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困生如何学好数学的探究

2016-11-30廖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学法学困生数学

廖金

【摘要】“学困生”绝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是学校的弱势群体,人数不少,严重困扰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笔者常细心观察、深究,他们并非“弱智”,而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学困”,学习成绩滑坡,思想不稳定,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帮助他们脱“困”,完成学业,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呢?如何重新点燃学困生的学习希望?本文对这一项艰巨而细致的育人工程从五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一 探求“差”的原因。二遵循“成功教育原则”、“鼓励教育原则”对学困生进行培养与教育。三加强学法指导、知识补偿,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 以情励学,用心育人。五 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及责任感。

【关键词】“差”的成因分析 遵循育人原则 学法指导 正确的学习观 用心施教 耐挫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59-02

“学困生”绝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是学校的弱势群体,人数不少。“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德差的学生。笔者常细心观察、深究,他们并非“弱智”,而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学困”,学习成绩滑坡,思想不稳定,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帮助他们脱“困”,完成学业,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我谈一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探求“差”的原因

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现在不少家长、教师只关心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看重的只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评价学生。一旦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熏染或几次考试成绩落后时,他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这些学生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渐失去进取动力,丧失学习信心而沦为学困生。应当指出,在智力因素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一个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差异,既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也有可能分化为学困生。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从学习信心、动机、兴趣、情感、学法等方面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学困生学习量的递进、学习难度的递进,使他们在循序渐进之中逐步提高,走出困境。例如,黄健在初一年级学习曾经不错,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却成了学困生,造成“差”的原因: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标不够明确。②学习环境的改变,心里适应不了,学习任务重,没有找到学习方法,③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学习斗志没有了,学习兴趣一落千丈。久而久之,知识的负面积累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成为学困生。

二、遵循“成功教育原则”、“鼓励教育原则”对学困生进行培养与教育

学生的学习信心应该是在学习过程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才能产生,而不是教师、家长要学生有信心就有信心的,因此我在教育和培养学困生这个过程中尽一切努力,为他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学困生反复实践,找到成功和喜悦,发现学习规律,体会到学习乐趣,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其次就是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让每个学困生都获得成功,培养学生循序渐进,树立远大理想。作为一个合格科任教师应该每时每刻都要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进步,并加以肯定和确认,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确认中看到自己的希望和前途;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学困生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更满怀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业,向胜利的彼岸勇往直前。例如,陆燕妳同学好学、文静,有理想,在读小学的时候,自己感觉是比较好的。今年考上我校,她到了这里学习后却碰到了几个难题:①生活需要自理。②对亲人的思念。③学习任务重、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心理适应不了,学习斗志没有了,学习兴趣一落千丈。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告诉她如何正视碰到的各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要自信自强。另一方面就是帮助她分析总结给予学法指导,告诉她在学习上应具备一个健康的心态,怎样面对竞争?如何面对压力,经过一番思想工作后,思想稳定了,学习投入、干劲很足,学科成绩也有所提高了。

三、加强学法指导、知识补偿,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懂得学习、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对于现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有部分学生仍沿用小学学习方式: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进行学习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很差,用这种方法学习数学,就会越学越差,注定最终成为“数学学困生”。作为一名好的数学教师,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学困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为了让学困生尽快适应初中的数学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笔者尝试了如下做法。

⑴首先要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其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爱学、乐学。初中数学,每个定理或公式,无一不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因此有些重要的定理,我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该定理的产生及其应用。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就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探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以及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认识这种“语言”信息。这样,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初中数学课有些内容的确是难理解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也用到数学符号和术语(如函数、对称、对称图形、圆等这些内容),这些知识的学习都会使学困生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这就要求学困生必须具备正确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寻求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办法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⑵其次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前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①没有计划性,惯性运转,缺少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的精神;②忽视预习,上课时的学习自觉性不强,参与意识差;③死记硬背、机械模仿;④不懂不问,缺少合作和交流,;⑤轻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⑥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⑦不注意总结和复习;⑧资料合理使用不当。如此种种,都是阻止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和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⑶学困生要进行知识补偿。要想转化,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挤时间温习所学过的知识,预习新知识。学困生成绩之所以差,就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所学新知识不能与原有的旧知识融合起来,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故要克服这个问题,只有挤时间对知识进行补偿,才能脱“困”。

⑷尊重学生的个性,加强个别指导。学困生之中,大部分学生是学习勤奋的,也想把数学学好。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数学学困生”,实行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其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让其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四、用心施教,厚爱育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科任教师,神圣的职责并不在于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它的工作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整个教育过程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体现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学困生,都应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以热情的心态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公平公正,从而使学困生乐于和教师交往;当学困生有错时,也不应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他们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五、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及责任感

从调查、分析表明,大部分学困生有自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人格或能力作出偏低的评价而产生羞怯、忧伤、惭愧、失望和畏缩等不良表现,心情总是不愉快,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愿望,常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行事。这种求学心态,注定阻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影响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挫折、失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笔者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⑴不断提高学习认识,树立远大理想。首先就是向学困生灌输一种思想: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并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增长才干,全面发展,将来报效社会,服务人类。其次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要有锲而不舍,用心专一的治学思想。再次遵循学科规律进行学习,找到兴趣,学会分析并有一颗平静的心和执著求知的态度和健康的心里,排除一切干扰全心投入学习。

⑵鼓励学困生大胆展现自我。有自卑感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做事情时缩手缩脚。因此,要想方设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在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中大胆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放弃任何争取好成绩的机会,只要有了成功的经验,成就感增强了,渐渐地就会确立自信心。

总之,教育和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细致的育人工程。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爱心,摸清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学困生心灵之处,选好促其进步的突破口,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就会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重新点燃学困生的学习希望。本文观点很粗浅,仅供专家、同行者校正和赐教。

参考文献:

[1]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10月

猜你喜欢

学法学困生数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