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调查研究

2016-06-18吴兵兵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关键词:手机依赖问卷调查因子分析

吴兵兵(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调查研究

吴兵兵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随着通信网络的普及,手机成了大众出行必不可少的物件,作为手机使用的主流群体,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捷和娱乐的同时,出现了对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去断性、突显性、强迫性、神经性和联结性5个纬度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的手机依赖度进行因子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福建师范大学接近80%的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16%学生甚至出现重度手机依赖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但性别和专业对手机依赖度差异影响不大。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因子分析;问卷调查

随着3G、4G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在手机上的运用,手机对人类的影响与日俱增。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国内手机上网人数高达5.27亿,比去年增加了约0.27亿人。其中以20—29岁的青年人群为主,占总人数的30.7%,学生依旧是国内手机使用的主力军,占了25.1%。[1]在手机日益普及的背后,手机的弊端也越发明显,尤其是近两三年,“手机依赖症”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手机依赖,又称手机成瘾。成瘾有两大类:一类是实物成瘾,如酒或药品;另一类是行为成瘾,如打游戏、赌钱等。其中行为成瘾指人们过度依赖某些行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而给心理和生理造成危害。[2]手机依赖是一种行为成瘾,即个人由于过度依赖手机,导致无法控制自己而频繁使用手机,从而引起生理和心理不适的一类行为成瘾。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手机成瘾问题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已相当严重。中国台湾地区有接近70%的学生表现出手机依赖。[3]韩国75%的大学生出现“手机中毒症”。[4]中国大陆有关安徽、山西、杭州等省的相关实证研究显示,大陆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也是不容乐观。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身心健康问题关系重大。大学生手机依赖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和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福建师范大学的180名拥有手机的在校本科生。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65份,有效问卷152份,成功率高达92.7%。其中男生86人,女生66人;文科73人,理科79人;大一37人,大二46人,大三55人,大四14人。大四由于找工作,在校人数较少,其他各样本比例相差不大,具有合理性。

1.2研究方法

1.2.1因子分析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杜立操等[5]关于手机依赖度的问卷设计原理,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5个指标,分别是去断性、强迫性、突显性、神经性、联结性。并且对每个指标设计了两个问题。论文采用SPSS16.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SPSS16.0对这5个指标的10个问题做因子分析检验。如表1所示。

表1 KMO和Bartlett检验

表1显示,KMO的值为0.796,并且Bartlett球形度检测的显著性为0.000,由此可见选择这5个指标,设计10个问题作为因子分析是合适的。

1.2.2问卷编制

笔者采用查阅资料和访谈的形式编制了大学生手机依赖度的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共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手机使用者基本信息调查,设计了“性别、专业、年级”3个问题;第二部分是手机使用状况调查,设计“使用手机时间、每日查看手机次数、月使用短信数量”等问题,每个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每个选项按A到E的顺序以1到5分计算;第三部分是手机影响情况调查;第四部分以戒断性、强迫性、神经性、突显性、联接性等5个指标编制了手机依赖度调查。第三、四部分参照里克特表设计陈述性问题,每个选项按“很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以1 到5分依次计分,通过分数的高低反映该问题的严重程度。同时利用SPSS16.0对问卷进行信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Cronhach a系数为0.885。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中的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加上五千年历史进程中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广义上包括思想、文字、语言,狭义上包括古文、诗词、乐曲、国画、书法、武术、民俗、传统节日等。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范围。文化不仅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民俗与经典中,也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与精神之中。

根据Cronhach a系数检测标准(a系数用来检测问卷内部结构的一致性),当a值小于0.7表明问卷内容基本不可信,当a值在0.7-0.8之间表明问卷内容一般可信,当a值大于0.8表明问卷内容可信度高。由表2可知,本文的问卷调查共有29个变量,a值为0.885,表示该问卷内容可信度高。

2 大学生手机依赖度整体分析

2.1描述性分析

根据不同专业、性别、年级的大学生每天查看手机次数、每月短信数量和每月的手机消费额等方面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表4。

表4 手机使用现状描述性统计量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福建师范大学有32.2%的学生日使用手机时间在5—7小时,说明该校学生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较多;有接近92%的学生日查看手机次数在5次以上,有12.5%的学生日查看手机的次数达到9次及以上,表明该校学生表现出突显性依赖;有50%左右的学生月使用短信数量在200条以内,估算每人每天发送短信不超过7次,相比学者黄玉莉(2009)的研究结果[6](有接近42%的大学生日发送短信超过20条,20—30条的有接近24%)该校学生短信使用量较合理。这说明短信不是现在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笔者猜测短信功能正被类似的微信、QQ所代替。40%左右的学生消费量超过60元,说明该校学生手机使用比较频繁。

表5 手机依赖度的描述性分析

2.2手机依赖度分析

表5显示,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各指标所得分数均高于中值3,表明该校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尤其是联接性比分高达4.27,表明该校学生存在严重的联接性问题。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该校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笔者将该校学生总手机依赖值大于或等于M+S值的界定为高分组,即重度手机依赖;将分数在M-S~M+S值的界定为轻微手机依赖;将分数小于或等于M-S值的界定为无手机依赖。其中M为总手机依赖的均值,S为手机依赖的标准差。

统计可知,该校有16%的大学生出现重度手机依赖问题,65%的学生出现轻度手机依赖问题,只有接近20%的学生没有出现手机依赖,综上可知该校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较为严重。

3 大学生手机依赖度差异性分析

3.1手机依赖的描述性分析

表6 某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描述性统计量

表7 不同年级的手机依赖度的卡方检验

表6显示,该校不同年级的手机依赖度差异显著。四个年级手机依赖度都超过70%,大一、大四甚至超过85%,说明该校学生的手机依赖度比较严重,并且各年级数值相差较大。性别方面,该校男、女总体手机依赖度较高,二者手机依赖度都超过80.1%,性别对手机依赖度影响差异不明显;专业方面,文、理科手机依赖度分别为83.6% 和78.5%,说明文科和理科学生大部分都存在手机依赖情况,专业对手机依赖度影响差异不大。图7中的统计结果显示,该校不同年级手机依赖度差异显著(x^2=24.474,p=0.000<0.05);性别与手机依赖度表现不显著(x^2=1.699,p=0.192>0.05);专业与手机依赖度也表现不显著(x^2=1.875,p=0.392>0.05)。

3.2手机依赖五个维度差异性分析

笔者假定,大于每个手机依赖指标的均值即表现明显的依赖性。由表5可知:去断性的均值为3.56,突显性的均值为3.84,强迫性的均值为3.50,神经性的均值为3.68,联接性的均值为4.27。

表8 不同年级手机依赖五个指标差异性分析

由表8可知,四个年级在突显性指标方面所占比例基本都超过了50%,说明各年级在该指标上出现明显的依赖性,并且大一和大四在强迫性和联接性指标方面比其他两个年级更突出。总体来说大一表现出更明显的手机依赖现象。男生和女生在突显性和神经性指标方面所占比例基本都超过50%,表明男生和女生在这两个指标上存在明显手机依赖,但是女生在去断性和强迫性指标方面比男生更突出。理科生在神经性指标上比文科生表现出更明显的手机依赖。

3.3手机依赖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相关性判断标准,当Pearson为正数表明二者正相关,为负值表明二者负相关,且Pearson值是大于0小于1。表9显示,手机依赖程度与学生的日使用手机时间、日查看手机次数、月短信使用量、月手机消费额呈正相关。即随着日使用手机时间、日查看手机次数、月短信使用量、月手机消费额的增加,手机依赖程度也会加强。从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手机依赖程度与以上四个变量的差异性显著值(Sig).都在显著性水平0.01以下,表明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手机依赖与学生本学年平均成绩是呈负相关的(Pearson=-2.44<0)并且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ig.=0.002<0.01)。

表9 手机使用内容与手机依赖的相关性分析

4 研究结果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福建师范大学有八成的学生出现手机依赖问题,其中有16%的学生出现重度手机依赖。不同性别与手机依赖度的相关性表现不显著,但是女生在去断性指标和强迫性指标上比男生表现出更强的手机依赖度。不同年级表现出显著的手机依赖差异,大一和大四表现出比其他年级更高的手机依赖度。理科大学生在神经性指标上比文科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的手机依赖度。在手机依赖五个指标上,福建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在联接性上表现最为突出。经过访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女生在去断性指标和强迫性指标上出现的手机依赖度比男生更突出。去断性与强迫性反应是一种情绪、情感体验,经过访谈得知女生的情感体验比男生丰富,她们的情感内省也比男生要多。因此,一旦用户与手机分开,就会引起用户的情感变化,女生由于情感更细腻,会放大这种体会,所以会出现更强的去断性表现。

第二,在神经性指标上,理科比文科表现出更强的手机依赖度。即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易产生幻觉表现。这种现象是由文理科学生的专业课程性质不同引起的。工科类课程逻辑性、严谨性都比文科课程强,使得工科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更严谨,更注意细节,同样在手机使用上也易过度认真,从而引起更敏感的神经体验。

第三,不同年级表现出显著的手机依赖差异,大一和大四表现出比其他年级更高的手机依赖度。大一新生刚从高中紧张压抑的氛围中释放出来,进入相对宽松的校园。除了课程之外,大一学生拥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自我安排,这为手机依赖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大四,一方面课程少,另一方面面临找工作的压力,手机成为他们消磨时间和排解压力的有效工具。相比之下,其他两个年级,课程任务重,课余时间较少,同时也少了大一新入校园的欣喜,也无大四找工作的压力,所以,大二、大三表现出较低的手机依赖度。

第四,在5个指标上,福建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在联接性指标上表现最为突出。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手机功能日益丰富,网络基础设施更完善,上网速度更流畅,手机比电脑更方便轻巧,大学生对手机的需求更强烈,依赖度更强;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手机世界里可以暂时远离父母和学校的压力,很多大学生认为在现实中与人交往比在手机上与人聊天更难,于是更易沉浸在手机的世界。久而久之,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就达到了手机不离身的程度。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主要是对其通讯聊天功能和上网功能的依赖。相比于电视、报纸等,手机对大学生的生活、情感影响更深远,所以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手机,合理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我们生活的服务工具而不能让我们成为手机的俘虏。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China Internet互联网天地,2014(7):71-89.

[2]徐华,吴玄娜,兰彦婷.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 (1):26-27.

[3]吉路.港台掠影[J].北京档案,2006(10):46.

[4]蔡军.当心用手机“成瘾”[J].大众医学,2003(19):56-57.

[5]杜立操,熊少青.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7):26-28.

[6]黄玉莉.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11):13-16.

PROBE INTO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DEPENDENCE ON MOBILE PHONES

WU Bingbing
(School of Economic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mobile phones have become essential to the public.As the mainstream of mobile phone users,college students enjoy the convenience and entertainment brought by mobile phones while becoming excessively dependent on mobile phones.This paper adopts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a factor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dependence on the mobile phone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rom such five dimensions as breaking,salience,compulsivity,neural sensitivity and associativ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nearly 80%of the students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re dependent on the mobile phone and 16%of the students are severely dependent on the mobile phone.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ell phone dependence,but gender and profession had little effect on cell phone depende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phenomena.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mobile phone dependence;factor analysis;questionnaire survey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51(2016)01-0113-04

收稿日期:2015-11-21

作者简介:吴兵兵(1990-),女,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问卷调查因子分析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