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7-04-21曹茂艳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研究性初中数学

曹茂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数学教学中,因为其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事业上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研究性学习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能够与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释放自己,彰显自身的个性。

关键词:研究性;初中数学;渗透美育

由于新课改把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提到了首位,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训练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进行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一一财富蕴涵其中》一书中就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富的果实。”初中数学教与学呼唤研究性学习!

一、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追本溯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一个知识、方法或思想的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史顾名思义是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产生的一个历史。在数学知识、方法或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数学家对一些问题进行反复思考证明,并对后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讲到某一数学知识时,给学生介绍与此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学生不会增加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他们不仅知道学习数学,更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将学生们引入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二)展示数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

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而教科书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发展过程,使学生以为数学家获得知识很轻松。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数学史可以揭示知识产生背景,展示知识形成过程,预示知识发展前景。从中,我们可以学习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模拟数学家的活动,去体验数学家是怎样由实验而归纳、进而猜想、由发现到证明的艰难思维、认识活动的经历。间接地培养创造力,学生们才有生命力,课堂才不会死气沉沉。数学思想也是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人类对数学及其研究对象,对数学知识(主要指概念、定理、法则和范例)以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的认识。它表现在对数学对象的开拓之中,表现在对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概括之中,还表现在新的数学方法的产生过程中。

(三)以“数学建模”为基本思路,探索数学应用

数学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又为社会生活服务,如金融保险、彩票、基金、股票与债务活跃的市场,哪一样与数学无关呢?因此数学研究应该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所建立的内在联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从实际出发,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求解,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通过对建模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激活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为他们进军数学圈奠定基础。

(四)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探究问题

探究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探索性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套用,必须经过思考、探索、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欲望;引导学生感知数学问题,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类比、归纳猜想、动手操作,运用特殊化、一般化等方法去寻找解题策略,对数学问题进行回味和评价,对方法进行引申推广,概括出一般原理、一题多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一)在教材中的“试一试”“想一想”等教学环节上进行渗透

我们教材的优势在于非常适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在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的设计,才能达到奇妙的境界,比如在“试一试”或“想一想”的环节教学,可以这样处理的,把它处理成一个个小小的课题进行研究,例如:A、B、C三个村庄都不在同一直线上,现在三个村庄要建一个供水站,要求到三个村庄的距离均等,应该如何建?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入研究思考,如何能保证供水站到三個村的距离相等?学生可以讨论怎样保证到A、B两个村距离相等。讨论怎样保证到B、C两个村的距离相等。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探讨、交流和思考可以加深理解,形成知识的技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适当的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开放性试题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渗透

数学开放性试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就相当于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性试题既展示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又反应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数学开放性试题的类型很多,如:某中学实施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的空地上建一个花坛,现征集可行性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为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怎样设计?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变化无穷、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一改学生死搬硬套传统的解题模式,有效地改善学生模仿死记解题的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的思考进行研究,寻求多样性的解题方法。因此,利用数学开放性试题引入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此类问题的出现,对初中数学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向导的作用,有利于具体的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的人才。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真正有效转变,关系着国家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扬起改革之风帆,屏弃僵化、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践行,奋力创新,配合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改之路,保障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猜你喜欢

研究性初中数学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