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社会理论视角下对国内社会问题的审视

2016-07-10张雪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消费社会社会问题

【摘 要】《消费社会》作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代表作之一,其审视社会的独特视角使人耳目一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很多国家都相继进入了消费社会,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消费社会中的独特视角进行审视,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分析问题的视角,同时可以在理论基础上作出相关的建议。本文主要从超前消费普遍化、社会分层符号化、文化生态失常和自我认识弱化等四个方面结合书中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消费社会;社会问题;理论视角

一、消费社会

(一)消费社会提出的背景

二战之后,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使得人们从一个被人包围的社会来到一个被物包围的社会。人们消费已经不仅仅为了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更是在消费一种符号。“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从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看出,人的主体性在不断的被消解,这就是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反思。

(二)消费社会的概念

消费社会并不是鲍德里亚首创的,也并不是他独有的观点。但是作为“后现代主义大祭司”,他是研究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其观点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大萧条所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转移,无限的生产力与有限的消费之间的矛盾已经取代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地位。消费已经不再是政治经济学里面表述的在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链条中才能获得其相对的意义,而是已经在主动建构社会关系。消费者不由自主的被置于由符号承载的消费链条当中,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可以说,在消费生活中,人丧失了主体性,消费占据主导,并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模式的驯化,控制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模式。

(三)消费社会的主要观点

1.消费物质的丰富化

消费物质的丰富化,不单单指量的丰富,更要凸显的是其质的丰富。丰盛且堆积的物品,渗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了控制的力量。然而这些物的堆积,不是随意的堆积,而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的堆积,以整套的形式出现。然而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物质丰裕的社会中,人们却离欲望的满足越来越远,价值在人与人之间的对比中产生而相对化,从而人的价值在这种社会模式中以消费所体现在其社交网络之中,从而使消费占据了主体地位。

2.符号的消费

从物的消费到符号的消费,也是消费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鲍德里亚认为,物的第三层价值,即符号价值长期以来是被忽略的。马克思认为,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而使用价值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是没有交换价值的。人们购买商品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个观点在马克思所生活的生产为主导的社会是十分合理的。

然而进入到了消费社会之后,物质十分丰富,完全能达到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符号的消费意义便远远大于对物的消费意义。人们购买物品,主要是对其作为一种符号价值进行购买,而符号卻恰恰是可以被不断建构的。最终在物的符号不断建构的过程中,人类衰亡,物却得到了永生。

3.大众传媒的力量

鲍德里亚认为,我们的私人空间和社会空间都在被大众传媒所改变,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社会心态也难逃大众媒体的影响。在消费社会的理论当中,人的消费从对物的实用性追求到对符号的消费和追求,其中大众媒体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建构符号的意义并使其传播最终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价值取向。人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传媒以其高超的艺术和强大的能量改变了事实的真实性,某些程度上甚至歪曲了事实,从而实现了传媒霸权。大众接受的传媒内容,往往只是经渲染的娱乐性场面,是重新编码的一种符号,并非是事件的真实意义。大众媒体的这种力量我们必须客观地去认识,它不仅能对事实进行渲染,更能歪曲事实,甚至实现霸权,控制舆论导向。

而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已经不是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重新编码之后的符号,是一种泛娱乐化的渲染,单向传播的模式使得人们再一次丧失了主动性。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中,不同的社会当中,对于社会事实的编码和解码不但有所不同,还在不停的向不同的方向建构,真实世界的模样早已无处考证,人们的思维也易于控制。

4.身体成为商品

鲍德里亚提出的最具有挑战性也是最新颖的观点就是身体成为商品。在他的理论体系中,人存在于消费社会当中逃脱不了被建构为符号的命运。符号与物的分离恰恰为人的身体被建构为一种符号而被操控提供了可能性。“人们给它套上卫生保健学、营养学、医疗学的光环,时时萦绕心头的青春、美貌、阳刚之气的追求,以及附带的护理、饮食制度、健身实践和包裹着它的快感神话。”可以看出,人的身体已经被各种符号包围,与其关联在一起,在比较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符号,这就是所谓的身份。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等级都是存在在变动之中的概念,这使得在不断的消费去追求更高的地位中自身慢慢消亡,社会被消费主导。

二、消费社会视角下的国内社会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生产力大大的提升,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国情和西方国家国情有所不同,但是在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所滋生的社会问题却有一定相似之处,本节就以下四个问题联系消费社会理论进行审视。

(一)超前消费普遍化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我们不难发现超前消费已经十分的普遍化。“月光族”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群体,现在已经形成了另一种群体——“卡奴”。“卡奴”不单单已经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还通过各种途径向各个银行申请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购买以其经济实力无法承担的商品,进行一种不理性的消费,很多“卡奴”也因为无力偿还超前消费的资金,被银行告上法庭,甚至锒铛入狱。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平台上的金融交易已经习以为常,而在网络平台上兴起的一波利用信用分期付款消费的热潮也将滋生更多被消费主导的人,特别是在信用系统的受到挑战的现代社会。

从消费社会的理论来看,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对于消费的追求不限于物品的实用性,更在意是其符号价值。例如,苹果产品的热潮在经济能力中等甚至中下等的人群中兴起,在新媒体上更是随处可见“零首付分期贷款”的广告,和对其符号价值的渲染,消费者不单单是要购买苹果手机给他们带来的实用价值,更是其符号价值,显示自己的身份,也就沦陷在消费社会建构的符号价值体系之中了。

(二)社会分层符号化

社会分层符号化在当今的社会也是十分明显的问题,这就更容易是人们在消费社会中迷失,失去自我被不断被建构的符号价值主导,失去自身的价值。例如,当今社会对奢饰品、豪车、豪宅的趋之若鹜,其实是对其代表的符号价值的趋之若鹜,是一种对符号的追求。开豪车,一身奢侈品的人,我们往往认为他们很有经济地位,是有身份的人,社会阶层也较高,然而同样穿着整洁但是都是款式老旧的衣服,使用自行车出行的人,我们往往认为其经济地位不高,所处社会阶层也较低。可见衣服的品牌等已经成为一种我们评判社会阶层的标准,这也导致一些人对于奢饰品等盲目的追求,甚至超前消费去追求符号。

社会分层的符号化其实蕴含着很多危机,比如对于符号本身的追求超越了对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追求,甚至消减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人们可以通过啃老、银行贷款等方式取代自己的努力而换取可以提升其符号价值的物品从而提升一定程度上社会地位。又如,社会分层符号化也会导致社会信任出现危机,一旦物品的符号成为人们首当其冲追求的价值,那么符号和商品实用性的分离会引起信任危机。例如有些一线的公司开始生产质量一般的产品,其价格远远高于成本或者出现“山寨货”把这种追求符号所导致的信任危机转嫁到每一个消费者身上造成人与人之间、经济体之间的信任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发展。

(三)文化生态失常

文化生态失常可以说是当今中国出现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对现在有着负面的影响,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更是影响深远。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在传统文化道德对行为约束力下降的情况下,社会失范频繁发生,甚至呈上升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媒体作为建构符号的一个有力中介所适用的一套解码和编码的程序便对文化的塑造影响很大,甚至是主宰性的。

不管是电视、电影还是新媒体,我可以看到当今我国属于一种“泛娱乐化”现象,从而导致了人们在社会中“泛娱乐化”的需求。现在在一个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大众对智能设备的依赖性更加强烈,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加,然而打开人们最常用的微信、微博等软件,就可以看到其内容大多偏向娱乐方面,同时也成为一些恶趣味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发声的平台。在这种大众媒体的引导之下,人们也渐渐呈现出一种泛娱乐化的消费行为,导致整个文化生态的失常,从而失去了文化本该有的一些社会整合的积极功能,反倒滋生了一些社会矛盾。

(四)自我认识弱化

在分析完客观社会之后,回到被商品化的人本身来讲,自我认识的弱化问题十分突出。人们更倾向于在从和其他符号的对比之中定位自己的价值,弱化了人的主体性,对自己的认识取决于消费社会以驯化为目的的符号编码。例如,如今大众媒体对于美食的宣传和鼓吹的大环境之下,品尝各路美食作为一种符号,充斥在微信、微博中,是人们潜移默化的认可对食物的追求,然而很难对简单的饮食习惯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总的来说,在不断被建构的社会模式之中,人追逐着建构的脚步不断的在时间的流逝中消亡了自己。

三、针对这些现存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观点去谈中国当今的社会问题,不意味着用后现代主义消极的眼光把解决方式定格在自我主动的消亡,而是要站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尝试着提出自己的改善意见,希望可以对缓解社会问题起到正面的作用。

(一)加强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建立和自我管理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同龄人群和大众媒体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自我认识弱化等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在其初始社会化的场所中加以强化,并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体现在在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强调、学校对于其自我管理手段的教育以及大众媒体和同龄群体在强化自我意识建立和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社会化过程入手,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自我在社会中被动消亡的命运。

(二)发展多元媒体,实现相互制衡

发展多元媒体,就意味着建立并行的不同的媒介去建构物品的符号价值,就有效的降低了大众媒体实现媒体霸权的可能性。电视、电影、广播以及新媒体它们作为符号建构的中介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都会因为自身的特点存在其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恰恰属于一种多元的价值导向,可以是人們有所选择,从而是实现多样性追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同时对多种大众媒体进行发展,不能任由新媒体在当今社会一手遮天。

(三)强化人际交往,摆脱社交虚拟化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人们认识自我和形成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然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际交往泛化,人情关系淡薄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很多同学、朋友、同时之间的较为亲密的关系变成了“点赞之交”,变成一种符号,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人际交往的积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倡导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从而把自己从符号的世界中解救出来作为一种主体推动社会的发展。

四、总结

总的来说,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理论是一个看待社会问题的全新的角度,从该理论出发我们也能有效的分析一些当今国内的社会问题,也可以在其理论的构架中尝试着去寻求改善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本文对超前消费普遍化等四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审视,也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拙见,希望这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广泛的得以运用。

作者简介:张雪(1991.11-),女,汉,辽宁省朝阳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崔曜.波德里亚与《消费社会》解析[J].品牌,2015,(第6期).

[2]王旋.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第3期).

[3]石尚.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研究:以《消费社会》为解读视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第4期).

[4]伯啸天.以《消费社会》理论审视当前的消费文化[J].戏剧之家,2015,(第10期).

猜你喜欢

消费社会社会问题
美国消费社会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试论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瑜伽消费情况的研究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探析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脉络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会问题应对措施探析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鲍德里亚理论视角下解读《白噪音》中的消费文化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