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2016-12-26陈娟秦燕张秋东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压力源应对方式预防

陈娟 秦燕 张秋东

摘要:社区心理学对构建社区教育心理健康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应对方式是社区心理学预防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从社区心理学情境与社区交织的视角,分析压力源的远端和近端因素、压力反应、压力应对过程和结果,建议构建五级生态学分析水平的干预模式,促进个体和群体的良性压力应对。

关键词:应对方式;压力源;预防;社区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96-02

随着社区教育日渐成为实现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型城市的研究聚焦点之一,对社区居民的应对方式的研究,临床心理学界上已有一些成果。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做出的认识和行为上的努力,是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方式,以期调节因应激而产生的各种情绪或躯体反应。积极有效、针对问题的应对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消极无效、规避问题则有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对社会的不良适应。遭遇同一压力事件,不同个体的心理反应会表现出差异,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陈卓、杨秀贤、邱晓慧等应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 7)、简易应对方式问卷(WCQ)、应激感受量表(PSS)为研究工具,对哈尔滨市南岗保健社区3589名居民进行调查,得出结论:积极应对在应激感觉和焦虑症状之间起调节效应,应激感觉对积极应对低分组焦虑症状的影响更大;黄乐萍等对社区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王小燕等对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居民焦虑流行特点及心理护理服务利用态度开展调查;梅永霞等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社区脑卒中照顾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陈凡凡等运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医学应对问卷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测评,调查社区高血压病人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相对以上临床心理学研究而言,社区心理学教育在关注社区人群的应对方式时,着重于人们怎样融入多元的环境,更强调社区—情境的视角与临床心理学个体的观点呼应并互补。

一、社区心理学:治疗向预防转向

社区心理学发端于美国社会上世纪60年代的社区心理卫生运动,以1965年在美国召开的斯万普斯科特会议为标志,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社区心理学关注个体与社区、社会的关系,通过相互合作研究和采取共同行动;社区心理学家致力于理解和提高个体、社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强调“整体功能主义哲学”(Newbrough,1973)的价值取向,也强调跨学科合作、注重问题的解决而不局限于学科边界的专业的特质,因此其研究成果相对传统的心理学个体治疗取向具有一定的社会推广效度。社区心理学代表着当代心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某种趋势,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社区心理学构建起三级预防和干预体系:初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中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和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初级预防是指在问题出现的最早时间或刚刚萌芽时期,对正常人加以干预,保持他们的机体健康和情绪健康,减少未来发生失调的几率。中级预防是指在个体已经显现出问题征兆却没有变得严重、并未产生持续影响时采取措施。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出现明显症状和问题行为的危险个体进行治疗,与临床心理学的治疗已经很相似,因此因此三级预防不是社区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二、应对方式:社区心理学的概念解读

在社区心理学视野中,压力应对是一个动态的经验过程,个体和情境是相互交织的。下图对应对过程中的关键进程、结果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设干预的要点进行了界定。

图生态水平、应对过程和干预之间的潜在关系

(一)压力源:远端因素和近端因素

压力源是指一种威胁或者真实的缺失或者资源的缺乏(Hobfoll,1998)。压力源综合了个人和环境的因素,并与压力及其应对间接或直接相关。在图中,压力源是最先呈现的,早于应对过程,但实际上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及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的不良的应对反应会产生新的压力源,进而导致恶性循环。当时可以通过增加有利资源、减少不利因素的应对方式来规避不利的反噬作用,正如我们图中箭头所示,从应对反应指向资源。

远端因素是一个前倾过程,它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压力、资源、应对及其结果。它们是压力反应及应对的远端变量(见图中的方框A和B)。应对的远端因素可分为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远端情境因素泛指那些在生活中各种领域持续的情境状态,如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影响力、邻里过程、社会氛围、社会规则、家庭动态等等。远端个人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性格特质、持续的个人状态(如慢性病、独居等),早期生活经历的持续影响(如儿童期被虐待)等。远端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的界限常常不明显,同时相互渗透,并不稳定。

应对的近端因素是指那些最接近于压力及其反应的压力源(图中的方框C)。James Dalton& Elise Herndon将近端压力源分为四种类型:主要生活事件、生活转变、日常烦恼:和自然和人为灾害等。

(二)压力反应(方框D)

个人对压力的应对包括心理上的、情感上的、认识上的构成,它们互相联系并循环往复。对压力事件或者情境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评价(Lazarus&Folkman,1984)。评价包括情境是挑战还是威胁,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评价过程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建构,应对压力源是的观点、评价,以及情感体验和表达,都会受到文化、性别角色和其他情境因素的影响。

(三)应对过程中利用的资源(方框E)

为了对付压力源,个体要动员多方面的资源去应对。在社会心理学的生态学框架中,资源以多种方式存在,如物质资源、社会—情感能力、社会情境、文化、精神信仰、社会支持和互助群体等。其中,社区心理学尤其强调社会—情感能力,它是预防——促进项目的关注焦点。

(四)应对过程及结果

图中的方框F代表了个体用以减少压力的反应和策略,统称为应对过程。应对是一个动态的情景化过程,其主要步骤是:①重新评价。即“重新组织”或者重新评价问题的过程,改变对压力源强度的认识,明确所认识的资源或者发现情境的意义。②选择应对方式。Folkman&Moskowitz归纳出三种应对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关注针对问题制订和执行计划直接解决问题情境;以情感为中心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后的情感反应,如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寻求情感支持;以意义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则是重新评估压力源,发现压力源的内在意义,或者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不存在某一种应对方式或策略是永远占优势的。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因素、性别差异、生态学水平和压力源的综合影响。

在图中生态学的框架中,应对结果有两种类型,方框G是积极的应对结果,以及积极结果和广阔的生态学水平的关系;方框H代表抑郁、功能失调、心理障碍等消极应对结果。积极的应对结果包含身心健康、弹性回归(指压力环境中个体保持或者回到以前的健康水平)、达观(逆境唤起的心理成长)、社会嵌入性(社会支持提供的抗压资源)等。消极的应对结果既有心理异常或者心理疾病的临床障碍,也包括为只表现为问题、未出现临床障碍的应对结果,比如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和忽视、敌对、暴力等功能失调的行为。

三、促进压力应对效果的干预措施

从生态学水平对压力和应对概念化,有利于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干预措施的制订。在上图中,圆形框和虚线箭头代表了干预和目标领域。从左到右,干预从宏观系统向个人的趋势变化。图中所示的干预方法包括社会和临床的各种措施,以下侧重于强调与社区心理学的相关的干预措施。

社区是社会组织结构中的基层单位,要使促进压力应对效果的干预措施切实有效,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五级生态学分析水平的干预模式去达到。“生态学分析水平”是社区心理学分析情境问题时的重要维度。由下至上,分为个体——微观系统——组织——地域——宏观系统五个层级。在第一层级,个体对压力应对的方式和策略,主要是临床心理学研究范畴,不在本文讨论范围;第二层级的微观系统包含家庭、朋友、邻里、教室、工作团队等,这一层次肩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良性的家庭成员关系、工作伙伴关系、同伴友谊等,为个体创造并引导其运用有利的资源,着重培养社会—情感能力,减少远端压力源,构建最初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三层级的组织包括学校、公司、工会、互助协会等,建构起专门的机构体系如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工会、社区协商和互助组织,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咨询和干预,给予行动帮助。

第四层级的地域是指乡镇、城区、城市。在这一级建立由政府出资的帮助压力应对的心理健康机构,对具有不同需求的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支持项目计划等;也可由社会团体开办心理服务机构,由社会力量和企业出资开办各类心理咨询所和心理宣泄中心等;同时积极促进社区变革,建立社区合作,开展各项预防和促进计划。第五层级的宏观系统,指政府、社会、文化等。政府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倡导,指引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将社区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干预纳入社区工作考核范围,由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检查和长效监督;促进教育政策转变,建立起大型灾害发生时的心理健康应急预案,采取危机干预,缓解个人和群体压力应对的近端压力源。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4-2016科研项目“基于居民视角的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习需求性研究”(14SB046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JamesH.D,MayriceJ.E&Abraham W.Community Psychology Link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2006.

[2]Levine,M.Prevention and Community.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8,26.

[3]Folkman&Moskowitz.Coping,2004.

[4]陈卓,杨秀贤,邱晓慧等.应对方式对社区居民应激感觉与焦虑调节效应[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6):825-827.

[5]黄乐萍,方贻儒,汪作为,王萍.社区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73-77.

[6]王小燕,方鹏骞,傅新巧等.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居民焦虑流行特点及心理护理服务利用态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2,25(10):74-76.

[7]陈凡凡,杨连招,李捷等.社区高血压病人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12:1434-1436.

[8]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等.社区脑卒中照顾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第7期,1956-1958)

猜你喜欢

压力源应对方式预防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