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2016-12-26黄博婷林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9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小儿

黄博婷 林丹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30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的治疗效果、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结果 30例患儿经治疗26例恢复良好, 致残2例, 植物生存1例, 死亡1例。结论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复杂、多变, 护理专科性强, 专业性及个体化护理对于监测病情变化及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护理干预;小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84

本次选取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30例, 采取专业性及个体化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30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病例, 年龄3个月~14岁, 男21例, 女9例, 车祸伤16例, 坠落伤 8例, 其他损伤6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21例, 闭合性颅脑损伤9例, 合并颅内血肿19例, 合并凹陷性骨折3例, 广泛性脑挫裂伤1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 并发癫痫发作2例。

1. 2 入院后辅助检查 所有患儿均伤后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

1. 3 治疗方法 具有手术指征共18例, 根据病情特点, 行凹陷性骨折整复术或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治疗, 12例行保守治疗。

2 结果

30例患儿经治疗26例恢复良好, 致残2例, 植物生存1例, 死亡1例。

3 讨论

3. 1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

3. 1. 1 颅内血肿多位于受伤着力部位, 对冲性颅脑损伤发生率低。所以尽管发生外伤时脑组织移位幅度大, 但其对冲部位的损伤却相对较轻;且患儿身体机能及脑功能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较少合并其他系统基础疾病, 预后较好, 后遗症少[1]。

3. 1. 2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 大脑皮质抑制能力差, 神经反射调节能力差, 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 包括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定、高热、体温不升等表现。部分患儿头颅CT显示颅脑损伤较轻, 却有明显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和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1], 就是很好的佐证。

3. 2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对策 使用专业性及个体化护理, 从患儿的病情、围手术期、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心理康复等各方面着手进行, 具体如下。

3. 2. 1 病情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儿, 常合并其他系统损伤。在严密监测颅脑损伤相关情况时, 需密切关注是否合并其他系统损伤。小儿生命体征变化快, 耐受差, 血容量少, 对失血耐受能力差, 头皮、颅内出血、胸腹部损伤即可引起血压急剧下降, 心率加快及脉搏细速, 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休克表现。了解血常规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配合医生, 协助做好病情告知, 家属心理的指导及取得家属的全力配合。

3. 2. 2 注意颅脑情况。了解患儿颅脑损伤类型、受伤后时间、是否合并颅内血肿、脑挫伤, 护理过程需要特别警惕上述情况,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及准备工作。若患儿出现头痛、喷射状呕吐, 则可能是颅内压高的表现, 甚至是意识状态改变、瞳孔变化等, 需及时告知医师并做相应抢救措施。

3. 2. 3 血容量补充。出现失血性休克需补充血容量等急救措施。颅内高压时, 快速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压, 首选20%甘露醇能取得较好降颅压效果。因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剂, 观察静脉穿刺点的皮肤, 以防发生药物外渗情况。

3. 2. 4 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能否获得足够的氧供, 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重型颅脑损伤的患儿, 意识障碍明显, 排痰不畅;常合并创伤性湿肺, 痰多;大剂量使用脱水药物导致痰液粘稠。以上3个因素, 都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引发一系列难题。昏迷患儿可用小儿吸痰管吸痰, 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 以免损伤黏膜。当患儿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 常规使用雾化吸入, 并定时翻身协助排痰, 轻轻叩击其背部, 以利痰液排出, 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本组患儿遵以上相关方法, 均能保持气道通畅, 无一例患儿出现窒息。

3. 2. 5 脑部引流管护理。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辨别引流管的种类。对于术后存在脑部引流管的患儿, 需了解引流管的种类(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腔、脑室外等)及功能。②注意观察脑部引流管情况, 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如有出现量、色异常, 应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综合处理。躁动患儿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加强看护, 防止引流管脱落。③标记引流管留置时间, 保持引流管周围干洁。

3. 2. 6 饮食及营养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由于应激作用, 急性期出现负氮平衡。但由于吞咽反射减弱, 无法经口进食, 根据病情给留置胃管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补充营养支持。若患儿神志清醒, 可配合遵嘱, 可开展洼田试验, 若能通过者,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有效的营养供给是患儿病情恢复的基础。

3. 2. 7 体温监测。小儿脑皮质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植物神经功能不健全。对于发热患儿, 应及时进行体温监测, 采取降温、保护脑细胞等措施, 并积极寻找致热原因。必要时启用冰毯降温及亚冬眠处理。经综合处理后发热患儿体温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 2. 8 体位护理。要求床头抬高30°, 卧床休息, 避免情绪激动, 有脑脊液漏症状, 禁止患儿擤鼻, 挖外耳道, 禁忌冲洗和填塞耳鼻腔, 保持大便通畅, 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颅内感染。

3. 2. 9 癫痫的护理。小儿脑皮质尚未发育完善, 外伤后具有较高的癫痫发生率。预防癫痫发作, 采取抗癫痫药物是基本的预防措施。若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机体内肌肉抽搐引起酸中毒和窒息, 脑持续缺氧, 严重者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率高达15%~20%[2]。癫痫发作的患儿根据公斤体重应用安定或鲁米那控制, 效果满意。

总之,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等基础护理的同时, 配合以更加专业性及个体化的护理, 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疾病转归、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静君.儿童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附102例分析).实用临床医学, 2006, 7(8):77-79.

[2] 丁育基.颅脑重症与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2:338-340.

[收稿日期:2016-09-06]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小儿
小儿难养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时间窗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