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三种习惯”的培养

2017-07-29柳志雄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柳志雄

摘 要:“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句话说明新的化学教学理念已经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最新的阐释:一个人掌握多少化学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掌握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探索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使之成为终生拥有的一种学习技能,已经成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0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23

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求我们在集中式的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用一个又一个45分钟的时间逐步引导学生去实现拥有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实现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做到探究新知、锐意进取的可持续发展。

一、利用教材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一)利用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内在的动力支持是极为需要的,要让学生觉得“好玩”“学的有意思”很重要,现在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充分体现学习化学的“有用”“就在身边”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如: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活动探究”“问题解决”“化学史话”“拓展视野”以及教材中的精美插图等方面的内容,妙趣横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一看就会认为:“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化学真的很有意思。”(许多学生如是说)。我认为,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能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二)利用教材内容的深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持续性

对学生来说,能让学生持久“自主”的学习下去的最好动力,莫过于“成就感”了,有了“成就感”,就会越学越“带劲”(学生原话)。记得在《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一节课教学时,当我把第一个海洋纪录片播放给学生看的时候,整个教室就像炸开了锅,学生前后左右交头接耳,整个教室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他们在交流、在向身边的同学展示各自“丰富”的海洋有关的知识,我也就顺水推舟地让学生各自发表对海洋知识的了解,一节课下来,我的课件始终只停留在第一张PPT上,而学生已经把氯气的生产以及溴、碘、钠、镁等后面的教学内容,都融合于浓浓交流气氛中去了。

个人经验总结: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学下去。在教材内容上的分析或解读方面,应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去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重方法轻内容,敢于放手让学生学,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索。教师应该踏踏实实当好一名课堂教学的引导着、组织者和支持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充满成就感,还将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學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面向全体学生,深入了解、实现组内互助优化

同一教学班的学生个性各异,学习特点各异,学习的层次各异。所以进行分组教学之前,教师绝不可草率,要深入了解教学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情况),多与班主任、同班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性格、人际关系等),然后予以分组。如:我曾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划分成A(优)、B(中)、C(差)三个层次,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也是化学实验小组),让每个组都有同样ABC层次的学生,并让组员们推出一位组长,这个小组就成为一个学习的团体。教师授课完成后,让小组学生交流学习,由于同是学生,相互之间差距比较小,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讨论氛围浓厚(为了学习完成后能“回答”老师的几个复习小问题,获得老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效的“肯定”),收效很好,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再学习”,组内成员基本可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完成集体学习任务,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调动学生课后集体协作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在互相合作中学习的习惯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组分配任务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集体的环境中,从而使其为了集体的荣誉,很好地刺激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同时,让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本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个学年下来,几乎每个小组都能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小组还制作了小课件、小教具、小模型、小实验等在班里展示,赢得了大家的好评;有的还请我去与化学实验室联系,去解开小组的“疑惑”,有地还拍成小录像。

个人经验总结:让学生置身于集体中去学习,品味团结协作的成功喜悦,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进而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教师应走入到学生中去,一起动手,一起探究,师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体系。

三、注重过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endprint

(一)课前开放教学内容,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学生自觉进入探究的情境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不能只把教材内容看成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教学资源,还要求我们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条件,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化学资源。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研究、实验动手,培养他们通过独立学习,获取新地化学知识,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新课之前,我总会让学生在课前先“学”一点相关的知识内容,“透露”一些相关信息的搜集方法或途径,从而使学生们能在下一节课时,带着“收获”进课堂,带着“经验”进课堂,带着“困惑”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有基础”的状态,而非“空白”状态。一位学生如是说到:“以前我在上课之前,真的不知道老师要讲一些什么内容,哪怕我对课本做了很好的预习。现在不同了,因为现在的课堂上是我们在问您,所以我得知道我要问什么。”

个人经验总结:教师应给学生“提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先“学”,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学而不厌。

(二)课堂开放教学模式,营造自主探究实践环境

我认为,课堂应开放教学模式,创设讨论、归纳、总结的探究情境,营造自主探究实践的环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分析。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又要让学生互相质疑,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直至达成一致共识。有时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有时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有时是教师要“装傻”,没有了“权威”,从而实现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

例如:我在探究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实验课上,几乎所有的小组都发现构成原电池后,在锌片上也有气泡冒出。以下是收集各的小组的猜想:

(1)硫酸溶液的“电阻”太大——电子到达铜极“慢”,氢离子“等不及”——直接在锌极上得到电子;

(2)硫酸浓度太大——反应比电子“跑”的快——直接反应;

(3)硫酸浓度太稀——反应慢,到达铜极上电子太少——直接反应;

(4)电子“跑不赢”氢离子——直接在锌极上得到电子。

综合上述四种可能分析,学生进行组内探究、组间交流、也有两三个组合起来做实验、有的更换为稀盐酸,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对学生的所有想法、做法都不予以评价,只让他们以事实说话。临近下课,当他们用求助的眼光盯着我时,我只能一臉无奈的“装傻”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要不我们都回去准备准备,下一节课再来。”

个人经验总结:给学生一片天,他们懂得怎样去翱翔。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探究、掌握化学知识,一是要想办法让化学知识的魅力“发光”,吸引学生去学习;二是要让学生这个学习团体养成合作学习、探究的习惯;三是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快速实现教学中角色的转换,融入学生学习的集体中去。教师应当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化学终生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彭望书.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5(11):8-10.

[2] 傅晓涛.解读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