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渗透

2016-12-20周祎

求知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三贴近教学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

周祎

摘 要: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不但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的精髓,而且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的生命线。积极和善于将联系观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论从理论还是从教学实践来看,都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是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法宝之一。

关键词:联系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渗透;“三贴近”

1.联系观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从联系的特点来看,具有客观必然性、普遍性;就其形式来看,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六大基本形式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联系形式。所谓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从世界观的角度看,是指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需要运用联系的观点,而不是孤立的观点。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唯物辩证法中三个基本观点之一,它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地位与作用

由于联系的客观性特征,联系观是思想政治理论中的精髓,发挥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联系观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始终。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五门课程,具体包含“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 无论从历史纵向还是从历史横向来看,联系观都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始终以及方方面面,甚至各门课程之间也存在诸多必然的联系。

第二,联系观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一方面,从教师教的视角来看,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其教学目标与任务,总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将教学大纲与教材、教案与学情、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如果离开联系的观点进行教学活动,其效果必然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从学生学的视角来看,学生要能很好地学习、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以及领悟相关精神,也必须要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否则,理论仍然是抽象而枯燥的东西,不能正确认识、理解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第三,联系观运用于科研活动始终。教师的科研活动,不但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离不开教学为其提供方向与动力,甚至离不开鲜活的社会实践。可见,从教师的科研活动来看,联系观无处不在,因而就必须要将联系观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该活动的始终,而不是纯粹的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模式。

第四,联系观贯穿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来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等内容,联系观均贯穿于其中。如果说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那么,联系观则是精髓中的精髓。可见,联系观与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密不可分,二者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品质。

3.联系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渗透

(1)将联系观渗透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无论是哪一个环节以及某一环节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联系观的指导和运用。在课前的备课环节,教师需要将教学大纲、教材、理论、时事热点与重点、学生具体情况等相关信息联系起来,综合地决定如何有针对性地准备好教案、课件、教具、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案例,从而为顺利开展好课堂教学做准备。在课堂教学环节,要正确处理好师生互动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师处理与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整个课堂教学环节才会顺利运用。在课后,教师仍然需要继续处理很多与教学有关的事情,如与学生的关系、与多媒体的关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与其他教师的关系以及与教务部门的关系等。可见,无论处理哪一种与教学有关的关系,都是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表现。

(2)将联系观渗透在科研活动之中。科研与教学,历来是高校教师的两条腿,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亦是如此。在当前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是中心,但对于教师绩效考核而言,科研是考核的关键与重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搞好科研,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离不开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否则,理论与实际就无法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其科研水平就无法提高,最终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3)努力贯彻落实好“三贴近”原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与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落实好“三贴近”原则,不但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升教育效果。而“三贴近”原则,正是联系观的具体运用与体现。

第一,贴近实际。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落实“贴近实际”这一指导原则,需要运用一些实际案例辅助教育教学,而在纷繁复杂的实际案例中,只有那些贴近实际的案例才比较有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选取案例时,除了要考虑其典型代表性和关联性之外,更要考虑案例选择与运用的两个要求:一是时间性,要选取那些源自现实生活中的最新案例,以符合思想政治教学时政性的特点。二是距离性,即要选取那些发生在本国、本省或本地的实际案例。坚持贴近实际的原则选取案例,主要是考虑到案例对教学工作的辅助效果;反之,如果选择一些离当下现实生活物理距离较远的案例,其影响力会打折。在开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从教学内容方面寻找新近发生的实际案例,以此作为辅助教育教学的材料,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贴近生活。相对于抽象的理论而言,现实生活则是生动活泼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案例的选择与运用,都要贴近现实生活,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真正提高实效,从而启发和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

第三,贴近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选择与学生性格、心理、交往、家庭、学习以及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实际情况,有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方法,实现教学理论到具体案例的转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在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强化,由枯燥乏味到具体生动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相反,如果对学生现实生活关注和思考不够,那么,学生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就无法做到与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教学仍然停留在抽象理论的层面,即使有典型案例,其收效也可能并不好。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尽量采用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资料,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总之,将联系观合理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但是理论自身运用和发展的需要,更是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三贴近教学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