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被拒绝儿童同伴关系的教师教育行为干预研究

2017-05-10王洪霞

关键词:听力障碍同伴关系行动研究

王洪霞

摘要:本研究以一名从事听障儿童康复教工作时间达2年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干预指导被拒绝儿童的同伴关系。研究发现:1.教师干预方案能提高教师指导被拒绝儿童同伴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2.教师干预方案不能提高被拒绝儿童的交往主动性,但能增加交往回合数和交往的积极结果;3.教师干预方案能提高被拒绝儿童在同伴团体中的接纳度。

关键词:教师干预;被拒绝儿童;听力障碍;同伴关系;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个体一生当中,有两种关系对其发展起着潜移默化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亲子关系,二是同伴关系。儿童在第一个五年里,即从出生到5岁,其心理发展以父母的影响最重要;下一个五年里,对儿童个性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同伴和兄弟姐妹间的交往。而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Hartup也坚持“人际交往中的某些技能、经验只有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这是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垂直关系背景所不能给予的,也是不能代替的。”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当中,交流信息、积累知识;学会讨论沟通、合作、分享等与人交往的技巧,尤其是交往过程中冲突矛盾的发生,更是可以让幼儿学会妥协、让步、协商谈判等更为高级的技巧,促进社会采摘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

被拒绝儿童由于自身的攻击、退缩孤立行为以及不适宜的社交策略等原因,遭到同伴团体的排斥,失去交流学习的机会。而在被拒绝儿童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听障儿童。社会对听障儿童的要求比对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和其他一些有情绪、心理障碍儿童的要高,对后者的教育集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而听障儿童没有大脑损伤导致的认知问题和精神方面的障碍,可以像普通儿童一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上助听设备的日益先进,家长、社会希望听障儿童可以像普通儿童一样用言语与人沟通。因此,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对听障儿童的教育集中于听力语言的康复矫正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听障儿童作为一名儿童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听障儿童比普通儿童对学校和同伴团体的依赖性大,当听障儿童被同伴团体拒绝时,失去了交流信息、习得交往技巧这一非常重要的渠道,对被拒绝听障儿童去自我中心化、人格健全、道德判断等诸多方面 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其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

被拒绝儿童的同伴关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采取种种措施对其同伴关系进行干预指导并颇见成效。但我国目前对被拒绝儿童的干预多是团体方式,侧重于交往技能的训练,关注被拒绝儿童的缺点和不足,忽视了他们的优势和闪光点,较少从周围环境着手进行干预矫正。本人认为,交往技能的训练可以改善他们的行为与认知,却不能获得爱的感受和情绪的释放。因此,交往技能的训练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果,并不能使这一成果得到保持。而且,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掌握的干预策略和专业素养并不同于在一线工作的幼儿教师,这会形成一种落差,研究结束后影响被拒绝儿童的发展。纵观国内外,国外多是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对被拒绝听障儿童的同伴关系进行研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干预研究或者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进行指导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况且,目前我国融合教育下的听障儿童只占群体总量的极少数。

教师作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一个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学生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在幼儿园这个生态系统中,教师承担着班级环境布置、游戏活动安排、课程设置等任务,而且班级的气氛、精神面貌甚至幼儿对同伴的接纳都会潜移默化地受教师行为、态度及对儿童的评价与期望的影响。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我国较小的师生比例和教师较大的工作压力,教师对儿童的行为问题以及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的抢夺物品、攻击他人、冲突矛盾往往采取最简单易行、直接“有效”的方式予以平息处理。这种方式不利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交往行为和同伴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一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干预指导被拒绝听障儿童的同伴交往。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与教师不断进行交流沟通,反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改善其同伴地位,在与同伴团体的交流互动中有所收获,健康发展。

二、对被拒绝儿童特征的研究

被拒绝儿童自身在行为、认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使用策略方面呈现的问题等导致了儿童被同伴团体拒绝。

(1)被拒绝儿童的行为特征

许多破坏行为、好争论和反社会、极度活跃、说话过多、反复试图社会接近、合作游戏少不愿分享、许多单独活动、不适当行为。许多研究表明,被拒绝儿童通常具有攻击性行为,扰乱教学和他人、爱发脾气、行事冲动。

(2)被拒绝儿童的认知特征

被拒绝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较低是研究者们的普遍共识。被拒绝儿童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认知能力不足,不能准确理解他人的情緒和需要。也有研究显示,被拒绝儿童对自身行为和同伴的看法存在知觉偏差,误解同伴的善意行为。

(3)被拒绝儿童的社会交往策略

被拒绝儿童更倾向于借助他人帮助来发动交往,他们解决冲突的适当性低于正常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少选择“言语沟通和解释策略”。

三、关于同伴交往的干预研究

有人对儿童的同伴交往策略进行分类,对同伴关系不同的儿童的交往行为进行观察,更好地认识被拒绝儿童的行为,有针对地进行干预研究。目前,最为普遍的干预方式是从行为、认知、情感三个角度对被拒绝儿童进行交往技能的训,以矫正儿童的交往行为,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儿童在游戏中最容易与同伴发生互动,将童年早期和学年早期的同伴关系看作是以游戏和共同活动为基础组织起来。因此,有教育者以游戏为中介,在游戏情境中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也有采用扬长避短的方式,确定儿童的智能强项,通过提高自信和自尊水平来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近年来在儿童干预研究中兴起了自然取向的研究,强调自然环境和家庭的参与。

四、被拒绝儿童基本资料

小磊(化名),男,5岁3个月。家长在小磊2岁半的时候对小磊迟迟不说话感到困惑去做检查,发现有听力障碍。3岁时开机做耳蜗,左耳听力损失110dB,佩戴人工耳蜗,右耳听力损失90dB,佩戴助听器,补偿后左耳听力60 dB,右耳45 dB 。在进入该康复中心之前,曾在别的康复中心进行过一年多时间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目前已在该康复中心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康复训练。

1.班级基本情况

该班级为大班,共有儿童16名,女孩6名,男孩10名。儿童年龄范围在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岁,全部为听力障碍儿童。

2.评估方法

观察法: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设计表格对被拒绝儿童的同伴交往行为以及教师行为进行观察,并对其中典型事件进行详细记录以了解儿童被同伴拒绝的原因、教师教育行为发生前后事件的起因与结果。观察时间为每天的 8:00-17:00,时长为两周(周一至周五),前期观察与后期观察分别一周。由于受中心活动时间的安排和听障儿童交往场所特点的影响,将对被拒绝儿童同伴交往行为的观察时间定在每日的8:30-9:00或14:30-15:00 ,观察取样前后各4次。

访谈法:干预前访谈教师主要了解被拒绝儿童的基本信息、同伴关系、教师对被拒绝儿童的评价。干预后通过访谈了解被拒绝儿童的交往行为、同伴关系以及教师的评价,从而了解干预效果。

3. 操作性定义

被拒绝儿童:利用社会计量法将班级中学生的社交地位分为受欢迎型、普通型、受争议型、被忽视型、被拒绝型五种。在本研究中采用Asher对被拒绝儿童的定义----被拒绝儿童是在班级中很少被同伴喜欢,却被大多数儿童所不喜欢的儿童。

听障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的儿童。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使之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行动研究: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行动研究的定义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在本研究中行动研究指的是知-思-行不断辩证的过程,教师根据在实际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具体行动进行研究,研拟解决策略,不断进行反思。

五、研究程序

1.教师的干预目标

(1) 教师当众批评被拒绝儿童次数每日不超过3次;

(2)教师能主动关注被拒绝儿童的积极行为,如助人、遵守课堂常规等,及时当众表扬鼓励;每节课在没有研究者提示的情况下,主动提问被拒绝儿童次数不低于2次

(3)儿童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教师能通过对其他儿童的调查公平处理,简单经验处理冲突事件每日不超过2次

(4)教师每日傍晚能主动与被拒绝儿童进行交流,询问其生活、学习以及情绪状态等以及其他方面的互动时间不低于10分钟。

2.被拒绝幼儿的干预目标

(1)能与教师建立情感上的依恋,当收到教师的警告(包括眼神、语言、肢体上的)时能停止教师不期待行为

(2)被拒绝儿童每节课能坐在椅子上听讲的时间能达到10分钟以上

(3)被拒绝儿童使用策略维持同伴交往时间延长,得到积极结果的次数增多

5.干预方案

(1)干预思路

本研究通过干预教师指导被拒绝儿童的同伴交往,改善被拒绝儿童的同伴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教师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如果研究要以改变教师现有的活动时间和工作任务为前提,必然会影响到研究的进行。因此本研究在了解教师和儿童现状的基础上,将被拒绝儿童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攻击行为作为教师指导重点,予以优先解决,尽量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

被拒绝儿童是一个鲜活的个体,行为的发生不可能如实验一样按部就班,按规律进行。其行为何时何地发生、为何发生、以何种方式表现都各有不同,研究者根据其在真实场景中表现出的行为问题为教师拟定方案,并根据被拒绝儿童行为的变化修改方案,不断进行反思,在行动中进行研究。

(2)干预内容

研究者注意到,作为一名从事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教师,教师的工作重心在于儿童听力和语言的康复,即单训课和集体课上儿童大量的听说训练。在班级管理事务上,主要集中于儿童安全和班级常规的维护。教师缺乏同伴交往方面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教师的态度、言行会对儿童的同伴关系产生影响;缺乏指导儿童同伴交往的方法策略。教师认识到被拒绝儿童在班级里与其他儿童格格不入,但对儿童的行为没有进行指导,当儿童出现教师不期待行为时,教师以对待班级常规事物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研究者与教师进行沟通,首先使教师有“同伴交往”这一认识——了解儿童的行为动机;在研究初期通过提供关于教师与儿童同伴关系的文献以及研究者对同伴团体的访谈,认识到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教师对被拒绝儿童负面评价行为减少,积极关注与引导增多,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儿童同伴关系的改善。最终,通过干预方案的实施,希望教师能树立意识,习得策略方法,指导儿童的同伴关系。

儿童被同伴拒绝的原因一是教师对儿童课堂行为的负面评价影响了同伴团体对其的接納,一是儿童交往中攻击策略较多或不适当的表达方式造成同伴团体眼中的“攻击策略”较多。为此,研究者希望通过干预方案的实施,减少儿童课堂上的教师不期待行为对教师和儿童的影响,让儿童坐在椅子上的听课行为或者与教师互动的行为增多。此外,“攻击”行为减少,使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干预内容。

结论

1.教师干预方案能提高教师指导被拒绝儿童同伴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教师干预方案不能提高被拒绝儿童的交往主动性,但能增加交往回合数和交往的积极结果.

3.教师干预方案能提高被拒绝儿童在同伴团体中的接纳度.

参考文献

[1]黄胜梅.被拒绝幼儿同伴交往的教育干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3-140

[3]周丽华,曹中平,苏林雁.游戏情境中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统【J】.学前教育研究,2012【4】文霞. 幼儿的同伴关系干预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听力障碍同伴关系行动研究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大学英语听力障碍调查与消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