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2016-10-09周定平胡鹏

大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

周定平 胡鹏

[摘 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仅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任务与应达目标,更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逻辑起点。坚持能力导向科学架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符合实战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平台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机制,为卓越公安交通管理工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22-03

从宏观上看,当前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学科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特色不够鲜明的不足,微观上直接表现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模糊、质量标准含糊不清,进而影响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以及所培养人才的适应性。究其原因,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还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厘清。

一、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架构

从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成长来看,学生的身份由普通工科大学生向预备警官转变,由普通公民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岗位警察、管理工程岗位警察转变。因此,遵循学生成才规律,根据“职业能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的理论框架,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为四大课程模块,即“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课程体系架构如下表1所示。

(一)通识课程模块及其逻辑关系

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作为一名工科大学生,应当具备大学生应具备的公共基础知识与技能。通识课程分为“政治思想素质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课程”两大课程群,前者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等;后者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普通逻辑”、“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设置及其逻辑关系

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属于公安技术学科,应掌握“数学及自然科学素质课程”、“公安业务课程”、“公安法学课程”三大课程群的知识与技能。其中“数学及自然科学素质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形代数与概率论统计”、“模型与算法”、“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公安业务课程”包括“公安学基础理论”、“刑事侦查学”、“刑事技术学”、“治安学”、“射击”、“警务战术”、“公安文书写作”等课程;“公安法学课程”包括“公安法制基础”、“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等。

(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及其逻辑关系

作为一般交通警察应当掌握公安交通行政执法的一般知识与技能,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 “道路交通安全法学”、“车辆与驾驶人管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道路交通心理学”等。

(四)学科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及其逻辑关系

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不同于地方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导论”、“工程制图”、“汽车构造”、“交通工程学”、“交通控制学”、“交通管理规划”、“道路与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信息与应用”、“交通事故防范”、“综合实训”等。

此外,课程体系中还设置选修课程模块,它分“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前者包括“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群”、“自然科学选修课程群”;后者包括“专业导论”、“车辆保险”、“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专业英语”、“交通检测技术”、“交通管理工程软件训练”、“交通图像分析技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交通仿真技术”、“道路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等。

二、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建设

(一)专业理论课程教师

根据教育部公安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公安技术专业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道路交通管理工程生师比例应达到18:1以上,其中,聘请授课的校外教师综述不超过在职在编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符合岗位资格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90%;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教师具有相关学科背景或相关工程、办案等技术实践经历。[1]

(二)实践教学教师

1.进一步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适应交通管理工程教学要求,教师既是课堂上的教师,更是工程技术岗位上的“师傅”。学生要掌握公安交通管理工程领域与学术界的最新观点、最新知识以及交通管理工程技术、方法与发展趋势,教师必须走在学生的前面进行学习、训练甚至取得相应从业资质,率先掌握、领会公安交通管理工程岗位的工作要领,率先掌握岗位技能操作要求。[2]

2.建立“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践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社会上的专家以及学校的教师组成“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实践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强化实践教学项目、师资培训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具体指导。

3.加快虚拟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虚拟实验平台建设的需要,必须建设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人员相结合,核心骨干人员相对稳定,年龄、职称、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并从教育理念、教学科研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经验、团结协作、创新精神等方面加强建设,以强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

同时,在数量上保障专职教学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其中,基础实验室有3人以上的专职技术人员,并且参加实验教学的教师要比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多2倍;专业实验室根据在校学生人数、实验教学科研工作量以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状况等,合理配备专职技术人员。

三、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办学硬件设施分析

(一)根据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验实训硬件设施建设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技术能力主要包括“预防、预警、控制、处置、物证鉴定与装备技术”[3]等范畴。为适应工程教育的国际趋势,保证交通管理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优化实战能力培养环节,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积极创新实践育人载体,并坚持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过程互动,推动实验(训)室(场馆、中心)软硬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创新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联合实践教学基地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定程度上必须推行公安院校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安人才同育、师资队伍同建、理论研发同时、教育资源同享”的合作模式,形成“校局合作、系队对接”的局面,进一步强化实战部门与院校共建学科、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共建共用实战设施,促进资源共享,创新公安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载体,强化实践育人。[4]

2.推动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验(训)软硬件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构建“54321”硬件标准,进一步规范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设施:第一,“5”即五个实验室:汽车构造实验室、交通控制实验室、机动车驾驶人干预实验室、交通事故分析实验室、交通行为安全实验室。第二,“4”即四个中心:机动车驾驶人训练中心(可依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心(可依托机动车驾驶员考试中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指挥中心、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第三,“3”即三个训练场:交通事故处置训练场、交通警察执法执勤安全防护训练场、车辆查缉训练场。第四,“2”即两个训练平台:交通管理工程软件训练平台、交警行政执法训练平台。第五,“1”即一个资源库: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库。[5]

3.基于网络和信息化条件支持下的实训平台建设

当前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工作存在一些困难:一是部分实验项目开设成本过高,实验设备更新换代快,而实验运行经费有限;二是部分仪器设备价值较高,台套数有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上机进行实际操作;三是存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操作等情况,难以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强化基于网络和信息化条件支持下的实验平台建设,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道路交通管理工程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的。不仅如此,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虚拟实验室能够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与基层公安交通管理单位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建立常态的实习、实训基地:一是就近建立常态的实训、实习基地;二是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建立实习基地。

(二)创新教材、教参资源建设

1.强化一体化、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在现有公安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编辑一体化、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和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教材。同时,按照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网络资源、教学课件、教案讲稿、题库卷库等教学资源库,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

2.加强规范化的实训教参建设

抛弃“等、靠、要”的思想,鼓励教师将实训教学中熟练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以及各种交通管理情形的处理技巧与方略编写出简单、实用的实训教材或讲义,以保证实训教学的规范化。

(三)建立开放性的学科建设环境

1.强化科研、服务社会平台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精神,交通管理工程师资队伍既是教学科研队伍,又是各级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参谋、智力支持者。因此,适应交通管理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建立诸如交通安全研究所、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心等服务社会平台。

2.夯实网络平台建设

依托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网站,开展微课程、视频公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构建以课程网站为依托的网络平台建设。

3.创建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环境由传统的集中型手把手教学模式发展到开放设计型的教学模式,有效实现学院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合理利用。推行开放性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实践时间开放、实践内容开放、实践用元器件开放”等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开放性实践项目及竞赛项目,从而实现实践教学受益面增大、示范辐射效应增加的效果。

四、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分析

(一)建立完整、科学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针对主要教学环节、基本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等,设立质量标准、评价方法、调控机制和制度规范等。建立和完善常规教学信息、教学督导、教学评估等质量监控机制。建设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行教学质量年度分析制度。

(二)建立毕业生跟踪评价与反馈的常态机制

多主体、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毕业生质量评价工作,及时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依据。

(三)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

坚持教学质量常态监测和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将定期的质量评价结果应用于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改进。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教学奖惩制度,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在制度修订上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有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热情。坚持培养目标制定和评价的外循环机制,瞄准服务面向,适应公安或相关行业(区域)的人才需求。坚持培养规格、能力指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等建设的内循环机制,针对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做到目标可达成、质量可监控、成效可评价。

[ 注 释 ]

[1] 教育部:公安技术专业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P].2014.

[2] 邵祖峰.实训理念下的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创新[DB / OL].中国国际警用装备网http://www.cpspew.com / llyj / 1219 / 4OMDAwMDIxNzk4OA.html,2012-12-19.

[3] 程琳,主编.公安技术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11).

[4] 朱爱娜,代东旭.勇立潮头敢为先——浙江警察学院校局合作共建海宁实践基地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5-06-04.

[5] 石臣鹏.公安院校交通技术实验室建设刍议.——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2(5).

[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函[2015]24号.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