恨和革命的迫切愿望(常宝父女);最后,摒弃情欲。

姚文放说,当代审美文化已经厌倦那种过于累人的思想重负,已经不愿向深邃幽暗的精神极地作艰苦的跋涉,也无力承受过于沉重的道义感和责任感。徐克《智取》则刻意淡化革命与政治倾向,注入普世价值观,转战通俗美学叙事:

1.国共-共军与土匪

徐克以“共军”与匪徒之对立改写了样板戏的“国共”二元对立,匪徒们在山下的烧杀掠抢成为小分队剿匪除奸的内在原因。因此本片中自然消解了政治敏感元素。而村民们则被塑造成胆小怕事的性格,成为小分队的拯救而不是动员对象。

2.单线叙事-双线叙事

60版电影以时间为线索,可简单表示为“起因-开头-高潮-结尾”的因果叙事。此结构叙事优点是人物、情节连贯,结构紧密,但线性叙事的封闭性极大压缩了让感知者对叙事作品进行重构和联想的空间。14电影则采取双线叙事策略。电影伊始,A线围绕少剑波展开,展现小分队在敌强我弱、敌多我少的困境下与土匪奋力搏斗的正面战场;B线围绕杨子荣展开,呈现其斗智斗勇的个人空间。这满足了观众的不同需求:想重新回味战争现场的,可从A线中体验历史重现;而对宏大叙事不感兴趣的观众,杨子荣游离于组织之外,以一己之力瞒天过海、兵行险着,也满足了他们对个人主义英雄的崇拜心理。

(二)时尚化

中国戏曲中脸谱文化的巧妙运用,使得这部电影在浓重的民族审美情结之中体现出多元杂糅特点。影片中,杨子荣扮演者加上浓重的黑色眼影,体现出戏曲脸谱中以黑色表示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小白鸽以面若桃花的妆容呈现美丽善良的人物特点,青莲以浓艳的戏妆表现“祸害了多少兄弟”的妖媚气质,座山雕大面积隐去演员真容实现脸谱化。但这不是完全继承以前的改编作品造型,旗袍、妆面、发型等设计带有强烈的现代感,这就使我们在观看时并不会产生明显割裂感,反而会产生一种熟悉又新奇之感。此外,对女人偏执的座山雕,重义气的老八,人物性格的多元化让故事与形象更趋合理化。

四、结语

随着社会转型,“消费经典”成为一种时尚,商业化、娱乐化浸透到红色经典改编与主旋律的创作中。“人们对于革命时代的激情,丧失了认同的欲望,却保留了猎奇的幻想。如何让今天的人们了解红色文化所包含的崇高美,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在大众文化视野下,如果说,04年电视剧改编是一次懵懂且不成功的探索,那么14徐克版《智取》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开端。虽然存在着人物扁平、刻画不合理等问题,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特殊符号,它的成功让电影界对于红色题材改编与传播如何与大众文化的特性巧妙、合理融合有了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周春霞.“红色经典”重构:英雄、青年与民族文化认同——徐克版《智取威虎山》的叙事学解读[J].新闻知识,2015.

[2]刘洪,赵步阳,章澄.后现代视域下的“红色经典”改编——以3D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J].电影评介,2015.

[3]孙宜君,王辉.艺术形式的变化与审美阐释的差异——论《林海雪原》不同文本的叙事及传播话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

[4]姚文放.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1996.

[5]周志强.红色文化空壳化忧思[J].人民论坛,2011.

作者简介:熊东男(1993–),女,江苏扬州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播学。

猜你喜欢

林海雪原审美性商业性
林海雪原(五)
林海雪原(三)
林海雪原(二)
林海雪原(四)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从《丽水金沙》看民族歌舞发展中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