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组织小班韵律活动

2016-11-02钱秋芳

新课程·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践价值

钱秋芳

摘 要:有效组织韵律活动,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有一定挑战的。一方面,现用的建构式课程中有关韵律活动的内容不多,教师组织韵律活动的经验不够丰富;另一方面,韵律活动开展难度大,不易把握,容易出现只重纯动作训练而使幼儿产生疲惫的现象。结合小班韵律活动“猴子爬树”,分析、总结如何提高韵律活动准备的效度及如何有效规划韵律活动实施的方法,以此来阐述如何有效组织小班韵律活动,并结合活动经验总结有效组织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小班韵律活动;活动准备;组织方法;实践价值

韵律活动是所有随音乐而进行的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活动的统称。它包括韵律动作及其组合、舞蹈、音乐游戏、歌曲表演等。韵律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活动之一,它是经过艺术提炼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态,能使人更主动地去体验音乐,更积极地对乐韵产生影响和共鸣。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范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小班韵律活动才有效呢?且有效组织的韵律活动又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呢?下面结合小班韵律活动“猴子爬树”来谈谈关于“如何有效组织小班韵律活动”的问题。

一、有效组织小班韵律活动应注重活动准备的效度

1.知识经验及教具的准备,要有助于更好地组织韵律活动

对幼儿来说,韵律活动中涉及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以及随乐表现动作等方面的挑战,而每个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又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展韵律活动以前,教师要考虑一个问题: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或技能的能力,还需要在活动前期渗透哪些知识经验?例如,在组织小班韵律活动“猴子爬树”时,考虑到幼儿对猴子形象是了解的,但创编猴子上树、玩耍、下树的动作是需要幼儿对猴子的生活习性有直观了解的。于是,我在活动前让幼儿观看了有关猴子的视频,并与幼儿讨论猴子喜欢干什么等话题,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对猴子的喜爱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对猴子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在活动中创编出猴子爬树、摘桃子等动作。

其次,韵律活动中教具的出现,应该能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引发幼儿的愉快情绪,有助于幼儿的想象、联想或扮演角色,但不应妨碍幼儿的动作,也不应让幼儿过度兴奋而游离于活动之外。例如,我在准备韵律活动“猴子爬树”的教具时,用了一张桃树图片和一段欢快的音乐,创设一个大果园的情境,调动了“小猴子”来到果园后的愉快情绪,幼儿看到桃树,一下子就进入了扮演小猴子的角色中。

2.音乐的选取要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

教师在选择小班韵律活动音乐的时候要选择一些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的音乐,这样的音乐能激发幼儿进行韵律活动的欲望,也更容易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例如,“猴子爬树”这个音乐是一个二拍子音乐,音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8小节)是上行的,第三部分(17-20小节)音乐是下行的,这样强烈的节奏对比,小班幼儿能清晰地感受到第一部分小猴子在爬树,第三部分小猴子从树上滚下来了。第二部分(9-16小节)是节奏比较轻快的二拍子音乐,那么幼儿也能联想到这段音乐是小猴子在树上玩耍的情景,教师进而引导幼儿创编各种玩耍的动作。

3.过程的设计要有利于实现韵律活动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整体构思和方向。教学过程或者教学策略应体现如何通过一步步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小班韵律活动“猴子爬树”制订了如下两个目标:一是尝试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并能按节拍协调地做猴子爬树、摘桃子等动作。二是创编B段猴子在树上玩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围绕目标要求,我将活动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1)课件导入,创设情境,激发活动兴趣。这个过程是以桃树图片导入的,让幼儿一下子进入扮演小猴子的情境中,再加上欢快的入场音乐,一下子调动了小班孩子的情绪和兴趣。(2)完整欣赏音乐,感知音乐上、下行,初步尝试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个过程是要引导幼儿先充分理解音乐,再尝试大胆表现动作,通过教师提炼,优化动作,到用语言引导等方式的徒手学习动作,最后集体学习随乐用动作表现的方法让幼儿的动作更协调、合拍。(3)创编B段猴子玩耍的动作。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尝试创编猴子在树上玩耍的各种动作,让幼儿随乐表现动作的能力有了提升,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韵律活动的乐趣。

二、有效组织韵律活动应规划活动实施的方法

1.增强韵律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在组织幼儿园韵律活动时,教师能否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很重要的。一次好的教学活动应该能保证幼儿有一个愉快的情绪体验。

我在组织韵律活动“猴子爬树”时,采用了以下策略:(1)情景导入,角色扮演(猴子妈妈与小猴子),激发参与兴趣;(2)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自由表现与表达,积极与幼儿互动。(3)动作练习游戏化,情境性、表演性、趣味性强(猴子爬树、摘桃、吃桃、跳舞、滚下树等情境性动作)。

2.充分感知乐曲内容的形象性,为动作练习、创编做铺垫

小班韵律活动的音乐一般是层次性明显,且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的音乐。在引导幼儿随乐做动作之前,教师通过一些问题或提示引导幼儿听辨音乐的特点、变化,充分感知音乐所描述的形象,并给予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理解的机会,从而让幼儿充分感知、理解音乐这个环节是十分必要的,这一过程是为随乐做动作作铺垫的,以便之后引导幼儿按音乐情节(一个情节做一组动作)或者乐段(一个乐段做一组动作)来创编动作。

例如,在组织小班韵律活动“猴子爬树”过程中,当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后,我引导幼儿想象:“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小猴子在干什么?”当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又哼唱音乐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用动作表现出来。在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上下行时,我不是直接告诉幼儿哪部分音乐是上树、哪部分是在树上、哪部分是下树,而是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表达看法,最后用手势来“告诉”幼儿(上树:手向上移动;在树上:手高举并摆动;下树:手向下移动)。

3.注意动作提炼与语言提示的清晰度,引导幼儿动作协调、合拍

韵律活动中教师适时地提炼动作是十分必要的,幼儿对音乐和动作的感受能力很强,教师提炼有节奏或者优美的动作,能使幼儿感受到动作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到韵律活动中。同时,语言提示可以让动作学习更形象、生动,也能让动作与音乐更合拍,特别适合小班孩子。

例如,我在开展韵律活动“猴子爬树”时,先引导幼儿自由做动作,然后教师优化动作,引导“小猴子”跟着“妈妈”一起随音乐练练爬树、摘桃等本领。同时,也会用有节奏的语言来作为辅助配合音乐,引导幼儿掌握动作节奏。如爬树的动作: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树枝——上,又如摘桃子的动作:摘—放—摘—放。

4.把握哼唱旋律的速度、强度,灵活指导幼儿动作练习

组织韵律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对不同动作的掌握能力是有差异的,幼儿同一动作的掌握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出示音乐的次数、速度都应该根据幼儿掌握情况来灵活呈现。

在组织小班韵律活动“猴子爬树”时,我发现“哼唱”旋律是一个较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灵活地调整音乐呈现的速度、强度。例如,在学习猴子摘桃动作时,有些幼儿没有随着音乐节拍摘桃子,于是我放慢哼唱速度,引导幼儿一小节做摘的动作,一小节做放的动作,清晰地表现动作,并随着幼儿对动作节奏的掌握情况,逐步回到原速哼唱。

5.注重提升动作的表现力,有效发挥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幼儿的想象、思维、创造力,往往要在积极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发展。然而,韵律活动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通常幼儿通过积极扮演角色,想象角色在一定的音乐情境中应该做怎样的动作,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例如,在组织韵律活动“猴子爬树”过程中,最后环节是引导幼儿大胆随音乐创编B段猴子在树上玩耍的动作,活动中我们创编了跳舞、张望、跳跃、吃桃子等动作。我发现不同幼儿在活动中所想到的创编内容和动作表现都是不同的,如何在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达,同时又要使动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提高其表现力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我每次都尊重幼儿的想法,在他们创编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优化,使幼儿的动作更具节奏性、艺术性,而不是否定他们,硬搬教案上预设的动作来“表演”。虽然幼儿有时把握得不是很好,但却能使活动更具灵活性、创造性,也真正体现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三、有效组织小班韵律活动的实践价值

1.使幼儿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提到: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直接指向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韵律活动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及品质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动作的协调性、随乐性和表现性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创造性、良好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活动前要考虑好即将组织的韵律活动,将发展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并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将这些方面有机整合。

特别要注意避免“只重动作技能掌握而轻音乐素养的培养”的行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如果只注重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而缺乏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或者选择一些不合年龄、毫无趣味性的音乐,那么小班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肯定会大大降低,还会造成孩子身心上的疲惫。韵律活动中一定要做到动作和音乐“两手抓”,才能使其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

2.使韵律活动的教学素材更多样

现在,我们教师广泛采用的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用书》,里面的教学内容分成不同主题,内容很完善,教案基本都比较详细、有条理。而“猴子爬树”这个音乐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中“艺术”一书,这本书比较早,上面的教材内容几乎很少采用。虽然是老教材,但这个音乐非常适合作为小班韵律活动。这样的音乐如果因书本的陈旧而摒弃,真是太可惜了,所以在设置小班韵律活动的内容时很多老教材还是可以借鉴的。不仅如此,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更新颖,纷纷去网上搜索韵律活动素材,有流行的、民族的,还有不少国外的音乐都可以用来作为韵律活动素材。在教师不断地尝试中,不仅提高了教师有效组织韵律活动的能力,而且使韵律教学素材更多样、更丰富。

当然,我们对任何教材都不能完全照搬,而要结合实际情况(如: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实际能力水平、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等),适当做些调整和修改,这样才能“物尽其用”。

3.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韵律活动的类型包括了律动、歌曲表演、舞蹈等多种形式,因此教师要想有效组织韵律活动,首先要具备这方面的音乐素养,如:哼唱能力、动作表现力、身体协调性等。不仅如此,教师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互动能力等都是有效组织韵律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师为了提高韵律活动,就会主动地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优化组织韵律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组织更有质量的韵律活动。

参考文献: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实践价值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