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非总结”式课堂结尾艺术的实践

2017-03-31邹远廉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实践小学数学

邹远廉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讲究结尾的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结尾 教学艺术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36-01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重视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和优化,但对于课堂结尾的处理却缺少必要的关注,仅仅习惯于用总结式的结尾作为一节课的尾声,这样的处理方式显得机械、单一,使得整节课变成了虎头蛇尾的败笔。其实,课堂的结尾阶段既是学生身心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的阶段,也是他们体验最充分、感知最活跃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妙处理,赋予数学课堂一个新颖生动、耐人寻味的结尾环节,从而有效地巩固新知,奏响一曲动听别致的教学尾章,把数学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一、把握难点,拓展延伸

在数学课堂的结尾阶段,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进行探索和验证,使得整节课因此而具有悬念,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保持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欲望。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数据分类整理的重难点,促进他们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在课尾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身边的小伙伴”调查活动。围绕着“调查谁”“调查什么”和“怎样调查”等难点问题,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是个人喜爱的玩具、花草、电视节目、运动项目等;也可以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如某次考试各人的成绩、运动会的获奖情况等;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记录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等。通过讨论使得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有了鲜明的指向和充足的准备,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

二、音画协同,生动再现

师生对话绝不是课尾处理的唯一方式,教师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指向和教学内容,将图片、视频、音乐等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生动与鲜活,从而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从“π”的历史出发,为本节课的结尾准备了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丰富了数学历史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发展史的独特魅力。如魏晋时期的刘徽首创了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面积的方法,算得π值为3.14,这种方法被成为“割圆术”;又如祖冲之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把π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记录;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用新的计算方法,算到的π值已到4.8亿位等。这些配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对于π的认识更加丰满具体,让本节课的教学变得更加饱满。

三、趣味游戏,兴致盎然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在游戏的形式下開展数学课堂的结尾处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地放松、兴趣得到良好地维系,使得他们完全忘记课堂学习的疲惫和倦怠,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游戏中来,让本节课的知识悄然渗透到他们的脑海深处。

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教师在课尾采用了“找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教师宣布游戏规则,根据教师出示卡片上的数字,如果学生的座位号是这张卡片上数字的倍数,就要迅速且勇敢地走上前来大声报出你的座位号,并根据座位号挑选两个朋友,这两个朋友的座位号必须一个是它的倍数,另一个是它的因数;同时用“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说明你找朋友的理由。这样的游戏形式新颖、内容有趣,不但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让学生带着游戏的快乐余兴进入到课间十分钟。

四、展望新知,衔接串联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结合本课时的要点,挖掘其与后继学习中相关联的部分,巧妙地进行串联和衔接,使得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成为下一节课学习的起点,加强了数学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持续的动力。

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在课尾教师组织学生回顾了梯形的特点以及各部分名称之后,启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②我们已经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你们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吗?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并说明你这样计算的理由。这两个问题为后继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做好铺设,既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又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数学新旧知识体系中的紧密关联。

总之,教师应以积极的姿态、精心的设计来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在教学中倡导“非总结”式的课堂结尾艺术,将更生动的内容、更有趣的形式融入这一环节,实现数学知识的新旧串联与延伸拓展,从而让学生在“课已尽而意无穷”的体验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实践小学数学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