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英语交际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教学

2017-04-21邢晔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邢晔

【摘要】语言交际往往是跨文化英语教学的主导,而非语言交际超出一般语言教学所能触及的范围,但是对于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障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非语言交际教学应该成为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09-02

Bachman的研究將交际能力划分为广义的概念“语言组织能力”,包括“语法和篇章能力”,以及“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必备的,也是克服文化障碍所必须的。[1]尽管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已经提上日程,然而,社会、文化等背景因素,以及由此带来的非语言交际差异,仍然是很多跨文化交际课程中难以涉及的部分。

一、非语言交际的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重要性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言语之外的传递信息的所有人际沟通方式,包括手势、眼神、姿态、面部表情、气息、服装、发型等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

研究人员指出,有时候非语言信号比语言信息对交流的效果起着更决定性的作用。比如,玩笑或者嘲讽取决于讲话同时的面部表情和语调。

虽然各地人们都同时无意识的使用非语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觉,非语言行为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的彼此理解和交流,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语言行为却任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交流双方来自不同文化,拥有不同非语言符号时,必然产生误解。所以对非语言交流中文化差异的理解不容低估。“在跨文化交际中,通过非语言交际行为模式可以了解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取向,而且人们的行为举止都蕴涵在某一文化的非语言表现形式中”[2]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际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往往受到更多的重视,而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却常被忽视。而事实上,非语言行为的差异会造成更大的文化冲突和障碍。因此,非语言交际应该成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不能放弃的一部分。

二、非语言行为的种类

非语言行为可以大体上分为四类:身体语、时空语、辅助语和客体语。

身体语,又称体态语(body language)。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学家Birdwhistell(1970)最先提出。David Abercrombie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讲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这一类非语言行为包括姿势(posture)、手势(gesture)、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及目光语(eye contact)和接触语(haptic)。身势语可以理解为交际过程中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它们具有象征、说明、情感表露、调节与适应性等功能[3]它可以加强、补充有声语言表达,并使语言信息具体化。

时空语即不同民族和文化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E. T. Hall在他的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中指出,“时间讲话”、“空间讲话”,这就是非语言行为所谓的时空行为(temporal and special behavior)。是研究时间在交际行为中的使用,它是交际文化中最大而最易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失误的因素。

辅助语,或称副语言(paralanguage)。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丰富多彩但各有交际含义。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语调对交际意义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像语调一样,音高、音质、语气,叹气、沉默、咳嗽等都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影响。副语言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它贯穿语言交际的始终,伴随语言所表达的真正意义。

客体语则包括物质的一切有意或无意的表达。比如交际者的衣着、饰物及那些源于文化而相对稳定的环境或客观存在的因素,都能被交际双方所感知,因而也可以提供文化特性等交际信息,往往也能揭示使用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特定情况下,能传递出比有声语言更多的意义。

三、跨文化英语交际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教学

对文化背景、对整体社会形态的认知是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基础。非语言交际训练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先期可以开设文化基础、文化比较等课程。在文化教学中除设置文化背景,了解英语国家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把东西方国家的习俗传统、价值观、社会形态进行对比,体会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案例教学贯穿非语言交际案例可以是文字案例、视频案例、演示案例。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典型性。文字案例目标明确,直接易懂。视频案例直观、真实,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演示案例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从而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产生的各种情景。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和理解。

与语言教学相结合非语言行为不可能完全脱离语言行为而存在,在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文字、视频或情景演示,语言都可以为其设置一定语境。

在跨文化交际中,通过非语言交际行为模式可以了解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取向,而且人们的行为举止都蕴涵在某一文化的非语言表现形式中”[4]。非语言交际行为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承载着一定的信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教学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Bachman,Lyle(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HYPERLINK“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ecial:BookSources/978-0-19-437003-5”\o “Special:BookSources/978-0-19-437003-5”978-0-19-437003-5

[2][美]杰布罗斯纳安.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M].毕继万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3]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美]杰布罗斯纳安.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M].毕继万,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