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技能大赛为依托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2017-06-26王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王翠

摘 要:目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一大热点,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众多问题,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分析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職教育的促进作用,阐述了以技能大赛为依托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习者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的支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1]。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已经由规模扩张发展到稳定发展的新阶段,这要求高职院校把工作重点放到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来。纵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人才培养模式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

1.培养模式陈旧,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培养方案是按照知识之间前后衔接顺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对所教授知识与学生未来具体工作、具体岗位之间的关系考虑欠周,甚至造成学非所用、所用未学的现象[2]。

教学模式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验/实践为辅,而且理论课程教授学时集中,与实践教学时间有较长差距,学生无法很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偏少;实验内容严重脱离了现代工程应用,更谈不上对综合型应用问题的解决,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好[4]。

2.学生自主学习、协调能力差

目前的高职教育还是传统模式,老师教授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企业中都是以项目团队形式来开展工作,成员之间需要合理分工和无障碍沟通,力求发挥团队的整体能力是至关重要的[5]。但在教学过程中,团队协作机会非常少,虽有部分教学和实践环节采用分组模式,但具体操作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管理疏漏,容易造成少数成员在团队中只是挂名,并没有真正参与项目开发,更谈不上互助学习和团队协作[6]。

3.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单一。

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以教师的书面评价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及学习结果。考核内容受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考核方式也比较局限,试卷是主要形式。缺乏对学生知识结构与实践技能的综合考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形成“高分低能”的怪现象[7]。

4.教师教改素质与能力欠缺

不同教学方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匹配。高等职业教育以往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相对较低,而现行的教改要求教学方法上的切实改变,突出了其开放性、实践性、互动性等特点,组织教学更为复杂,同时要达到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必然是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考验[10]。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1],全国性质的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

二、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2008年我国开始举办面向中、高职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几年来逐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格局[8]。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共识是:大赛倡导的理念,是企业所需要的;赛项的选择,是新技术应用的体现;赛场设计和比赛要求,更多地融入了企业文化[9]。这是一种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培养的产教结合导向机制,有助于催生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体制。

随着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职业技能性、合作性、前沿性和竞争性等属性愈加明显,反映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需求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许多院校借助技能大赛的东风,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更新,积极开展教学方法与培养方案的改革,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协调性等等,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

三、以技能大赛为依托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体系已经相对完备,基本形成了国赛、 省(部)赛、 市(校)赛的三级竞赛机制,可以满足高职院校不同层次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竞赛需求。对此,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的相互适应,构建寓教于赛的教学氛围,分层次、分目标的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例如,高职教师可以以竞赛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 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在课堂上进行分解、 落实和传授,可以有效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的适应;还可以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专业技术标准以及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有助于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孟昭上,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中国高教研究,2004(6):55-56.

[2]华佰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教改·教研,2014(3):75-76.

[3]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职教论语,2011(7):78-80.

[4]司首婧,张显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衔接策略,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110-111.

[5]聂章龙,张静,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推动作用的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2(8):155-156.

[6]孙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高教研究,2011,29(6):18-19.

[7]陈玉婷,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质量保障的道与术,当代职业教育,2016(4):22-24.

[8]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2014(10),103-105.

[9]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中国高教研究,2011(12):62-65.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