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规范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分析

2016-08-04昭林惠贞陈柳群贺新中陈建嫄齐青松东莞市厚街医院药学部东莞53960东莞市厚街医院院感科东莞53960

北方药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PDCA循环

罗 昭林惠贞陈柳群贺新中陈建嫄齐青松(.东莞市厚街医院药学部 东莞 53960,.东莞市厚街医院院感科 东莞 53960)

PDCA循环管理规范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分析

罗昭1林惠贞1陈柳群1贺新中1陈建嫄1齐青松(21.东莞市厚街医院药学部东莞523960,2.东莞市厚街医院院感科东莞52396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规范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所有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1112例作为对照组,运用PDCA循环方法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汇总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反馈和持续改进,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所有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1348例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54.77%下降为28.67%(P<0.0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得到改善。结论:PDCA循环法用于规范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显著,显著改善了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但有些不合理的方面仍需持续改进。

关键词:PDCA循环 I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大量研究显示,给予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提高手术治疗水平[1]。不过临床上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很多不合理情况,会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发生并发症,同时也加重患者经济压力,加大风险[2]。我院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为重点,采用PDCA循环进行科学质量管理,通过持续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3年1~12月所有进行I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其用药的合理性,将其设为对照组,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各种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所有Ι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临床资料,设为干预组,将干预组分为两个阶段:干预早期(2014年10月~2015年3月)和干预后期(2015年4~9月)。对于术前感染的患者、伴有基础性疾病者予以排除。

1.2干预措施:①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每个月抽取上月所有进行I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点评各个科室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讨论,对于应用不合理的科室或者个人反馈,并持续进行跟踪检查,如果仍然存在不合理问题,对个人和该科室的责任人扣罚。②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建立科学的用药观念,规范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采取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临床科室进行宣讲和培训,同时将《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发至每个科室,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较多的科室,在科室内部进行专题讲座。③发挥临床药师的职能,安排临床药师深入病房,与医师一起查房,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对手术前后用药进行实时监控,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对于医师提出的有关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应及时进行解答,并帮助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推进临床合理用药[3~4]。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率: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逐渐下降,干预前对照组总的预防使用率为54.76%,干预早期降至34.57%,至干预后期为28.67%,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见表1)

表1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情况

2.2预防用药指征:对照组中无适应症预防用药的131例(21.51%)中多为骨科内固定取出术、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肿物切除术和腹股沟疝修补术等,基础状况较好,手术时间短,不具有预防用药指征,进行针对性干预后,上述手术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减少,无适应症使用率逐渐下降。(见表2)

表2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无适应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2.3预防用药时机:最佳的给药时机在术前半小时~2h内或者麻醉开始时给药。对照组中达到最佳预防用药时机的只有337例(55.34%),其中术前>2h给药者89例(14.61%),术前无预防,术后才应用抗菌药物80例。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时机有了明显改善,术前0.5~2h内给药者的比例逐渐上升,在干预后期达到92.96%,较对照组的合理率显著提高。(见表3)

表3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时机

2.4预防用药时间:对照组中预防用药时间≤24h只有156例(25.62%),25~48h的有241例(39.57%),大于48h的有212例,占34.81%,存在较明显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干预后24h停药率逐渐上升,干预后期达到60.09%,用药时间过长的情况明显减少,具体情况见表4。

表4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

2.5预防用药种类选择:对照组的药物选择起点偏高,价格偏高,药物选择有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类,还存在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情况,选择左氧氟沙星作为预防用药者有69例,均为不合理用药。干预后,选择第1代头孢菌素共有99例,占46.48%,杜绝了使用左氧氟沙星和三代头孢菌素以及酶抑制剂,显著规范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选择。(见表5)

表5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种类选择

2.6感染率:干预前后我院I类切口手术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并未随着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减少而上升,干预前后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表6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的感染率

2.7抗菌药物费用:研究显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实施干预可以降低抗菌药物费用。本研究的持续改进措施效果更显著,使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220.01元下降到160.70元,至干预后期更下降到110.74元,仅为对照组的1/2。可见,通过抗菌药物整治,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大幅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减轻国家医保及患者经济负担。

3讨论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抗菌药物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盲目地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还会加速细菌形成耐药性[5]。按照PDCA循环管理方法,针对2013年调查我院I类切口手术存在各种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种类选择、用药时机以及疗程等情况制定规范。加强对外科医生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和管理,逐步清除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从而规范Ι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6~8]。

3.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下降: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类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都有明显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并未随着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的降低而上升。

3.2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严格:对照组中I类切口手术患者无适应症预防用抗菌药物有131例(21.51%),说明在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适应症的掌握有待提高。经过一系列干预,我院无适应症预防用药占比为5.16%,较规范,但仍需持续改进。

3.3预防用药时机和疗程明显改善: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给药的时机是关键,根据抗菌药物使用规定,应在患者术前0.5~1h或者麻醉开始时给药,本研究中,对照组不重视用药时机的选择,存在术前没有使用抗菌药物、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干预后,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时机的把握得到明显改善,总预防用药时间明显缩短。

3.4合理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何种抗菌药物进行预防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证明,Ι类切口感染病原菌为葡萄球菌,规范要求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应首选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本院预防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应用率由对照组的72.41%提升至干预早期的80.86%,到干预后期的95.77%。可见,通过PDCA循环干预措施的落实,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逐渐规范,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9]。

4结论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办法用于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卓有成效。不仅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也提高了医疗的服务质量和医院的信誉。对于仍然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可继续深入分析原因,作为下一轮PDCA循环的根据,今后医院将继续实施监控和干预,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亚琴.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联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7):1159-1160.

[2]成海峰.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9):98.

[3]姜玲,史天陆,杨昭毅,等.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推广[J].中国药房,2012,32(2):102-105.

[4]崔敏,钟晗,苏颖杰,等.综合干预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影响[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1):50-53.

[5]史天陆,姜玲,孙言才,等.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7):814-818.

[6]樊新星,孙山.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402-403.

[7]库丽,王强.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40-42.

[8]余金泉,刘大钺,杨永洁.PDCA循环在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465-3467.

[9]周溯,魏华莲.PDCA法用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实践[J].中国药业,2015,(7):60-61,62.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7-0176-02

Analysis PDCA cycle management practices classⅠincision surgery around the effect of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microbials.

Luo Zhao1Lin Huizhen1Chen Liuqun1He Xinzhong1Chen Jianyuan1Qi Qingsong2(1.Department of Pharmacy,Houjie Hospital,Dongguan City,2.Depart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Branch,Houjie Hospital,Dongguan City,Dongguan,Guangdong 52396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DCA cycle management practices classⅠ incision around the operative effect of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s:in our hospital inJanuary2013~December2013 all Class I incision discharge records 1112 cases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PDCA cycle method to gather information,identify problems to aggregate and cause analysis,develop and implement corr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feedback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select October 2014~2015 during September all class I medical records of 1348 case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incision intervention as a group,2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a case of preven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Results:After a series of interventions,antibiotics us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down from 54.77%before intervention was 28.67%(P<0.01),the phenomenon of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has improved markedly.Conclusion:The PDCA cycle method for Class I specification incision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significant effect,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but some irrational aspects still ne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 words:PDCA cycle Class I incision surgery Antimicrobial agents Rational use

猜你喜欢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PDCA循环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室外艺术品原作者署名权的行使规则案例分析
PDCA循环应用于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