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

2017-03-18蔡克万

医学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鼻内镜

蔡克万

摘要:目的 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和鼻中隔三线减张两种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168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鼻中隔三线减张两种手术,对照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两种手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鼻中隔鼻中隔黏膜损伤例数、术后明显疼痛例数。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鼻中隔黏膜损伤例数、术后明显疼痛例数分别为(32±6.1)min、(25±5.5)ml、5例(5.4%)、11例(11.8%),高于对照组的(40±7.2)min、(34±6.4) ml、13例(17.3%)、35例(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三线减张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过程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愈合较快。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目前常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和鼻中隔三线减张术两种手术方式。作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8例患者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此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技巧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资料,符合鼻中隔偏曲诊断标准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68例,男133例,女35例;年龄16~65岁,平均35.7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鼻塞,其中伴头痛21例,合并有鼻息肉31例,合并有慢性肥厚性鼻炎26例,合并有过敏性鼻炎22例,反复鼻出血14例,有鼻部外伤史35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75例。

1.2方法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用0.1%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体积比按1∶10)棉片收敛双侧鼻腔黏膜2次,然后用含有少许0.1%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作鼻中隔双侧黏骨膜下注射至适量。手术方式采用:对照组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即选择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稍向后行L形切口,鼻内镜直视下用剥离子剥离鼻中隔左侧黏软骨‐骨膜,充分剝离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犁骨及上颌骨鼻嵴,离切口向后2 mm处切开鼻中隔软骨,剥离对侧黏软骨‐骨膜,充分剥离对侧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犁骨及上颌骨鼻嵴,将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切除,偏曲的骨性结构不能咬除的,给予凿除,如伴有出血,用双极电凝或用带吸引的单极电凝止血。治疗组采用鼻中隔三线减张术: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交界稍后处作L形切口,在鼻内镜直视下沿切口在黏软骨膜-黏骨膜剥离,充分剥离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在软骨与筛骨垂直板连接处的前方2 mm处自上而下切开鼻中隔软骨,剥离对侧鼻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咬除切口后方的鼻中隔软骨及部分筛骨垂直板前缘的骨质,接着在鼻中隔软骨前端垂直切除3mm左右软骨条,对鼻中隔偏曲较严重的给予条形切除或“井”形划痕消除鼻中隔软骨偏曲的张力。对于偏曲的梨骨及上颌骨鼻嵴,必要时给予凿除,如伴有出血,用双极电凝或用带吸引的单极电凝止血。将两侧黏膜瓣复位,检查鼻中隔无穿孔、基本居中。切口均采用4-0可吸收线间断贯穿“8”字缝合2针,合并有肥厚性鼻炎、鼻息肉,同时手术,术中出血量另算。术后双侧鼻腔用膨胀海绵各1片固定鼻中隔。

1.3疗效判定 两种手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鼻中隔鼻中隔黏膜损伤例数、术后明显疼痛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8例患者全部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行鼻中隔三线减张术93例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75例,术后双侧鼻腔行膨胀海绵填塞,48 h后取出鼻腔填塞物。5~7 d可拆除缝线、也可让其自行脱落。无论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还是鼻中隔三线减张术,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鼻中隔三线减张术较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有明显的优势。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鼻中隔鼻中隔黏膜损伤例数、术后明显疼痛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以外伤和发育异常引起为主,可引起鼻塞、鼻出血、鼻源性头痛,也可影响鼻道窦口复合体的通气引流,使鼻-鼻窦炎迁延难愈[1]。通过手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可以调整鼻腔结构,恢复正常的鼻腔生理功能, 缓解因偏曲的鼻中隔导致的头痛、鼻塞及鼻出血等临床表现,最终达到治疗目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是1904年Killian 首先提出。由于鼻内镜在鼻腔疾病治疗中的普遍使用,鼻中隔的传手术已逐步被鼻内镜直视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取代,经选择性行鼻内镜直视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手术,切口通过改变,切除选择性的部分软骨或骨质,但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因鼻中隔支架切除过多,易出现鼻中隔穿孔、外鼻畸形、鼻中隔血肿等,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黏膜损伤较大,是鼻中隔穿孔和鼻中隔血肿易出现的原因[2]。

近年来,韩德民等[3]提出鼻中隔三线减张术,此术式是按照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设计一种新的改良鼻中隔矫正手术术式。其特征如下:①保留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和正常骨性支架,只切除三条张力线区域部分少许软骨及骨质,解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该术式保留了偏曲的软骨和骨质,这也是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式的主要区别之处。②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鼻中隔畸形矫正充分,有利于术后鼻腔代偿性改变向着生理状态转化,最终恢复鼻腔,鼻窦生理功能。临床发现,无论鼻中隔呈现“S”型或“C”型,只要将其前后及下部粘连松解即可缓解症状[4]。但通过切除三线张力区域,消除鼻中隔软骨和骨质之间的张力,可同时解决鼻中隔前位、后位、高位偏曲和嵴、距状突等局部畸形,不仅避免了术后黏膜撕裂、术后穿孔、术后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符合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规律。

总之,相对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而言,鼻内镜下鼻中隔三线减张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过程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愈合较快。其治疗效果优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英力,吴彦桥.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14):790-791.

[2]游进,刘璟.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7):900-901.

[3]韩德民,王彤.臧洪瑞.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24(2):103-105.

[4]张春雨.内镜下三线减张法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矫正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12):655.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鼻内镜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
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手术疗效分析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会厌囊肿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致鼻中隔穿孔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