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地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

2017-03-22郑晓红时遇辉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发展

郑晓红?时遇辉

摘要:长株潭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独特性的一面。通过对长株潭产业集群的结构分析,以及长株潭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模式分析,提出了促进长株潭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举措:技术革新主导、中小企业培育、大型企业裂变和衍生。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发展模式

一、长株潭产业集群的结构分析

长株潭产业集群内部的各个企业成员,由于相互之间的地位、作用、影響力和合作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联接模式。

(一)中心—卫星模式

中心—卫星模式是指产业集群内部某产业的企业成员中,有一个企业成员是核心,而其它的企业成员都是为其提供配套的产品部件或所需要的服务,类似于卫星围绕行星运转。这样的产业集群的结构模式的产业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产品的特点是产品结构复杂,产品的系统集成性强,往往是成套装备产品;

②技术特点是产品集成中的技术含量较高,在技术的研究开发上要求技术力量强大,资金充裕;

③生产特点,中心企业是大型、特大型企业,规模宏大、企业资金量投入大、生产系统复杂,技术、管理要求高。而卫星配套企业则主要生产某些单一部件,并且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系统地相对简单些;

④明确分工的产业链。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分工很明确,而且呈现明显的产业垂直互动关系,配套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较多激烈。由于以上这些特性,在中心——卫星模式产业集群的集群内部,知识学习的绩效显著,在知识的溢出上的流向一般都是从中心企业向卫星企业流动。整个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高端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中心企业。在长株潭产业集群中,这种模式较多地出现在大型机械制造,设备制造的产业。例如,株洲的中车集团南方电力机车制造公司,其中心企业在株洲田心,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则在长株潭各个城市分布。

(二)多中心模式

多中心模式是指产业集群内部某产业的企业成员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成员,其它成员可以同时为若干个中心成员提供配套的产品部件或服务。这种产业集群的联接模式的特点如下:

①产品系统集成性的特点。产品的零部件的数量规模不是很大,产品的系统集成性不是很高;

②产品种类和产业的供应链的特点。产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每种产品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都比较大,在产业供应链上,各个配套企业分工明确,中心企业和配套企业间有较强的互动关系,而配套企业之间具有一定强度的竞争。

③产品的复杂程度。产品的复杂程度往往不是很高,中心企业将各部件进行产品的系统集成出最终产品,因此产品具有较强的系统集成性。

④产品的技术特点。产品的集成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而配套的零部件的生产则所需的技术含量则相对低些。

⑤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特点。中心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投资金额大,配套企业则规模相对小些,生产体系简单些。

多中心模式的产业集群中卫星企业依存于中心企业,因此,集群的学习绩效也很显著,在知识的溢出上主要为中心企业向卫星企业流动。在这个产业中,中心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决定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这类型的产业在长株潭产业集群中如三一重和山河智能。

(三)网络式的产业集群联接模式

网络式的产业集群联接模式是指产业集群的成员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地位都比较接近,构成了每个产业链环节上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企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的联接模式中没有中心企业和卫星企业之分,往往产业链关系的联接强度较薄弱。这样产业集群的特点如下:

①产品的生产过程的特点。产品的供应链比较短,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前后工序连接十分紧密,不能分离;

②产品的技术特点。这种产业集群联接模式的企业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分为二种情况:第一种是技术含量很低的产品。因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的生产进入成本低,产品的系统集成的能力要求低,所以不会孕育出中主企业,因此整个产业集群企业呈现网络状联接形式;第二种是高科技的产品。因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是高度的知识集成体,产品的零部件往往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生产企业对其已经进行了封装的模块化零部件,这样使传统生产模式下的零部件集成就失去了意义;

③产业集群的资源依赖性。在这种高科技产业集群,往往存在着对区域当中高科技人力资源的高度依赖,呈现出知识经济的以知识资源为核心竞争力的显著特征。依据以上特点,这种企业集群中,成员企业之间的联结关系很弱,互相学习互动性也不强,成员企业之间竞争性很强。在长株潭产业集群当中,这种联接模式往往出现在知识密集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或者出现在劳动密集型,而知识含量不高和资金规模要求不大的产业。

上面所分析的长株潭地区三种产业集群的联结模式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产业集群的技术发展水平、产业集群成熟程度、产业集群所受市场竞争程度、产业集群规模发展的大小等等一系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下,相互之间也会出现替演变。如从中心——卫星模式向多中心模式演变或从多中心向中心——卫星模式演变,或者从网络状模式向多中心模式演变。

二、长株潭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

长株潭地区不同技术特征和规模结构的产业,其成长有不同的环境要求,包括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制度条件等。当一个区域的商业环境或制度条件不利于专业分工、外部交易费用过高、内部交易成本相对较低时,企业一般选择交易内部化方式,组成大型企业。当政府的政策措施调整、技术设施改善、市场体系发育后,外部环境有利于社会分工、合同化生产时,企业一般选择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尽管选择这种方式生产经营的企业也需付出相应的或更多的交易费用,但可节约一定的管理运行成本,并通过规模生产有望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综合经营效益是企业专业分工与地区集聚的原因,这也是长株潭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基本原因。据对长株潭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其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依托地方传统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一些长期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继承传统工艺方式的地区,汇集一批产品相似、规模不同的企业。如长沙的花炮、湘绣,株洲的陶瓷、纺织,湘潭的湘莲、槟榔等特色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原来产业集群基础上进一步壮大,开始在国内外形成品牌效应,均属这一模式。以浏阳花炮为例,目前浏阳共有花炮生产企业974 家、原辅材料企业542家、花炮经营公司約210家、集团公司10家,花炮品种从30 多个发展到14个类别4000 多个品种,销售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全国总量的2/3左右。

(二)依托专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创新发展模式

专业园区是培育产业集群的摇篮,依托专业化园区集聚创业的有利条件,围绕产业链,引进相关产业,长株潭以较快的速度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群。以长沙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依托长沙软件产业基地,先后引进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软件企业2家,10亿元以下的软件企业13家,过千万元的企业50多家,涉及电信邮政、金融税务、新闻出版和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

(三)依托原有产业比较优势的创新发展模式

经过几十年建设,长株潭奠定了较好的工业基础,一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集聚了行业的技术力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创建了自己的优势品牌。在技术、品牌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通过进一步的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株洲有色冶炼和深加工、长株潭电机装备制造、长沙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株洲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曾布局了株洲硬质合金、株洲冶炼厂等重点有色冶炼加工企业,以重点企业为核心,逐步发展,形成了由34 家企业为主体组成的株洲布色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四)依托骨干企业裂变衍生的创新发展模式

大型种子企业通过技术转移、资产重组、流程分离等方式,沿价值链分离或孵化、衍生出一批配套企业,催生了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湘潭精品钢材等一批产业集群。长沙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为核心,形成以83 家配套企业为主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株洲依托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和时代集团,形成了包括26 家企业在内的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湘潭以湘钢为母体,加速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以7 家企业为重点的精品钢材产业集群。

在长株潭地区,第一、二、三种是较为普遍的模式,第四种模式越来越表现出其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

三、促进长株潭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举措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的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举措,促进长株潭地区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

(一)中小型企业地理集聚是地方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传统产业较为发达的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植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由于其灵活的运行机制,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在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以及交易市场地域集中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因企业空间集聚,经营者沟通机会增多,相互交往加深,人际关系构架起信息网络和创新网络,使企业经营信息交流与产品技术创新变得更为便利。传统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沿产业链分工,走专业化、协作化、配套化生产的路子,在新形势下能增强集群整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在花炮、服装、湘绣等传统行业中都有体现。

(二)大型企业集团多种型式裂变与衍生是集群形成的有效途径

经济科技实力雄厚大型企业集团依托自身优势,包括创新的成果、充足的资金,或独特的产品等,通过产学研合作、主辅分离、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多种模式,分离部分生产单元或创办新的小企业,实现一个企业集团向一个产业集群的演进。企业通过裂变,可做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围绕主导产品、核心技术发展配套产业,可促进专业分工,拉长产业链,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以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构建促进制度改革与创新。实践证明,企业裂变不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是产业结构的拓展和升级,是新技术的有序溢出,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催生、催聚、做大产业集群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型企业集团的裂变,使产业发展中的集聚与裂变有机结合,对于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是集群发展的强大动力

产业集群创新的发展,从近期看,存在着因自身产品结构单一或产品老化导致的风险,动态多变环境的风险;从长远看,有防止产业衰退,保持持续竞争力的任务。长株潭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过程中,有自主研发能力弱,生产模仿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徘徊在低端产业链上,企业生存艰难的教训,但同时也不乏创新意识强,创新投入大,产学研合作好,依靠自主创新的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集群的案例。实践证明,产业集群的近期生存和长远发展都需要区域创新网络的支撑,需要依托创新网络集聚的区域内外创新资源,形成的知识创新功能,生产学习功能,交流扩散功能以及优化选择功能,将区域个体的创新集成为整个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和集群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征,李唯,邓翔.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美国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13-120.

[2]孙智慧,孙静,王伟.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绩效提升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366-370

[3]张骁,唐勇,周霞.创新型产业集群社会网络关系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广州的实证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6(2):184-188.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