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2016-10-31高青龙马琳琳刘慧琳

时代金融 2016年23期
关键词:增长极产业集群新常态

高青龙+马琳琳+刘慧琳

【摘要】新常态背景下蚌埠市玻璃产业在具有技术、交通、政策等多重优势的同时也面临技术转换率低、人才优势不明显、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群效应不突出等诸多问题,在玻璃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等问题,以蚌埠玻璃产业园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形成蚌埠经济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新常态 产业集群 增长极

2014年“新常态”概念提出以来,经济新常态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热点问题之一,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应该由注重增量转换为注重发展质量成为经济社会的共识,而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蚌埠玻璃企业数量较多,玻璃产业发展具有技术、原料、交通等多重优势,但玻璃产业发展却面临着产业集群较弱、产业链不完整及其技术转换率低等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蚌埠经济健康向上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对于产业集群的定义有很多种,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记载发现现有的产业集群定义大多数遵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指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间有机联系的积累,企业间的有机联系是产业集群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同时也具有特定区域空间上的集聚,企业间分工明确,产业链相对完整等特点。产业集群发展至今,围绕其发展而来的理论成果较多,主要有外部经济理论、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等,这些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被广泛的实践,适合作为蚌埠玻璃工业集群发展探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外部经济理论表明外部规模经济是引起产业聚集的决定性因素,增长极理论的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些领先的行业或有创新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城市聚集,形成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并且在此机制上形成的经济效益显著。区位理论认为运费是产业布局的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因素,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聚集力也会影响工业区位最优的最优选择。

二、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蚌埠市基本现状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地级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皖北加工制造中心和邮政通信指挥控制中心、商业中心。临近江苏省会南京、石英资源丰富的凤阳,自古以来蚌埠珍珠产量丰富,因而得名“珍珠城”。蚌埠是国家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东部重要的交通网络,安徽淮河流域航运中心,是皖北的公路运输中心,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

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止2003年,蚌埠市普通萤石保有资源储量93000吨,可供现有矿山开采10年左右。重晶石资源储量142600吨,按现有开采量计算,可开采10年以上。石英玻璃探明390万吨的潜在储量,矿石加工后SiO2含量达到99%,是中高档玻璃用石英的优质原料。

(二)蚌埠市玻璃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借助于合芜蚌自主创新改革实验区的政策优势和毗邻长三角并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交通便捷的有力条件,蚌埠积极深化自身改革的同时积极开拓,对外深化战略合作步伐加快。蚌埠玻璃行业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创新发展思维,初步形成以普通玻璃、光伏玻璃、显示器玻璃以及新材料玻璃加工为代表的玻璃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作为蚌埠玻璃行业的代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2014年实现合并业务收入105亿元,利润增长达到10%并且逐年增加。

十二五以来国内玻璃行业知名专家在蚌埠提出蚌埠市玻璃产业发展规划的大致构想,即在蚌埠建成优质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生产基地、玻璃容器生产基地、特种玻璃生产基地、玻璃装备生产基地和玻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蚌埠市有着原材料、工业基础、交通运输便利等多重优势,为玻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玻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打破了国外垄断的超薄玻璃基板制造技术,在蚌埠玻璃研究院的努力下,玻璃新材料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三、蚌埠玻璃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技术转换率低

产品研发的技术转换率和转化速度对于企业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很好地将技术研发转化为商品价值,企业竞争力将会大大削弱。蚌埠市虽然具有众多科技含量较高的玻璃加工制造企业,并且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蚌埠市玻璃产品绝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业用平板玻璃、日用器皿、光学玻璃等初级制成品的制造上,对于通过不断努力打破国外垄断获得的技术优势并没有在产品上体现出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难以形成。

(二)产业链不完整,产品结构单一

产业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不仅要做好加工制造,更需要产业上中下游的有机联动,蚌埠市玻璃产业的发展,虽然从原材料采集,产品制造到销售等各环节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产业上游的研发和产品制造受制于产品转换率较低等问题,严重限制蚌埠玻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显得产品结构单一。

(三)受经济下行的影响,玻璃产业供需不平衡

从市场供需状况来看,玻璃产业供给较大但需求受制于房地产去库存等因素的影响持续降低,市场供大于求,从而导致玻璃价格下滑,产业利润不断降低。

另一方面,对于前景广阔的玻璃深加工产品供不应求,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玻璃节能标准由50%基础上提升15%,而且玻璃制品指标持续提升,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国目前的玻璃深加工率仅为25%,但国外这一数值为70%以上,随着玻璃深加工需求量的不断提升,这种初加工供大于求和深加工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愈发凸显。

(四)品牌意识不强,缺乏产品品牌建设

蚌埠虽有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有众多知名的玻璃制品加工企业,但就蚌埠地区而言,玻璃制品的品牌意识并没有完全体现,在实地走访调研中发现,56%的蚌埠市民对于玻璃制品的认识局限于对玻璃直观认识,63%的蚌埠市民不知道蚌埠玻璃产品的品牌,由此可见,在玻璃产品的经销过程中,厂商并没有重视品牌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考虑在内。

(五)人才吸纳困难,缺乏政策吸引力

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虽然在玻璃加工工艺上获得了各项荣誉,但值得注意的是蚌埠市虽然有诸多高校,但玻璃制品相关的专业高校却没有相关人才培养,外加蚌埠非省会城市,在对外人才引进方面,如果没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将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来蚌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产品营销方面的人才培养与技术人才同等重要,只有将产品转换为有价值的商品,才会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超高的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技术转换,产品也就只能出现在实验室里。蚌埠有安徽省著名的财经类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培养了众多经济类的人才,但是根据学校现有的就业数据来看,毕业后选在留在蚌埠继续发展的应届毕业生和研究生占比很小,而且选择留在蚌埠的应届毕业生大多从事于互联网金融、银行、企事业单位等,对于工业企业的就业意向相对较低。

四、蚌埠市玻璃产业加强产业集群对策建议

(一)明确发展重点,提升蚌埠玻璃产业品牌度

针对现有玻璃产业仍止步于低科技含量的家庭日用品、工业用平板玻璃、蚌埠玻璃产业品牌较弱等问题,笔者建议在今后蚌埠市玻璃产业发展过程中,明确向技术含量要求高、产品附加值较高、国内需求量较大的玻璃深加工方向发展。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详细的品牌推广战略。

(二)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科研和经济人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最关键环节,只有吸引大量的人才进入行业不断地创新,才会有产业蓬勃的发展。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对于来蚌工作的高新技术人才及其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蚌埠发展的经济管理类人才来说,在住房买房、户口落实等方面给于一定程度的优惠更具有吸引力。而丰厚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高科技人才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不断提升着蚌埠玻璃的全方位多渠道发展。

(三)加强产业整合,上中下游有机结合

蚌埠虽然玻璃制品企业较多,从原材料采集,产品初加工,科研创新等环节比较完善,但却没有形成很好的上中下游有机结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蚌埠市应建立相对应的行业协调机构,负责玻璃产业的上中下游资源优化组合,在满足各方利益的同时提升蚌埠玻璃整体竞争力,玻璃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得以体现,形成蚌埠经济新的增长极。

(四)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玻璃加工企业,提升产业内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蚌埠玻璃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演变过程,玻璃制品也转变为注重质的提升,蚌埠雄厚的工业基础,便捷的交通条件,自身拥有丰富的石英储量外加毗邻“中国优质石英砂原料基地”等优势,在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应该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玻璃加工企业,吸引他们到蚌埠投资建厂,增加蚌埠玻璃产业竞争压力的同时提升产业活力,促使产业内部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杨继红,王浣尘,戴晓波.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关联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41-43.

[2]刘小艺,杨华,韩燕.产业集群演进的三阶段模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8),19-20.

[3]周瑛钰.FX玻璃制造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王亮.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增长极产业集群新常态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