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铅蓄电池厂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17-06-09李文豪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职业病合格率

李文豪

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广东江门529000

某铅蓄电池厂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李文豪

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广东江门529000

目的对某铅蓄电池厂技术改造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及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100.0%,噪声检测合格率84.2%,高温检测合格率100.0%。结论该项目具备了竣工验收的条件,可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职业病;控制效果;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是一种能够贮蓄、释放电能的电气化学设备,也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类电池。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交通运输业、移动通讯业、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铅蓄电池产业也因此而蓬勃发展。然而,铅蓄电池产业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铅污染物对职业人群造成的健康危害也逐渐显现出来。在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铅烟、铅尘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容易造成职业性慢性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某铅蓄电池厂原为一间生产铅蓄电池及铅蓄电池专用极板的企业,2012年进行停产整顿并改变原有工艺,停止生产极板,改为以组装铅蓄电池为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该厂于2015年12月委托该单位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等规范和标准[1-4]。

1.2 评价内容

该项目试运行期间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

1.3 评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法和综合分析等方法,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为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固定总投资120万元,现主要为摩托车铅蓄电池组装,年产量约25万KVA。项目现有员工15名,其中生产工人13名,均采用白班制,每班8 h,年平均262 d。

2.2 试运行及“三同时”情况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未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工作,工程自2012年2月试运行以来,设备运行正常,所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一并投入使用且均正常运转。

2.3 总体布局

该项目为技术改造项目,不改变原来功能分区。

2.4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该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包板→装模→排钉→焊片→拆模→入槽→架桥焊→配胶→封中盖→滴色胶→注酸→充电→充放电检测→容量检测→超声波焊接。项目生产设备大部分布置在厂房内,按照“流程顺畅、紧凑布置”的原则,各生产单元内设备采取同类设备相对集中布置,工艺简洁流畅,物料流向和设备布局清晰合理。

2.5 建筑卫生学

该项目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防腐、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生产车间以自然通风为主,辅助用室以机械通风为主;采光照明以自然采光为主,辅以灯光照明。

2.6 辅助用室

该项目辅助用室包括宿舍楼1幢、男女浴室各2个、更/存衣室2个、洗衣房、饭堂和厕所等,基本能满足本项目生产的需要。

2.7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原辅材料及其用量等综合分析,结合现场调查,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根据检测结果,该项目化学因素检测合格率100.0%,噪声检测合格率84.2%,高温检测合格率100.0%。

表1 各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

2.8 职业病防护设施

该项目在包板、装模、排钉、焊片、拆模、入槽、架桥焊等岗位均设置局部抽风罩及下吸式集尘台,设置专用托盘车用于物料运转,配胶房设置排气扇;充放电机自动化操作并设置抽风罩;选用低噪声设备,高噪声设备单独布置,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分开布置;设置高低侧窗,加大通风降温;提供清凉饮料等。

2.9 个体防护用品

该项目按照工人接触到的有害因素为现场工作的工人配置了合格的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护眼镜、防噪耳塞、手套、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对防护用品的领取、更换、清洗、维护和检查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2.10 应急救援措施

该项目已设置紧急集合点,配备药箱、防护用品、冲淋洗眼装置等应急物资,储酸罐周边建有防渗围墙,并建有应急池,基本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针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事故,该公司已委托编制相关应急救援预案。

2.11 职业健康监护

该项目委托具备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卫生机构对员工进行了在岗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员工按照接触铅、苯作业、酸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噪声、高温等有害因素进行体检,检查项目基本符合相关要求,受检率100%,结果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者和职业禁忌证者。

2.12 职业卫生管理

该项目已设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小组,全面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已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落实并执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根据存在的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情况,在工作现场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和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落实职业卫生培训和告知制度;落实职业卫生监护制度;落实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和使用制度;已按照职业卫生相关规定建立“7大项、13小项”的职业卫生档案;落实职业卫生防治专项经费。

3 讨论

3.1 评价结论

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合格率100.0%,噪声合格率84.2%,高温合格率100.0%;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在试生产期间运行良好,设置的防尘、防毒、防噪和防高温防护设施效果较好;配发的个人防护用品基本能满足职业卫生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要求;试运行期间未发生职业中毒事故,体检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症;总体平面布局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工艺简洁流畅,物料流向和设备布局清晰合理,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设置规范合理。因此该项目具备了竣工验收的条件,可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3.2 建议

加强车间除尘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清理积尘;经常冲洗地面,防止二次扬尘;加强对现场工人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管理,工作服集中收集并清洗,避免工人将工服带回家造成二次污染;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进一步完善上岗前、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措施,在醒目位置设置紧急疏散路线图,在充电车间、储酸罐等位置设置冲淋洗眼装置,与当地具有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R7

A

1672-5654(2017)05(a)-0027-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3.027

2017-02-08)

李文豪(1986-),男,广东江门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检测。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职业病合格率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
父亲的职业病
我可爱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