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11-30张广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培养方法

张广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属于综合性学科,主要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小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49-01

新课程标准中有提到,课程基础应该是学生的生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以及认识是帮助学生形成品德和社会性的主要来源,学生的生活感受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发展[1]。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及课堂教学质量。

一、通过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状态的好坏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将其潜在的认识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借助音乐、猜谜语、实物演示、录像视频、语言描绘、游戏等方式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为学生设立的教学情景要尽可能贴切生活,足够形象,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一开始就被吸引,在整堂课都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实际上,也就是要足够重视课文导入环节,从上课开始的一刻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通过层层递进,那么整堂课学生都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样课堂教学质量就有保证了。

教师创设学习氛围时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方面采集事例,使课本上的内容变成生活中实际的事物,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就像将理论用事实表达出来,让课本与学生的距离更近,将课本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将课本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复杂的问题通过简化使学生更易了解[3]。

比如,教师在教学《伸出我们的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社会上存在多类弱势群体,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指导学生将心比心,对弱势群体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要表达对他们的尊重,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弱势群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拟残疾人,让学生单手穿衣服,蒙眼走路,不准说话,仅用手势向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等,让每个学生都体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应该尊重残疾人,在生活中应该尽能力帮助残疾人,比如主动为残疾人让座。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刻理解课本内容,教学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二、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进行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开展探究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品德与社会》中有提到,情感的发展不能被认识的发展代替,人认同一种价值,除了由于认知,还由于情感[4]。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想激发学生真实的道德认识和体验,引发道德情感,就必须保证教育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谢谢你,平凡的劳动者》这一章节时,通过阅读课本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人为我们服务,共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为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假设生活中没有一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让学生自由思考并发表看法。有学生说,如果没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那我们生病就没地方看医生了;有学生说,如果没有警察,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发生更多交通事故,人们的出行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学生说,如果没有清洁工叔叔阿姨,我们的生活环境肯定会变得臭气喧天。通过学生自由的假设,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这些人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再教育学生要尊重这些人,在生活中遇到这些人要礼貌的问好,要感谢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情感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过程中要将学生的生活考虑在内,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经历,通过经验进行学习,在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会自己思考问题,通过独立的探讨,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实现学生生活与发展的共融[5]。

比如,教师在教学《规矩与方圆》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要明白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则,完成规则的初步建立,了解规则存在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规则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游戏入手,让学生思考平常玩的游戏都有哪些规则?对于不遵守规则的伙伴,其他伙伴会怎么做?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通过总结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在游戏中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再将其延伸到生活中,是维持生活秩序的重要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规范的品德。

四、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教学必须做好足够的准备。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实际,以课本为基础,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科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振洲.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5,(86):179,185.

[2]刘磊.生活情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127-127.

[3]宋长青.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3,(12):42-42.

[4]熊建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重在学生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22):78.

[5]李宗颖.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率的研究[J].学周刊,2016,(7):196.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培养方法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