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音乐教育的作用及教学原则分析

2016-11-02田文翠

新课程·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作用原则分析

田文翠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发展逐渐趋向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效果。单一的课程知识教学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贡献较小,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需要在教育阶段开设体育、书法以及音乐等课程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课程。在这些科目中,学前音乐教育是教育的起点课程,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音乐;作用;原则;分析

学前音乐教育与学校内的音乐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在音乐知识上的教学很浅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所需要遵守的原则有很多。学前音乐教育关注幼儿对于音乐的认识以及幼儿音乐兴趣培养等。同幼儿教学原则一致,最重要的是避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以幼儿本身学习特点出发,开展科学合理的学前教学。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作用

1.帮助学前儿童认识音乐

学期的音乐教育中,包含很多内容,知识形式简单,但是却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在学前教学阶段中,儿童从来没有正式接触够音乐教学,因此能够被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所吸引。学前音乐教学的开设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认识音乐,并且积极学习音乐。当学生认识了什么是音乐之后,就能在简单的音乐练习中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学前音乐教学,能够让儿童感受到音乐中的快乐,并在与教师一同参与中感受到音乐意境中的美感。

2.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学前音乐教学中,多以游戏教学或者趣味性教学模式为主,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开展趣味性的课堂是次要的,在实际活动中能够将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带入活动中,并关注到儿童的内心发展,这是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播放《冰雪女王》《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及《长发公主》等影视作品,然后向学生播放作品中的音乐,并以真实的动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情境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学前音乐教育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教学是学前音乐教学的一大特点,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如果教学形式单一,幼儿很难投入学习中,并在学习环节中逐渐失去信心。以学前钢琴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学前钢琴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操的重要阶段。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实现趣味性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一边给学生讲故事,一边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内容。以情景融入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音符:“大家好,我叫小音符,可爱的小朋友们,我长得好奇怪啊,我圆圆黑黑的脑袋下面有细长的腿,我有时候头朝上,有时候头朝下,我能画出好听的曲子。”

而在幼儿钢琴手指训练中,可以通过“金鱼嘴巴”游戏进行教学,教师在多媒体中,向幼儿播放动画视频:“请将我们的食指和拇指做成O型,然后打开就会变成C型,我们这样重复多次,就像小金鱼的嘴巴在呼吸。”

2.学前化原则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中,应试教育的影响都比较严重,目前,在幼儿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幼儿教学小学化。幼儿教学小学化的现象比较多,很多幼儿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必须要学到很多知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样的思想是存在一定的偏差。最近,辽宁省内新增50所重点幼儿园,在这些幼儿园中进行调查,对小学化的幼儿园重点取缔,也就是说,政府部门对于幼儿教学小学化的现象极力反对。幼儿教学中的音乐教学也需要尊重幼儿本身,不能开展小学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针对学前音乐教育,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且教学效果良好的学期音乐课程。

3.情境带入式原则

情境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情境,在情境中聆听音乐,并在音乐中体会到快乐。以幼儿园韵律教学为例,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包含动作模仿、舞蹈、身体节奏动作等。教师可以通过吹号、摘果子以及缝衣服等自然现象模拟。采取游戏化的方式开展幼儿园韵律教学,通过民间传统游戏、日常生活游戏等形式使幼儿音乐活动充满音乐游戏色彩。

学前音乐教学是培养幼儿音乐情操的重要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需要通过趣味性课堂引导来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然后以情境带入式的方式,实现学生与音乐教学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周蕊.学前音乐教育中生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长春师范大学,2013.

[2]于艳.论学前音乐教育的作用及教学原则[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5):20-21.

[3]王琦.中俄学前音乐教育教学原则的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8):73-74.

猜你喜欢

作用原则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