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经济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

2017-01-06宋英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等教育大学英语

关键词:区域经济;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分类递进式课程体系;高等教育

摘要:大学英语教育应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两轴一线”大学外语定位理论为理论指导,以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需求为现实依据,基于多维度教学目标、多层次英语课程、仿真性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学活动和形成性教学评价五个层面的“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能有效促进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通识性和学科专业性的相互融合,顺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符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个性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5-0063-07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llege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Categorized and Progressive Course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Abstract: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should meet the need of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orientation Theory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tegorized and Progressive Course Mode in College English, which is carried out to achieve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to create multilevel course setting an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and to perform situated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The development will combine the huma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rumental function of English and integrate general and disciplinary programme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s and personalized needs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majors.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同国际间的交流已经扩展到了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对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已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即具有“外语+职业技能”、“外语+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成了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主流。但现实情况是,虽然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持有四、六级证书,但其英语应用能力并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1〕。这反映出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整建设。

一、研究理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应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1〕丁仁仑和戴炜栋认为:“大学外语教学定位不当。我国不同地区外语教育情势各不相同,教学目标不必整齐划一、千篇一律。”〔2〕他们提出了“两轴一线”大学外语定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既要发展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的大学外语教育,激发激励高校甚至学习者个体‘各奔前程,同时又要避免散乱无序的发展带来的无效教育、低效教育或者不同程度的教育重复浪费。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应以高校大学外语教学的地域性与学科性为纵轴,人才培养的需求性与前瞻性为横轴,以及大学外语师资建设为保障性来探讨大学外语教学的科学定位和规划”〔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5期宋英基于区域经济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广东地区是我国最早成功推行改革开放的区域之一,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成为中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其独特的地域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大批服务于区域经济、既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精深知识、又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高校能否适应广东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呢?大学英语教学能否满足广东地区各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呢?基于这些问题,课题组以广东省毕业生就业单位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题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是否符合地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东地区的人才培养现状不尽人意,大学英语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课程体系职业性不够突出,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识英语与学科英语不能有效衔接,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融合;大学英语课程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广东白云学院地处珠江三角洲,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研究试点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烈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开放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满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广东白云学院进行了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探索。笔者作为广东白云学院的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基于“两轴一线”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理论,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建设进行研究,试图构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解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一)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基于广东地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广东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英语要求以及学生对英语的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广东白云学院将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设定为“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一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满足学生学科英语需求、促进学生职业潜能的发展的应用型专业辅助课程”,使培养的人才满足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

(二)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此次课程建设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并配之以师资建设作为保障,尝试构建“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通识性和学科专业性相互融合。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确定多维度教学目标、开设多层次英语课程、创设仿真性教学环境、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和实施形成性教学评价,见图1。

1.多维度教学目标

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①根据此教学要求和广东区域人才需求目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适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文化素质,既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精深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尤其是具备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分类目标根据学生的三个大类即艺术类、理工类和经管类分别制定,满足学生的专业类发展需求。个体目标则由学生和教师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制定,主要靠学生自己实现,教师监督并提供帮助。

2.多层次课程设置

桂诗春提出外语学习的几大需求:一是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二是满足社交需要,三是满足专业(职业)需要〔3〕。在课程设置方面,对学生的英语课程需求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水平,建立如图2所示的“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分类”是指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艺术类、理工类、经管类三大类别;“递进式”是指英语课程的设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为基础英语课程、拓展英语课程和学科英语课程,学生由基础英语学习到英语技能拓展再到学科英语学习,以实现由基础英语学习到专业英语学习的自然过渡。该体系既能实现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保证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稳步提升,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基础英语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级设置,设为三级:大学英语预备课程、综合课程1、综合课程2,开设对象分别对应艺术类学生、理工类学生、经管类学生。学生在完成基础英语课程学习后进入拓展课程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又分为语言技能、文学文化和科技英语三个课程组,针对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和实用技能训练分别开设多门课程,学生可根据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选择任何课程学习。在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开设以学科方向为类别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工程英语、动画英语等,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都会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力图实现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通识化和学科专业化的相互融合。

3.仿真性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帮助学生协调各种学习活动,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4〕。全球信息化和传播媒介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5〕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多模态读写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仿真性或真实性语言环境。仿真性教学环境的创设从课堂学习环境、课外语言实践活动、英语网络学习平台、校外实习四个层面展开(见图3),其目标是为学生搭建“课内语言操练、课外语言实践、网络语言学习、校外企业实习”四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语言实践平台。

在课堂学习环境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应首先注重人文环境的创设,即积极创设“以学生为本、师生共融型”学习环境,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关注学生个体个性发展,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同时注意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创设仿真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

在课外活动方面,拟开展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其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而设置,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氛围营造模块、文化拓展模块、技能提高模块、才艺竞技模块。氛围营造模块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文化拓展模块传播英美社会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技能提高模块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仿真性语言情景和浸入式语言实践环境,使学生浸入到语言交际中,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才艺竞技模块为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推动大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多方面促进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网络学习平台也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包括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和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能实现“教师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测试、网络监控”的四位一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是网络平台的建设重点,按内容分为六个子库:课程资源库、阅读资源库、写作资源库、视听说资源库、试题库和学生语料库,见图4。该资源库将涵盖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辅助于大学英语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相辅相成,将成为教师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将实现知识、技能、文化素养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平台不仅可以学习英语知识,训练英语技能,还可以进行专业类英语阅读和翻译,促进自己专业技能的提高,实现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融合;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平台的文化阅读和翻译等拓展文化视野,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上所述三项可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全面打造仿真性语言环境,而校外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实践机会,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习参观、企业实习等方式。在国内,应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既要与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开展项目交流合作,又要争取与各企业建立长久的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措施可以促使高校根据本区域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区域英语人才。同时还应积极开拓国外企业实习项目,如广东白云学院“暑期美国带薪实习项目”已输送了大批学生去美国进行实习,学生在英语本土环境中通过真实的情景进行语言实践,其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校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促进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情境化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6〕。情境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重要学习因素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

与“仿真性教学环境”相一致,大学英语在课堂、课外、网络学习和企业实习指导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使用语言的情景,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在课程内容上,大学英语教学实施“项目化”学习,教师根据每学期英语课程的单元主题设定相关项目,学生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合作”为主要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自己制定方案,查阅收集信息,完成研究,并用英语进行成果汇报。课程内容的项目化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及应用性要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情境化教学,为学生创造进行语言交际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从而培养其语言应用能力。

5.形成性教学评价

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模式,建立有效的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课内学习情况记录、课外活动记录、网络学习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反馈。基础英语课程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部分:平时成绩占50%,其中包括课内学习(40%)、课外学习及网络自主学习(40%)、考勤(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其中包括笔试成绩(60%)和口试成绩(40%),具体如表1所示。

这种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力度,丰富过程考核形式,对学生的评定更加全面、客观、准确,有利于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大学英语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1〕王守仁、王海啸认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性别、职称、学历结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会影响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7〕。“两轴一线”定位理论认为师资建设大学外语教学的保障线,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外语师资队伍能否与时俱进、持续发展〔2〕。

大学英语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协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综观高校大学英语师资,其专业单一、实践缺乏已成为制约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多毕业于外语类院校或大学外语专业,专业方向以英语语言学、文学或英语教育为主,虽具有深厚的语言和理论功底,但对所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再者,多数教师终日蜷缩于“象牙塔”,脱离生产实践,在教学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一支具备英语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才能符合时代需要。故而,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亟待发展完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师现状,要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等方式,从大学、科研院所、企业逐年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或科研人员。

(2)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注重对课程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研修学习、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造就一批课程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在他们的示范带领下,建立高素质大学英语教师队伍。

(3)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组建一支锐意创新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通过传帮带计划、青年教师专项培训等措施,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支持攻读博士学位、分批次进修学习,整体提升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学缘结构;通过教学竞赛、学术考核等措施,激励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自动提升。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学校应与企业合作,使教师走出学校,参与到生产实践。一方面,鼓励教师申报横向课题,参与到企业生产课题中;另一方面,依托相关企业和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或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5)注重师资队伍“国际化”成长。可以通过选派留学、短期进修访学、与国外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海外知名专家讲学等多种途径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四、结语大学英语教育应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随着广东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凸显,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强调语言基础和语言基本技能的掌握,未能充分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要。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大学英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尝试建设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并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及师资队伍建设六个方面探索了具体的建设路径。

虽然分类递进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以广东白云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原型提出的,但其视角基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地域性与学科性、人才培养的需求性与前瞻性,框架的构建依据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英语需求,其内容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因此该体系具有适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该系统中的一些大学英语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对广东地区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角度看,广东高校的大学英语建设应该确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建设目标。

第二,应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专业化需求设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英语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课程、拓展英语课程和学科英语课程,切实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第三,为学生打造校内和校外语言实践平台,塑造仿真性或真实性语言环境,大力推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达到岗位英语使用的零距离,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第四,完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价体系;发展完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立一支具备英语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总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主导,重新进行教学定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英语课程,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使大学英语教育切实服务于地方经济,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注释:

①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6060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丁仁仑,戴炜栋.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J〕.外语界,2013,(2):19.

〔3〕桂诗春.面向交际的外语教学〔J〕.现代外语,2012,(2):193.

〔4〕周晓玲.模块化、个性化、动态化和协作化:基于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9):52.

〔5〕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234.

〔6〕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8.

〔7〕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4.

(责任编辑:陈艳艳)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高等教育大学英语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