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培酮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安全用药管理

2017-06-09王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利培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王敏

长春市第六医院精神科,吉林长春130052

利培酮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安全用药管理

王敏

长春市第六医院精神科,吉林长春130052

目的探讨利培酮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安全用药管理。方法选取入住该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利培酮片治疗,研究组在采用利培酮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安全用药管理,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利培酮的治疗效果为治愈19例(48.72%),有效11例(28.21%),总有效率为76.92%;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安全用药管理后,治疗效果为治愈24例(61.54%),有效12例(30.77%),总有效率为92.31%。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用利培酮片治疗,且进行安全用药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用药管理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而大多数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或阻断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包括括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两类,其中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阻断多巴胺受体,因长期应用不良反应患者难以耐受,故作为二线治疗的药物;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针对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受体,且阻断该受体作用的通路,长期应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因此被选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方可缓解或治愈疾病,根据上述描述的患者临床表现,不难发现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用药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该院采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并且进行了安全用药管理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11月入住该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9例,女性25例,男性14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岁;研究组39例,女性23例,男性16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CCMD-3的诊断标准;患者的BPRS总分≥30分;患者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的基础疾病[1]。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的患者;妊娠哺乳期的患者;酒精依赖的患者;有严重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患者;有自杀企图或严重攻击行为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片,首次给予1 mg,1~2次/d,周内增至2~4 mg/d,下周内增至4~6 mg/d。根据病情酌情增减剂量,若病情严重,则每日不超过10 mg;若病情稳定,则维持2~6 mg/d。以12周为1个疗程。

1.2.2 研究组研究组按照对照组的给药剂量和方式,给予患者利培酮片。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管理。①耐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的基础知识、利培酮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②每天按时给患者发药,并监督患者服药,确保患者服完药后方可离开,避免患者藏药或吐药;③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血液生化指标等,若病情有变化及时告知医师;最后,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的焦虑、恶心、便秘和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具有拮抗胆碱能的作用,因此肠蠕动比较缓慢且伴有肠收缩力弱,导致粪便比较干燥,轻者出现便秘症状,重则出现肠梗阻。所以要对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进行评估及预防,并且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除此之外,要本着以预防为主的理念,叮嘱患者多饮水,吃含纤维较高的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运动,加强肠蠕动的功能,从源头上减少肠梗阻症状发生的可能性[2]。

1.3 评价标准

治愈:精神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生活、学习和工作完全能够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有效:大部分自知力已恢复,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可以适应社会环境;无效:自知力仍然存在障碍,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环境[3]。

1.4 统计方法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两个研究组的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数据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2,P=0.01<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且无明确发病原因的重性精神病,其发病原因可能包含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和社会心理学3个方面。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紧张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和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次数,又可以分为首发精神分裂症和继发精神分裂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患有精神病的人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居于精神疾病的榜首之位[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根据患者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以下5个方面:情感障碍、思维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和感知觉障碍,这些方面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不协调的精神活动,其中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具有独处习惯,不善与人沟通,对他人或外界的态度比较冷漠;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80%以上的患者具有被害妄想症;认知功能障碍与意志行为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普遍症状,即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办事能力等都有明显的缺陷,往往表现为迟钝、笨拙、逻辑差、动手能力差、记忆力差等,无法被常人的思维方式所理解;感知觉障碍主要体现在听力方面,如幻听症状比较明显。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同时抗精神病药物为首选药物,利培酮是代表药物之一。利培酮对多巴胺D2受体和5-HT2受体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因此,临床上应用利培酮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尤其是治疗阳性及阴性症状且伴有情感障碍的患者效果更佳,同时,该药物对急性期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时,还可以继续应用于维持期的症状。

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患者坚持维持非常重要,尤其是利培酮在维持治疗时疗效较好、副反应较少,但是没有按照医嘱用药时,则会出现运动功能抑制,甚至有强制性昏厥的出现,对患者的恢复有严重影响[5]。因此,如何避免利培酮不合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是本研究重点探讨目标。采用安全用药管理,可以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疾病与药物特点,对治疗方案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基本了解,同时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根据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如通过饮食、饮水和运动方面,改善机体机能。

该研究采用利培酮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用药管理作为研究组,两者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治愈19例(48.72%),有效11例(28.21%),总有效率为76.9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愈24例(61.54%),有效12例(30.77%),总有效率为92.31%。研究表明,利培酮片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采用安全用药管理后,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薛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调查[J].药事分析,2015(6):41-43.

[2]牟建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管理安全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8):196-198.

[3]姚兴军.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临床研究,2010,8(32):244-245.

[4]韦海潮.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3,6 (1C):157-159.

[5]游伟.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管理的安全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32):177-179.

R749.3

A

1672-5654(2017)05(a)-0102-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3.102

2017-02-05)

王敏(1982-),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精神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猜你喜欢

利培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