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2016-11-18谢鑫赵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就业

谢鑫+赵方

摘 要:随着新增劳动力不断涌入就业市场,高职毕业生就业正面临着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的问题。一方面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寻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通过构建“三个空间”的就业体系,即素质空间、能力空间、实践空间,提高学生就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从而推动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科学发展,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三个空间”;就业;创新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C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33-2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22万人[1]。对高职院校而言,毕业生更面临着“好业难就”或者“无业可就”的难题。

1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1 综合能力不强,就业规划不足

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高职高专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不强,缺乏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需要,进入企业后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造成企业资源浪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较明确的认识今后从事的行业,但是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对本专业和以后的工作岗位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清楚自己工作以后应该有怎样的职业目标。

1.2 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高职院校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有过高的职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毕业生不能顺利地找到或者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所需有能力的人才资源却严重匮乏。

1.3 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较弱

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强调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或者由于客观原因,不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环境。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不能接触企业一线,对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认识不足,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难以融入企业工作。

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通过构建“素质空间、能力空间、实践空间”的立体式就业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构建素质空间,培育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进入校园后,往往对其未来十分迷茫,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未来职业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充分重视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多数由辅导员或者本校教师进行指导,缺乏一线企业的最新信息,存在脱离实际、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双师型”师资不足等问题。而作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形式并不了解,对职业目标的选择一无所知,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更是无所适从[2]。构建素质空间,通过从大学伊始就邀请专业人士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把脉,以授课、咨询等方式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性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二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帮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锁定目标职业并根据职业要求提升职业素养;三年级指导学生进行就业择业,帮助其初步完成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转变。

职业素养越发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关键。职业素养主要有身心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素养等构成,这些光靠课堂上的理论授课是不够的,职业素养的培育应该贯穿高职教育的始终,渗透在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构建素质空间,大力开展第二、第三课堂,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并邀请相关行业前沿专家,以讲座、论坛等形式,帮助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坚定其就业意识和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树立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培养其过硬的职业技能,加强学生的身心素质,成为拥有健康体格和健全人格的毕业生,使其职业素养与企业所需匹配。

3  打造能力空间,提升就业能力

随着高职毕业生就业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就业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所感受。就业能力指的是个人具备的获得岗位、维持和重新就业,并且使之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各种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由职业发展能力、通用技能、人际能力、个人品性和处理工作能力五个维度构成[3]。打造能力空间,通过开展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类学科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能够将所学的各科知识进行交叉结合并付诸应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职业发展能力、通用技能和处理工作的能力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研究表明,学生党员身份和学生干部身份对毕业生就业都有影响,学生党员的就业能力一般高于非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就业能力也高于非学生干部[4]。打造能力空间,学校有意识的开发更多的岗位让更多的学生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教育学生能够有意识的主动承担相关工作,通过自己的思考尽自己努力去把工作做到最好。在工作中经历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品性,以期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各方面就业能力。

4  建设实践空间,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学院与普通高等学校是有所区别的,它有其职业教育本质,高职高专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在学生的教育中更加偏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关研究表明,学生有相关的实习和工作经历对其就业有较大影响[5]。建设实践空间,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社会实践等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和各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工作,同时对就业市场、相关行业前景等进行调研,熟悉企业需求等,也可以利用就业指导等课程进行模拟应聘、就业实操等,提升学生对相关行业、岗位的熟悉程度,提升其就业成功率。

建设实践空间,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学校内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订单班”。学校应该根据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能力结构和知识储备,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按照企业一线实际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就能够让教学工作和企业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促进校企融合,让学生从入学伊始就感受到最前沿的工作生产环境,通过多岗位轮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实践,再带着生产一线的问题去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打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根据专业需求,结合自身实际,与对口企业积极联合,在企业的生产一线构建供学生实践的教学平台,结合企业生产实践情况,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首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获取专业技能;其次,使得学生能够体会企业环境、树立职业意识、感受企业精神、融入企业氛围,帮助学生从局外人的身份向企业人的身份转变;最后,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思想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就业体系的构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与学校的教学、学生管理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充分发动学校各阶层的力量,有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地开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就业工作必须牢牢抓住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肯定和积极参与;

第三,在构建就业体系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载体,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相结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学生的全面成人、成长、成才进行综合性考虑,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构建全面的就业体系必须加强对外沟通,积极与企业和各个社会基层接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平台。

参 考 文 献

[1] 施雨岑.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N/OL].新华网,2014,12(04).

[2] 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2):79-86.

[3] 王静波,王翡翡.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4):87-92.

[4] 李军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1):89-92.

[5] 岳昌君,巩建闽,黄潞.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8(7):25-30.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就业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