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7-13曾土莲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材教师

曾土莲

【摘要】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而且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探讨。思维导图就是这一个备课中,教师应该组织的一个内容。思维导图类似于一种先行组织者,它是学生已有的水平和将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一座桥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教材 教师 学生

思维导图是人的心智导图,是体现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的特征,它使用一个中心关键词和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过去往往是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以前经常是结构化的思考。思维导图倡导一种利用图像来记忆和自由发散性思考。从思维导图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深层次的学习,而不是一种浅层的学习。同时思维导图中的想象,不再是毫无头绪的想象,而是对于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不会让学生胡思乱想。

一、从教材的角度来说

初中英语教材分为初一、初二和初三三类,一共有五本,其中初三有一本,其它各年级分别两本。初中英语每一册教材都分为:Units、Grammar、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each unit、Vocabulary Tndex這四部分。英语教师在授课之前,如果将书的目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于教材的经纬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和布局有印象之后,教材的施教功能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具体到课文的内容,比如在初一上册Units1-12,教师上课之前,可以带领学生就每一章话题即标题思考一下,比如运用树状图的导图模式。树的枝干是My name,树的枝桠分别是剩下几章的内容—— your birthday、your interests、school等等,将这本书主体内容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从而将教材的各个部分内容融合在一起,加强知识的联系。因此,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实践掌握教材的脉络,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整合的观点去学习和掌握知识,不再用孤立的观点去学习教材内容,充分发挥了教材的教学工具和育人功能。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一堂课一般只有45分钟,教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上好课,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学记》提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以及先秦诸子家的孔子、孟子、荀子等等教育家都倡导“循循渐进”、“因材施教”等,现在思维导图的提出正体现这些道理。教学并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内心知识的火焰。在以往的教学中,千篇一律的画面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在下面坐着听得昏昏欲睡。所以现在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学生的眼、心、手、耳都要在课堂上活动着,提高学生在课堂上隐性和显性的参与度。例如英语教师在教初一下册Unit11“How was your school trip?”这一个话题时,首先教师应该先引导“School trip”有哪些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作业本画出来,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书本涉及的内容做对比,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相反,如果教师拿到这一章,就开始说教似的全盘托出,学生只是一个聆听者的角色,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另一方面这样的课堂效率不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英语教师在新授课之前,让学生这个主题的内容开始自主思考,做一个思维导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运用起来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未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需要教师对教学起点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从而也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传统的师生观是师尊威严,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内容是通通接受,学生处于一个聆听者的角色。现在的师生观,用韩愈的《师说》来说就是“是故师不必贤与子弟,弟子不必不如师”。这种师生观体现的是学生在某些方面是可以超越教师的,所谓“青出一蓝,而胜于一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可以创造出一些新颖的收获,这些知识和观点是教师所没有的。那学生这种潜在的创造性为什么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被体现出来呢?说到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埋没了学生创造性的潜能。例如英语教师在教初二上册Unit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话题是需要学生去动脑动手去思考的。而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内容去发现原因,没有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反之,英语教师在拿到这个话题之前,可以首先让学生以“Shake”这个话题去画一个思维导图,即动摇的原因是什么;其次是以“Not shake”这个话题去画一个思维导图,即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列出“Banana”的样式和特点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这三个思维导图的比较分析,在还没有接触在具体文章内容时,心中就有一个答案了。当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时,学生就会带着质疑思考的心理去学习,提高学生课堂上隐形和显性的参与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体现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从深层次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总结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中的含义就是指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可能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在教学之中灵活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就体现了这一理论。“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教育最终目的是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丰富教材资源,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值得现在每一位教师学习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陶.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11).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美育教师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