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课程国际化探究

2016-06-30张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国际化大学

张原

[摘要]我国的大学课程通过互派学者、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还存在着课程内容国际化重视度不够,课程国际化进程中缺乏辨证思维,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等不足。针对不足,通过积极引导大学课程内容国际化、培养辩证意识、建立健全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制度保障体系、缩小不同课程之间国际化的差距等路径来进一步促进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课程;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09-02

课程国际化、师生国际交流、教育援助与国际合作,是高等着教育国际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国际化的建设过程中,主要的精力仍是尽可能多的争取外资项目,扩大资源和影响,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还未有足够的重视或投入,大学课程的国际化也多是停留在表面,存在着一些发展误区,导致我国在培养全球化人才方面仍薄弱。实现大学课程的国际化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现代大学的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而且能真正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

一、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内涵

关于大学课程国际化内涵的研究,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大学课程国际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从未来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所培养的人才能解决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在交流、合作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隔阂和差异为宗旨,通过比较、分析、鉴别和筛选,将其他国家相关文化、社会、科技和管理方法等知识和经验融入本国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的过程,它以民族精粹和国际背景知识的兼收并需为主要特征,强调民族文化与视界文化的有机融合,旨在培养既热爱祖国又具有视界眼光和国际意识的“全球通”人才。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时代性。现代大学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产物,而大学课程国际化趋势的出现是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此现代大学课程国际化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烙印。

(二)开放性。开放性主要是指高校课程的信息能与外界的信息进行互通交流,它包含对现代科技的开放性、对国际文化的开放性和对深灰需求的开放性。国际化的大学课程,必须及时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信息、能量,将我们的课程展现出去,与其他国家的课程进行沟通和对话,根据现实情况和需求进一步完善,同时学习或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课程改革理念或者课程开发模式等,促进大学课程的国家化进程。

(三)共享性。共享性主要是指各种课程资源的共享。在现代社会,国际化的大学课程开展的形式多样,并且在不断更新,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资源皆可共享。互联网飞速发展时代,现代大学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国际课程选择,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四)通用性。现代大学课程国际化的通用性主要是指学习国际化课程的学生修完学分、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在国际上可以得到认可。全球化时代需要的是全球化的人才,可现在缺乏一个国际上认可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世界各国应共同努力,尽快建立其完备的世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保证各国的课程系统的运行有一个清晰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互通交流。

(五)互补性。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受教育教育群体数量的庞大,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西方讲究效率,富有创新精神,崇尚个人成就,追求科学真理、提倡质疑和批判等文化中的优点部分优点,与东方文化“重道德而轻事功”、尚“义理”而鄙“法器”、法经典而薄今世,尊“往圣”而抑个性等文化中的不足之处,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大学课程国际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互补。

二、我国现代大学课程国际化的现状

大学国际化越来越受国家重视,课程作为高校教学的主要载体,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国际化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新的国际教育主题课程的开设。现在我国不少大学都根据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一些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国际教育课程;二是培养大学教师的课程国际化理念。现在很多大学都注重对教师国际化的培养,定期送教师出国培训或者采用其他方式的培训,使教师能尽快了解、掌握最新的国际课程理念;三是尽可能地选取国际通用的教材,保证学生接受的知识是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四是有计划的集中开发和落实国际化课程,近年来,中国很多大学致力于建设微课和慕课,与国外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知识的融合和资源的共享;五是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便利,邀请一些国外的教授专家开展视频讲学的方式对学校的教师进行指导培训等,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利于转变教师的理念,提高教师教授国际化课程的能力,真正实现国际化课程的价值;六是与国外高校建立校际联系与合作,互派教授进行讲学、互派学生进行交换学习。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大学课程国际化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大学课程内容国际化重视度不够。课程是一个时代知识的精华,是大学进行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涵盖了许多方面,大学课程国际化应当首先从哪个方面着手困扰了不少人。在现在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进程之中,笔者认为大部分人更多的关注是课程教学方式的国际化。如微课、慕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之后,中国各高校也纷纷效仿,建设微课和慕课,很多教师参与其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但是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去深入研究微课和慕课的内涵,研究它们该如何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完美的衔接。笔者提出的大学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不涉及学生管理、教学形式等与国家政治理念相关的领域,它仅限于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开发,比如在某一专业、某一学科上的合作。专业、学科或某一领域内的大学课程内容国际化才是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内涵,是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培养出多元化发展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进程中缺乏辩证思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虎精神都会体现在本民族的大学课程之中,促进大学课程的国际化必然会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但目前我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进程之中,缺少辩证思维看问题的现象。由于部分高校对国外的一些思想等盲目效仿,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遭到了摒弃,欧美的思想得到了过分追捧。外来文化思想需要我们学习,但必须以辩证思维的眼光来对待,学习其尊重个性、尊重人权、重效率、鼓励竞争的现代生存法则,但也不应过分追捧,避免使得社会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团结。

(三)大学课程国际化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虽然我国大学课程国际化正如火如荼,但是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的,这不利于大学课程国际化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制度保障体系,促进大学课程国际化稳步前进。

(四)国际化的大学课程开发处于不平衡状态。目前,我国的国际化大学课程的开发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部分专业重复开发、过度开发,而部分专业却开发不足;此外,不同的大学因为自身实力以及各方资助的原因,开发国际化课程能力和程度也各不相同。

三、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课程国际化进程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积极鼓励促进大学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课程内容国际化是课程国际化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只有真正实现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才能真正促进大学课程的国际化。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方力量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来促进课程内容的国际化,首先,政府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给予高校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高校吸引大批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高校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打造一批高素质、教学与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并尽可能在各个专业领域成立一支课程内容国际化的研究队伍,真正致力于课程内容国际化的开发。再次,各个高校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内容国际化的开发,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进行成果转化;并定期邀请国外的专家教授来进行教学。最后,社会各方力量也应当认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积极参与课程内容国际化的进程之中,尽最大可能的给予一些支持,共同推动我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进程。

(二)培养辩证思维看问题的意识,真正实现大学课程国际化的价值。在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进程之中,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在与外国的课程进行信息的交流、获取过程之中,要辩证看待,学习其中的长处,同时与我国的国情结合,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课程国际化的道路。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注重这种意识的传播、培养。

(三)建立完备的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法制保障体系。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我国的大学课程国际化正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暴露的问题虽然不是很多,但随着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进程,会有一些我们现在未曾预料到的困境,因此现在必须建立起完备的法制保障体系,以确保大学课程国际化可以稳步前进。而且建立起完备的大学课程国际化法制保障体系,可以保证大学课程国际化进程的方向和步伐,避免了一些盲目、散乱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质量和发展效率。

(四)适时引导,尽量缩小不同领域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差距。像市场经济一样,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进行有效的调控。对于一些优势专业要一如既往的给予支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打造为国际一流;对于一些薄弱的专业也要积极鼓励引导,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本领域,增强本领域的实力,促进发展。对于大学而言,学校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积极改善不足,进一步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减少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差距。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国际化大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