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探析

2016-06-30卢文凤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利益诉求利益相关者

卢文凤

[摘要]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作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延续与补充,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校外实训基地发展至今,因种种原因致使其成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分析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入手,探讨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并提出正确处理各项关系,构建专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强化责任与服务意识,加强工作的规划化、科学化的利益整合策略。

[关键词]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03-03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纲要》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480万人。自此,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截止2015年5月,全国共有1334所高职院校,占全部高等院校数量的47%。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充分认识到应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结合行业与企业要求,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全面提升高职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校外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是高职院校重点开发的校企合作平台,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质量与水平上具备多种优势。然后,就其运行成效而言,校外实训基地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流于形式,难以形成长期合作,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因此,如何处理好校外实训基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其运行效果提升已经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在1708年的《牛津辞典》中。20世纪60年代,英、美等国对盛行的“股东至上”理论产生质疑,经过摸索学者们在契约理论与产权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理论。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正式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给出了一个更为广义的定义。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据此,我们了解到分析一个组织利益相关者应该采取双向视角,不仅要看到影响组织目标的个人及群体,还应充分考虑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个人及群体。

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延续与补充,是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场所。相较于校内实训基地它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而非模拟的实训场景,提高学生的“职业化”水平,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无缝化对接。与此同时,它还能够促进高职院校顺应市场变化与需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质量,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院影响力和辐射力。

在此,我们根据校外实训基地及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可以分析出,校外实训基地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其行为影响校外实训基地发展,又受校外实训基地发展及运行影响的个体和群体。通过分析,认为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分别涉及有学校、企业、学生、政府、行业组织五个大类。

二、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是指校外实训基地各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为获得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心理上的满足而对参与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中所提出的经济、权利和地位等方面的申诉和请求。由于每个类型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认知、在组织中的地位及看待问题的视角的不同,他们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益诉求也千差万别。

(一)学校

高职院校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为提高自身办学实力与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走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校来说,更多的体现其教育性而非职业性,其主要的利益诉求在于:第一,通过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借助企业优势资源,降低实训设备购买、维护、升级等直接投资,缓解学校资金压力。第二,通过校外实训基地项目运行,学校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分析岗位群及具体岗位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设计,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增进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第三,按照课程设计能安排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体验、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四,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一方面,可以缓解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培养的现状,通过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训,能加强高校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另一方面,双导师(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体系使学校实践技能教师缺乏的现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第五,借助行业、企业平台,深入、全面了解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并能有助于打破单一课程限制,实现多课程统一协调,融汇交替。第六,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企业

企业最为一个盈利性组织,与高职院校一起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只是体现其教育服务社会这一职责。企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更多的体现其职业性而非教育性。当企业业务经营与教育服务发生冲突时,企业仍然会以其经营效益最大化为主要考量标准,会根据其业务需求来调整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岗位、实训项目等。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其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第一,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使自己的企业相较于同类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能够享有优先招聘优质学生权利,提升企业人才质量,增加同业竞争力。第二,借助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平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第三,当企业突然接到大笔订单,需要大量临时工作人员时,可以与合作院校协商,及时得到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帮助企业渡过临时性生产任务。第四,通过参与教育,体现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及美誉度,同时还能够获取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或者奖励。第五,依托学校教师资源库,构建员工培训体系,增加员工在职培训机会、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员工素质。第六,伴随着人口红利时代的消退,劳动力成本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启用学生参加项目实训,可以相对降低劳动力成本。

(三)学生

学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也是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实训项目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程度。其主要考虑的利益诉求有:第一,能体验专业、真实的工作情景,提前获知对行业、企业、岗位的认知;第二,参与实训项目,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第三,能够获取较为合理的劳动报酬。

(四)政府

政府作为行政管理部门,能有力的推动当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一剂良好的润滑剂,政府一方面能够给予校外实训基地诸多资金、政策和税收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求基地能够整合区域内优质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各方利益相关者共赢局面。作为政府其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第一,一所高校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标杆,办人民满意教育,不仅能提高学校知名度及美誉度,同样也能扩大该区域在地区内乃至全国范围的影响力,也能够助力人们对政府执政水平的评价。第二,搭建校外实训基地平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与竞争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可以使政府的财政投入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实现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圈。第三,学校办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提升区域内人力资源竞争力,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五)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一种民间性组织,作为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的行业组织是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它能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起着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等职能的社会中介组织。纵观职业院校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行业协会在连接职业院校和产业、企业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校外实训基地中扮演和服务者、咨询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内全体企业的代表,其诉求主要表现在:第一,依托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更多的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促使行业内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改善行业人才结构。第二,依托高等职业院校,强化推进职业资格证制度,建立职业资格技能培训站及考核站,对参加报考人员进行培训与鉴定,提升行业内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节约培训鉴定成本。第三,依托高职院校科研平台,突破行业发展技术瓶颈、改善行业生产工艺、技术流程与管理技术,优化行业标准及准入制度。

三、整合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局面

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彼此相连,相互之间是一种即博弈又依赖的关系。根据博弈论观点,校外实训基地各方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如果不能本着以合作为基础,积极参与并为其他利益者提供服务都会导致整个博弈陷入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状态,出现我们前面提到的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效果不好的局面。因此,探究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只是一个前提,更重要的是要整合校外实训基地利益相关者们的利益,满足其利益诉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良好运行。

(一)正确处理各项关系,构建专门的校外实训基地组织机构

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一个拥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组织,其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在处理的过程中认真处理各方关系,保障各方利益。第一,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以“学生”的角色定位进入企业参与项目实训或是顶岗实习,企业以“职业人”要求学生尽早进入职场人状态,双方之间在心理预期和实现程度及时间上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首先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使学生迅速完成双重角色转换。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术指导与心理指导,提升学生群体职业人的管理水平,以技能提升为抓手,正向与负向激励并重,促使学生的早日成长。第二,正确处理好政府、行业组织、学校及企业之间的关系。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和运行离不开政府与行业组织的支持,因此学校与企业都应该积极争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取得政府在政策、资金及税收方面的优惠,打造区域性共享性校外实训基地,增进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效益,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建立实训基地组织结构,成立校外实训基地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各利益相关者按照投资份额、责任承担等情况选派人员组建,理事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最高权力与决策机构,组织任何重大决策(如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计划及项目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等)都必须由校外实训基地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讨论并决定。与此同时,组织还应设立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组织各项决策能切实维护各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持决议的公平、公正及公开性。

(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强化责任与服务意识,加强工作的规划化、科学化

为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可持续运行,除了组织结构的构建外,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确保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在各项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框架下进行,做到真正的“依法治教”。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校外实训基地各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使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以承担责任为前提的情况下,满足其利益诉求,让其充分意识到责任虽然意味着压力与付出,但是只要我们充分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勇于、乐于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就能够获取长远的利益,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利益诉求利益相关者
广告诉求和环境态度对绿色产品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
广告诉求和环境态度对绿色产品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
夫妻忠诚协议法律行为之样态分析
社会管理要善于回应个人利益诉求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浅析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管控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