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央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源与压力感差异性调查分析

2016-07-18邓海燕左亚梅

西部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压力源差异

邓海燕 左亚梅

摘 要: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压力源调查,调查了解陕西省基层央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来源,分析差异特点,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积极预防和有效疏导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基层央行队伍建设,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压力源;差异

近年来,基层央行员工在创新争优履行央行职能的环境下,不仅要面临工作适应与职业发展的压力,还要面临个人成长、家庭、身体健康、社会环境等压力,所产生的内心矛盾和冲突是影响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本文拟通过对基层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源与压力感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感的差异特点,为有关管理部门及员工个人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压力管理措施提供实证依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陕西省内各中心支行及县支行的员工,通过自愿参与网上自评,开展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源与压力感调查。共收回问卷487份,收集有效问卷476分,有效率98%。

(二)调查方法

1、一般调查。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级职务、职称、岗位。

2、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美国心理学家L_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本表除了应用于综合性医院和心理咨询门诊外,目前还被广泛用于调查不同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该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表现,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 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到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症状。SCL-90的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症状越重,分值越高。主要指标有总分和单项分,总分是指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单项分≥2为阳性项目数。根据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大于43,视为有心理卫生问题,需考虑筛查阳性;大于250分则比较严重,需要引起重视并要做医学上的详细检查。

3、压力源与压力感调查。针对基层央行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情况,以职业压力、个人发展、家庭压力、社会环境四个维度为中心,每个维度选取与央行职工息息相关的若干问题设计本调查问卷。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压力感越重,分值越高。

二、差异性调查结果

(一)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1、总分指标分布情况

由表1可见,62%的受试者得分在160以内,心理状况较好;38%受试者总分大于160,需要进一步筛查心理问题;35位受试者总分大于250,需要特别关注。阳性项目数,即单项分≥2的项目个数大于43的有216人,占比45%。

2、总分差异比较

选取需要关注的总分大于160及阳性项目个数大于43的样本,针对性别、年龄、学历、职级职务、职称、岗位等差异因素进行比较。

由表2可见,从性别看,男性比例为41%,女性比例为36%;从年龄看,30-40岁>40-50岁>50岁以上>30岁以下;从学历看,大专及以下>研究生及以上>本科;从职级职务看,科级领导>处级非领导>科级非领导>处级领导>科员;从职称看,高级>中级>助理及以下;从岗位看,业务部门>党群部门>县支行。

3、因子分差异比较

(1)各项因子平均分比较

由图1可见,从因子均分情况来看,基层人民银行职员强迫症和抑郁症症状明显比其他因子严重。被测对象对十个症状因子感受程度最弱的为恐怖因子和精神病因子。

(2)个人特征与健康状况因子差异比较

由表3可见,从性别看,男员工躯体化、精神病、偏执和其他因子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女员工;从年龄看,30-40岁员工各项因子分较高,其中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症状较严重;从学历看,各项因子得分在学历方面差异不明显;从职级职务看,科级领导在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等方面感受程度较强;而处级非领导在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偏重;从职称看,中级及以下职称员工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方面症状显著;从岗位看,业务部门和党群部门员工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均显著高于县支行员工。

(二)压力源及压力感差异比较

1、压力源及压力感总体比较

由表4可见,基层行员工对“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压力感最大,其次是对“承担的责任与待遇”、“职位职称晋升”、“年度评比、考核”等涉及职业压力和个人发展因素的压力感较大。

2、压力差异比较

(1)性别、年龄因素的压力差异

由表5可见,男性压力源均分大于女性,压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表现显著。压力感最大的30-40岁的员工,压力源主要来自“年度评比考核”、“职务职称晋升”、“工作负荷太重”、“对所承担的责任与所享受的待遇”、“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因素”;其次是40-50岁员工,压力源主要来自“对承担的责任与待遇”、“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社会环境因素”。

(2)学历、职务职级因素的压力差异

由表6可见,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压力感最大,主要压力源来自“年度评比考核”、“职务职称晋升”、“工作负荷太重”、“对所承担的责任与所享受的待遇感到失望”等个人发展方面因素。从职级职务上看,科级领导在各压力源的压力感分值最高。

(3)职称、岗位因素的压力差异

由表7可见,从职称看,中级职称员工的压力源在各因素方面分值明显高于其他职称员工;从岗位看,业务部门员工压力感均分最高,压力源主要来自“年度评比考核方面”及“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社会环境因素”等因素。

(三)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r 值)

由表8可见,压力与SCL-90 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6,说明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达到40%-60%。

(四)结论

1、基层央行员工心理健康与压力感水平总体良好,但部分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62%的受试者总分在160以内,55%的受试者阳性项目小于43。压力感均分为1.94。表明大部分基层行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状况,压力感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受试者中有38%总分大于160且阳性项目数大于43,需要进一步筛查心理问题,其中35位受试者总分大于250,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2、基层央行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存在性别、年龄、职级职称、岗位等因素明显差异。在有心理问题的员工中,强迫症和抑郁症症状普遍比较突出;男员工躯体化、精神病、偏执因子平均得分高于女员工;30-40岁员工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段员工;科级领导在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等方面感受程度较强,中级以下职称员工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症状显著;业务部门和党群部门员工的症状在各项因子中均显著高于县支行员工。

3、基层央行员工压力源主要来自环境压力、职业压力及个人发展压力,压力感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各项压力感均大于女性,县支行员工压力感最小。普遍在“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社会环境因素”“对承担的责任与待遇”、“职位职称晋升”等方面压力感较大,而在家庭关系及家务方面普遍压力感较小。30-40岁的青年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科级领导、中级职称、业务部门在“年度评比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工作负荷太重,影响了健康”等方面压力感较大,且男性大于女性。30岁以下、大专以下、县支行员工各项压力感分值较小。

4、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压力源各因子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做好基层行员工的心理释压对调节心理健康的作用非常重要。

三、相关建议

依据基层央行员工心理健康与压力感的差异性,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教育。建议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进行完善。

(一)从组织层面上,完善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1、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推进职工心理减压服务。前述总分指标统计结果显示,央行整体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需采取恰当的方式帮助员工疏导压力。据了解,当前社会人们对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普遍比较敏感,央行员工也不例外,因此建议单位在帮助员工排解压力时独辟蹊径,降低心理疏导的“医药味儿”,如将心理健康知识设计成精美的海报和卡片,赠送给员工或张贴在工作场所;鼓励参加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在网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设立网上匿名心理咨询渠道;组织开展自我激励或完善沟通方式的活动,如“我与央行共奋进”、“我与行长面对面”,以及参与面广、互动性强的运动会、健步走等趣味活动。让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充分放松,增加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喜悦感。

2、依据员工压力源差异,让人人得到期望的激励。了解员工的压力源差异,是进行激励及合理疏导心理压力的重要前提。不同的年龄、性别、岗位、职务职称,压力源与压力感不同。对员工个人来讲,随着时间的变化,心理需求和压力感也会产生变化。如,从压力源年龄差异来看,50岁以上员工压力主要来自“对工作中新业务、新技术、新计算机应用系统感到吃力”;刚进行的年轻员工职级低,薪酬不高,但又面临着购房、结婚的压力;有的员工能力不够,在职位竞争中缺乏自信;有的员工虽然已经取得职级职称的进步,但仍然孜孜以求,希望在职业发展上脱颖而出,追求卓越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造成新的心理压力。因此,应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如针对社会环境压力较大的年轻员工,鼓励爱岗敬业多劳多得,给年轻员工多提供绩效提升的渠道;针对有岗位交流和提升需求的员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多种机会,使努力工作的员工有选择自己喜欢岗位的权利;针对有志于管理的员工创造竞争上岗的机会,搭建展现能力和实绩的平台;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鼓励员工创先争优,如可为出类拔萃的员工设立首席经济师、专业带头人等荣誉,使他们具有较高的追求目标,从而实现自我,更好地为央行服务。

3、突出岗位工作特点,制定适宜的绩效考核办法。统计结果显示央行员工普遍有来自年度考核的压力。目前央行对分支行行员考核包括平时工作以及关键时刻、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及德、能、勤、技、廉、学习与发展多项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继续细分考核内容和方法,能够区别岗位特点,如,如调查统计、金融研究、货币信贷等研究性强的岗位,与保卫、发行、劳资、会计等实务类岗位,因绩效产出的信息、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差别,部分工作重复度高、操作标准化的员工,其工作价值不易被宣传和认同,很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和消极情绪。因此,建议实施与岗位特点和职责要求相适应的考核制度,防止员工角色模糊,职责不清,影响工作效率,减少不良情绪反应。

(二)从个人层面上,正确认识个体承压差异,增强身心锻炼和人格修养

1、理性分析压力来源,增强个人应对压力能力。压力本质上是个体的心理预期与能力失衡产生的,从个体入手是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员工应理性分析压力的来源,并将压力源分类,尝试去接纳无力改变的压力,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实现可以改变的压力,如面对晋升压力、考核压力,员工可以从知识结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逐步完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从量变到质变,终究能积累足够的能力来面对压力,避免让自己成为安于现状却抱怨有压力的人。

2、明确自我观念,调整期望水平。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禀赋不同,承压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员工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资源,以人为镜,感恩所拥有的,争取能力范围的,避免这山望着那山高,产生攀比型压力。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价值观,制定符合个人专业水平、学术能力、心理素质等的目标,降低难以实现的目标对自身造成的打击力度。

3、培养兴趣爱好,主动转移压力。调查显示,央行员工强迫和抑郁症状比较明显,目前大部分员工安排在工作和家庭方面的精力较多,在业余时间内放松的时间很少,产生的压力感及消极情绪长期积累,引不起重视,得不到释放,容易引起强迫症、抑郁症。建议员工个人注重培养高雅、有趣、放松的爱好,积极主动丰富精神生活,培养积极人格,转移各种压力。

参考文献

[1]冀永娟,贺莉娜,郝静等.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5,(31):93-95。

[2]李健.高校图书馆馆员压力与情绪管理[J].图书馆,2008,(2):109-110。

[3]刘峰.陕西基层公务员压力状况调查与思考—基于陕西省国税系统的问卷调查分析[J].新西部,2016,(2):15-19。

[4]聂华伟.基层人民银行员工心理压力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1-54。

[5]症状自评量表SCL90,http://www.apesk.com/SCL90/

the Research and Difference Analysis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ressure Sources of Grass-roots PBC Employees

——Based on Shaanxi Province

DNG Haiyan ZUO Yamei

(Xi'an Branch PBC,Yulin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710075

Hanzhong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Hanzhong Shaanxi 723000)

Abstract:The paper adopted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to evalu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grass-roots employees from PBC of Shaanxi,meanwhile investigated the pressure sources and analyzed demographic variable differences,then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The paper provided empir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preventing and counsel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entral bank grass-roots team build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62% of the subjects have normal

mental health, 38% of the subjects have poor mental health status ,7% of the subjects have seve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CD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are more obvious, terror and psychotic symptoms seem weak; the main sources of pressure are from health care, pensions, education, housing , treatment is unfair compared to the responsibilities, job title promotion, the annual assessment.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the pressure sources in gender, age, education, position, title, post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Keywords: mental health status evaluation; pressure sources ; demographic variable differences

猜你喜欢

压力源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习练健身气功对缓减大学生压力源的影响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基于动机理论下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收尾工作的大差异来自于这些小技巧
当代大学生压力源及其应对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