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2016-10-17汪建军

2016年27期

汪建军

摘 要:本文通过选取2000-2015年安徽省城镇化一些指标数据和产业集聚度,建立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VAR模型,并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协整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各指标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互动关系。因此,既可以通过城镇化来带动产业集群的升级,也可以通过产业集群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集群;VAR模型;互动关系

一、引言

除了区位、资源优势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政策外,也注意到了城镇化发展对产业集群升级所带来的影响。那么,在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之间,两者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又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彼此产生影响?这一系列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目前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单方面角度研究产业集群、城镇化,而把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文献较少。为更清楚阐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两者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埃德温·米尔斯提出“城市形成模型”理论,其主要观点:城镇化发展依靠产业位置选择和集聚过程。[1]国内学者对于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关系研究较少,郑延智(2011)认为,推动城镇化进程主要依靠大力发展当地的产业集群。仇保兴(2010)在研究产业集群、城镇化、工业化之间关系时,提出首先必须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基础,以发展相关工业为推动力,共同推进城镇化发展。

从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来看,学者们更多单一研究,对于探讨城镇化和产业集群的内在联系及其决定机制还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正是通过对安徽省2000-2015年的数据分析,建立安徽省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自相关模型,通过研究它们之间双向作用机制,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城镇化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城镇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通过完善硬件设备,使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同时,在形成城镇化的过程中,人口的聚集促使各种市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本,从而提高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影响

一方面产业集群通过企业规模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而企业、人口的聚集带来了餐饮、住宿等行业的萌发,从而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给生产带来高的效率,相互竞争,相互协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镇化综合竞争力。

三、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VAR模型的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安徽省的人口比重、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可支配收入作为城镇化的指标。关于产业集群指标选取,则通过区位熵测量出的产业集聚度作为解释变量。城镇化指标与产业集群指标时间序列数据选取的是2000年到2015年的数据。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获得平稳性的时间序列,其所有数据都进行了对数化的处理。本文的所有数据均取自《安徽省统计年鉴》。

(二)单位根检验

所谓平稳性检验,是指分析变量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存在单位根,则变量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否则为平稳序列。我们采用Dickey和Fuller(1981)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

(三)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分析

1、城镇化各项指标对产业集群的脉冲响应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给产业集群一个正冲击后,人均GDP、人口比重明显的增长,而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开始表现不明显,到后面呈现增长,这说明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城镇化各项指标的提高。

图3 城镇化各项指标对产业集群的脉冲响应分析

2、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各项指标的脉冲响应分析

从图4看出,给城镇化各项指标一个正冲击后,产业集群在前几期呈现增长,到后面达到稳定值,这说明从整体而言,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总之,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发展是相互的,促进或抑制。

四、结论与政策

(一)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安徽省的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VAR模型基础上使用了广义脉冲响应,对2000-2015年安徽省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各项指标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得到以下结论:产业集群可以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反过来,城镇化水平也可以影响产业集群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二)政策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为了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几点建议:一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完善软硬件设备,大力加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城镇化所带来的辐射效应,促进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壮大;二是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鼓励产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参考文献:

[1] 埃德温·米尔斯: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9

[2] 仇保兴: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企业集群,现代城市研究,2004(1):17-23

[3] 鲁德银.基于村镇企业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_苏浙粤鄂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J].农业经济,2011(8):12-15.

[4] 耿永志,甘玲.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8):129-131.

[5] 胡彬.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关系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7(3).

[6] 曹文静.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_曹文静[J].区域经济,2010(3):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