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教师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索

2016-07-21丁勇慧

成人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培养策略

丁勇慧

【摘要】“教育家办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教育创新,“教育家办学”的根本是按规律办事,充分体现教育的科学发展,真正回归教育本真。要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战略目标,关键要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红利。基于实践探索,创新卓越教师培养的“三格”策略。

【关键词】教育家办学;卓越教师;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7-0078-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明确提出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管办评分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已经从社会各界呼吁上升为国家战略,追求教育家办学的理想目标不再是“坐而论”,而是“起而行”。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一批卓越教师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

一、“教育家办学”的时代必然性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先行奠基工程。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如何造就一批人格高尚、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卓越教师。这不仅是教育的需求,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需要。

“教育家办学”是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是教育改革实践的创新,富有时代的向上奋进的精神元素,对广大优秀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育家办学”意味着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回应这一时代命题,卓越教师肩负着历史重任。

“教育家办学”反映的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即科学的规正教育发展的方向,解决非教育家办学带来的问题,既是教育本质的理性回归,又体现了强烈的现实需要。“教育家办学”的根本是按规律办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教育的科学发展,真正回归教育本真。

“教育家办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校长、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新型的政校关系和学校自主发展机制为核心,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使学校成为真正的法人主体,纾解教育之困,把脉简政放权。

“教育家办学”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李克强指出:“教育承载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教师是国家大厦的基石”“播撒创新火种,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红利”,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同时也是对教育家办学的积极回应。

二、卓越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

倡导“教育家办学”意在起用具有教育家品格和专业素养的卓越教师来办学, 卓越教师不是打造出来的,更不是贴标签包装出来的,而是长期行走于教育实践中的奉献者、创新者,在实践中历练成长起来的。

(一)改革创新造就卓越教师

改革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立于改革潮头的教育先行者、实践者的教师在教育改革大潮中脱颖而出,涌现出众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成功的教育改革离不开一大批卓越教师的思想与实践。构建现代教育制度为卓越教师成长创造了政策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赋予学校相当的办学自主权,从理念、文化、氛围上为卓越教师的教育实践创新和思想创新提供了条件。

(二)实践反思造就卓越教师

美国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深刻揭示了经验来自实践,反思生成智慧的成长规律。卓越教师正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探索思辨中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风格,并在整个的教育职业生涯中,行走在真实情景的校园里,成为课堂上的实践者、奋进者,行稳致远。

(三)专业化成长造就卓越教师

教育家是教育人才专业化成长的最高阶段。卓越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化的培养,更离不开学术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浓厚的文化氛围润泽教育家的思想,丰厚的学校文化浸润教育工作者的情怀。理论引领、思想启迪、价值导向、实践载体、研究氛围和包容兼容的职业环境,促进了卓越教师的成长。

(四)终身学习造就卓越教师

卓越教师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经验,放眼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综观全国教育形势。通过自主学习、互惠学习,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在基于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基于实践的理论提升中,挖掘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形成自己的“生长圈”。强化了思想修养、理论素养和理性思维,最终成为教师队伍里的领头雁。

三、卓越教师成长的实践策略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探索中,笔者基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考、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教师培养的实践智慧,以及办学经验、成果的总结提炼,提出了用“三格”工程培养卓越教师的实践策略。本着先规划后实施、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理念行为化、理论实践化、操作具体化、回归本真、回归主体、回归实践的原则,建立了“分层整合、个性强化、分段推进、重点培养”的优秀教师动态管理机制,推进“三格”工程的实施。

(一)“三格”工程实践策略的内涵阐释

“三格”的基本形式:“订单给予式”的“入格”工程,“超市自选式”的“升格”工程,“精品开放式”的“风格”工程。 “三格”工程的 “格”,既是一个成长台阶又是一个开放性的标尺。钱学森在谈到杰出人才的成长时说:“只要掌握了他们之所以才能出众的规律,有几个就能有一批,有一批就能有一大批,以至成千上万!”卓越教师的成长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亲历的过程性、渐变性,呈现阶梯式发展,螺旋式上升。

(二)“三格”工程的实施过程

1“订单给予式”的“入格”工程

“入格”:精选教学理念新、科研能力强、专长突出、风格鲜明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采取“选苗子”、定调子、厚底子、搭梯子、压担子”的策略,建立学习合作联盟,配备导师(双导师制),重点培养。重在提供专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使培养对象进入专业群体,形成向善、向上、向前的职业状态。

“订单给予式”即以组织化、团队式为学习社群,以“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培养对象确定发展目标,设计学习内容,下达实践任务,重构理念体系。

“订单给予式”的核心要素包括四方面:目标指向、研修模块、实践载体和管理评价。目标指向为理论素养提升,知识结构更新和形成教育主张。研修模块的内容,一是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撰写规划书,分析自身优势,剖析教育理论,信念缺失成因,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培养方式不适应等问题,保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 二是以提高教师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能力为重点,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思维方式,积淀丰富的学术功底和全面的信息素养。三是精深于古今中外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探索,树立厚生务实的教育情怀,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使规划与行动设计同步(见图1)。

依托四个实践载体:(1)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论证,专家指导评价。(2)阅读教育书籍,制订阅读计划,实现富脑工程。(3)通过送教下乡、阳光助教了解基层教育,提升责任感、使命感。(4)聆听大师和专家讲座,更新知识结构。通过专家引领、群体互动、独立探究、导师带教考核的管理评价手段,进行过程性自我评价与反思(见图2)。

2“超市自选式”的“升格”工程

“升格”:提升培养对象以成为卓越教师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尊重生命价值,变革行为方式。强化问题意识,领衔主体性的教育研究。建设多元学习团队,鼓励自由研究与探索,使培养对象成为行动研究者。

“超市自选式”:卓越教师的课程设置呈现多样性,培养对象可以根据个性化特点,选择研修内容。研修内容体现多元性和自主性,为培养对象提供个性发展空间和自主探究领域。意在尊重个体,超越自我,突出创新性。

“超市自选式”的核心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目标指向、研修模块、实践载体和管理评价。目标指向为修炼核心品质,变革管理行为方式,领衔主题性研究。 研修模块的主要内容,一是聚焦课堂教学变革,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二是基于实践反思,构建多元化学习方式。三是学校管理实践探究和策略研究。 实践载体有三个:(1)开展专题调研,体现针对性、实效性。(2)依托教育考察,使研究与交流同步。(3)通过著书立说,深耕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管理评价以观摩考察、情境答辩、主题论坛,专家点评,互动式反馈为手段,使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见图3)。

3“精品开放式”的“风格”工程

“风格”:提炼卓越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特色风格,促进培养对象内外兼修,追求和形成教育家的素质、品德人格境界。由“术”的研究走向“道”的探索。

“精品开放式”:培养对象从学科关键素养走向人的核心素养。形成素养统整下的教育思想, 素养为重下的教育,人性和道德将成为教育的自觉。依托风格研究,打磨出原创的教育思想。依托高端论坛形成个性化教育哲学。

魏书生说: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李希贵表示:产生教育学的地方往往产生教育家,而产生教育学的地方,往往都是薄弱学校,一直在教好的学生,是不会锻炼出教育家的。深意解读,反映了教育家们自身的长期修炼,教育思想是坚守在信念中,形成在平凡的教育实践中。

“精品开放式”核心要素中的目标指向为物化核心素养,形成原创的教育思想和个性化的教育哲学。 该研修模块的主要内容:一是选派培养对象出国考察,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二是高端论坛与分享交流同步。三是自由研究成果与“学、研、思、用”高度融合。依托三个实践载体,整理撰写风格论证材料、教育家领衔的专题性教育研究成果验收、自由探索和研究的成果汇报。管理评价侧重原创性和自觉性的评鉴,由第三方评鉴机构(政府、教育专家、社会人士)进行评价(见图4)。

“三格”工程的实践策略,从原创的思想到独到的思考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凝练实践智慧的过程。教师借助这一实践策略,使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高度融合,用教育理想目标观照办学行为,最终形成实践风格,是一个由自然涌现到自觉成长的过程。我们期待推动整个社会营造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期待造就一批卓越教师。

【参考文献】

[1]宋永忠.教育家办学与教育家的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1-05-18(07).

[2]杨玉乐,张帮群.教育家式校长是打造出来的吗[J].教育文汇,2011,(9).

[3]沈健.开创教育家办学新时代[J].人民教育,2014,(14).

[4]王学才.重新认识“教”与“学”:上海市青浦一中“前置学习”导引下的教学改革[J].人民教育,2014,(8).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培养策略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视阈下高等几何课程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