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下多指标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

2017-07-03高岩

东方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高岩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台州 318020)

摘要:本文改进了传统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准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该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方式。针对校企合作对于学生考核混乱的情形,提出了“多指标”的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考核方式,并细分了软、硬指标的具体比例,为更好地评价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关键词:准企业员工;人才培养;多指标

一、校企合作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的人才培养继续停留在“学校制定、学校培养、学校考核”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将会与社会脱节,被企业“嫌弃”,更无法走到行业的前沿。为了适应市场和行业的需求,我国一直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如何参与高职学生的培养中,这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职业教育的发展跟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模式,其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被公认的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其中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等都是职业教育中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在国内也有一些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思想,“订单班”是一种典型的校企合作产物,学生在入校时就已经决定了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专门培养专项技能,解除了“就业难”的后顾之忧,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在我国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很多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并没有转变角色,依然把自己当成是学生,企业和学生本身都降低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对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情况考核评价缺失或过于笼统,对学生缺乏约束力,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要转变学生的角色意识,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高技能的“准企业员工”,实现从学校到企业工作的“零过渡”。

二、“准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人才培养流程

“准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企业导师入校上课、学生作为“准员工”进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这几方面内容。其最主要的特色在于,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后,完全被当作“员工”对待,与其他员工一同考核,各项KPI指标的考核会直接影响相对应的课程的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对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约束,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合作的良好氛围。

以高职院校中的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分析“准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流程。主要结合专业和行业的特点,梳理出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沟通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抗压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改进,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模拟练习,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以后,无法真正感知客户的需求,惧怕与客户交流,不能给客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同时,我们也在学生和学生家长中进行调研,征求学生和家长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规划。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探索出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流程,具体如下:

我们要与本行业的、优秀的企业进行接触,了解这些企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是否满足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要求。并且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时,学生入校以后就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校也可以为他们这种需求提供校内和校外两个平台。然后,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年,进行基础性课程的学习,由学校进行考核 ;第二年,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并留有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企业跟岗实习。第三年,在学生、家长、企业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后签订三方协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企业开始在企业作为“准员工”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享受正式员工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工资待遇。学生同时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方考核。三年后,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准企业员工”体现在学生正式企业实习后实现了身份的转变由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要严格执行公司的规定,不能以学生的名义享受“特殊待遇”。只这样,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实现学校到职场的“零过渡”。“准”体现在学生未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在毕业后仍然具有选择的权利,企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决定是否正式录用该生。

三、多指标课程考核方案的制定

通常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一些专业课,这些专业课程的教材以及主讲人,我们不再拘泥于传统教材和在校老师,我们邀请一些专业能力和素质非常优秀的员工与在校老师共同制定材料并授课。在课程的考核中,我们既考虑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工作的技能转化。因此,我们提出了“多指标”的形式进行专业课程的考核。

采用“多指标”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多指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主要是课堂表现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在公司的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业绩情况。我们再把课堂表现和工作态度作为“软指标”,因为这中间具有学校老師和企业主管的主观因素,也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和工作态度;相对而言,理论知识考试的成绩和几项反映工作业绩的KPI指标我们称之为“硬指标”,主要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每一个指标都是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我们不再是笼统地评价这位学生成绩好或差,而是客观地评价学生,更有利于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短板”,帮助其尽快地提升。

同样,我们以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情况为例,该专业设置了《服务外包与联络中心概论》、《同步录入技术》、《客户服务礼仪与技巧》三门专业基础课和三门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与宽带业务》、《电信基础知识》、《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本次研究以《电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宽带业务》、《客户服务礼仪与技巧》的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要求,确定考核方式,并把企业考核员工用到的各项KPI指标作为重要的最终成绩的一部分。

具体的课程的考核内容如以上各表:

在上述表格中,每门课程的课堂表现、理论考试、工作态度分别占每门课程成绩的25%,同时,工作业绩也占25%,但是由于每门课程的内容不同,对应的KPI指标是跟本门课程相关的指标,KPI指标是反映个人与企业关键业务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是呼叫中心绩效测评的一种实用管理工具。它不但可以用来计算薪酬,同时也可以用来学生课程评价的依据,相对于笼统的评价,量化的指标更能说明问题。

其中,学生的考勤、作业、提问以后及理论考试这几项可以继承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可以通过点名,批改作业等形式由在校老师展开。对于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这两项内容,是由企业导师进行评价。工作态度是属于“软指标”不太容易量化,企业导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周围同事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进行;而工作业绩是可以直接来自于企业考核KPI指标,直接经过换算得出。

通过每门课程的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每名同学相对薄弱的环节,区别是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还是业务技能不够熟悉,或者是由于态度不认真导致的最后成绩偏低。这样更便于我们关注那些理论知识好而实际操作技能较弱的同学,着重技能的练习。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高等性”决定了知识考核的重要性,“职业性”又决定了其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学生可以从课堂中获取理论知识,但技能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获得。企业是学生锻炼技能的最佳场所,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本课题着眼于研究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作为“准员工”进入企业,培养职业素养、锻炼职业技能,为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多指标”課程考核方式的解决了学校或企业单方面对学生评价的问题,通过设定的多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分别打分,通过“软指标”和“硬指标”的区分,可以分析出成绩差的同学是由于主观不努力,还是缺乏练习等问题,为我们更好的评价学生提供充足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永红.基于高职教育属性的课程多元化考核理论和实践[J].考核与评价.2015(8)36

[2]胡昌荣.以订单式校企合作促进地方院校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J].管理与探索.2015(1)44

[3]贺星阅.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36

[4]张国方.基于“精准供给”的校企“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44-48

[5]朱文娜.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1)

[6]韦力凡.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学.2015(11)

[7]汪建云.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14(1)

[8]张家年.基于网络计量学的网络课程评价方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1)

[9]马杰.校企合作模式下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10]李兵. 校企“双主体合作 一体化培养”模式新探[J]. 辽宁高职学报.2015(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2017SCG15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