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外导游语言的跨文化性初探

2016-05-31洪娟丽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可接受性文化差异

洪娟丽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往中国旅游,与此同时涉外导游语言的使用也遇到了一些跨文化问题。本文通过对涉外导游语言中的跨文化性问题的归纳及分析,提出了以文化为载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涉外导游 文化差异 可接受性 跨文化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迅速发展,“地球村”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使得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跨越地域的亲密接触。根据CNTA(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自2015年1月至9月共有1899.97万入境旅游人/次,可见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前往中国旅游,因而涉外导游语言的使用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跨文化风波。

涉外导游与涉外导游语言

涉外导游是指运用入境的游客语言为入境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的专门从业人员。涉外导游语言之所以会有跨文化性,是由于旅游的“异域性”的特质构成的,而导游语言“是在旅游途中或是景点等地向游客提供有关旅游目的地信息的讲解服务所使用的材料”,而其功能则是帮助游客迅速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历史背景、风土民情、当地特产、风味小吃及相关历史文化古迹等。可见涉外导游不仅肩负着食、住、行、游、购、娱的导游的基本功能,更担负着旅游翻译讲解者的角色。

涉外导游语言及其跨文化性

涉外导游在进行食、住、行、游、购、娱的导游活动的同时,也要求涉外导游不仅要有相当扎实的汉语语言功底、较高的外语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尤其是较好的跨文化语言沟通能力。由于中外文化差异之大,无论从社会制度、思维方式、语言文化、风土民情、民风民俗等方面来看都大有不同,而语言则是对于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所以“导游词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可见涉外导游语言有很强的跨文化性。

涉外导游语言中的跨文化性问题及分析

涉外导游在进行日常导游工作时,常常会出现由于中外文化差异而引起各种跨文化问题,根据笔者近年的旅游教学与实践经验(本文以英文导游的语言为例),总结如下:

1.发音问题。由于中西方的口语发音的音位不同,因此就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到位的发音问题而引起游客误解现象。因为汉语发音并无重音、长音、短音,有些较长的单词,如:excavated, museum, mausoleum往往会出现重音错读现象,导致游客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导游讲解的情况。

2.相关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介绍不足的问题。在中国,通常入境旅游的第一站为北京,其中与“慈禧”相关的历史史实较为翔实丰富,因此在导游讲解词中,无论正史还是典故,涉及此处的内容都会较为具体,但是往往国外游客到了西安,听闻与武则天相关的史料典故后,则会将慈禧、武则天混为一谈,其原因应是涉外导游在讲解过程中对于历史年代、朝代背景未讲解清楚而造成的。

3.国外游客已熟知的中文单词可不作翻译。在笔者的带团实践中,所有涉及到豆腐(bean curd)、饺子(dumplings)、功夫(Chinese martial arts)、风水(the location of a house or tomb, supposed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fortune of a family)、太极拳(taijiquan,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hadow boxing)等很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可以不必进行翻译,直接使用拼音发音即可。大多数导游带团时,通常会用英文单词来解释这些词汇,而后导游却会发现中国文化早已在世界各地掀起学习的热潮,欧美游客已非常了解这些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内涵,甚至他们也已经接受了这些词汇的汉语发音,因此对于上面所提到的词语,游客完全会念出豆腐(toufu)、饺子(jiaozi)、功夫(kongfu)、风水(fengshui)、太极拳(taiji)。

4.涉外导游语言中的翻译准确性及可接受性问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的史前时期文物展出中,对于旧石器时期和新时期时期的翻译大都使用了Paleolithic age和Neolithic age, 然而这些词汇通常为考古专业术语,对于大部分以出游、休闲为目的的国外游客而言这样的词汇过于专业和生僻,涉外导游在此处完全可以使用接地气的Old Stone Age和New Stone Age。同样,石碑的翻译也可不用stele而用tablet,这样会更令游客所接受。

5.中国历史朝代的翻译问题。我国游客赴国外旅游时,很少会有游客真正了解国外各个时期的具体时间,也正如欧美游客在中国也难以搞清楚秦、汉、唐、宋、清等各个历史朝代。对于涉外导游来讲用618—906AD远比the Tang Dynasty对游客来的更清楚、直接。

问题解决方法

涉外导游语言问题归根结底更应该是一种跨文化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通常又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对于涉外导游来讲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游客尊重的原则,互相尊重为沟通之本。这种尊重不仅仅应该表现在对于游客态度的尊重,更应对于游客自身文化、宗教的尊重。例如对于犹太教游客,周六最好不作旅游的安排,因为周六通常为他们的安息日,在这一天,犹太人通常会敬拜上帝,不做工作。所以对于导游来讲,只有充分尊重游客的宗教文化需求,才会赢得游客对导游的尊重。

2.时刻虚心、努力进行自我认知方面的提高,并珍视每一次带团的经历。涉外导游在每一次带团活动中,都是一次自我更新,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笔者带团的实践过程中,也曾经碰到过给笔者认真纠音的客人,如corn(玉米)和coin(硬币)、silk (丝绸)等发音。其实每一次和国外客人的接触,都是一次自我提高的过程,涉外导游员更应该珍惜每一次的带团经历。

3.广泛阅读。广泛涉猎各种中、外读物,尽可能增加与旅游相关知识的宽度、广度、深度的阅读。在中文图书中吸收知识,在外文图书中更应随时研习外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语言的演变发展,如在古英语中gay为“欢乐”的意思,但在现代英语中更多语境下会解释为“同性恋者”。因此,对于语言的演变,导游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并使用外国语言及阅读原版著作才可以得到提高。

4.了解西方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毕竟语言是文化、思维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和谐”,注重集体主义、集体的利益,因此我们中国人更喜欢“和”“团结”等类似的词语,而我们的做事风格大多为迂回,更多的在意“面子”问题;相较之下,西方文化强调个体,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因此西方人更加尊重自己的观点,没有“面子”这样的词汇。具体到导游过程中,往往西方游客提出一些有待导游解决的问题时,往往导游会用中式的思维来委婉地回答,例如“Im not sure about that(我不确定)”,甚至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Ill think about that”(让我来想想怎样解决),而事实上,西方游客更希望得到一个具体的回答“Yes”or “No”(是或者不是)。他们不在意如果得到否定的答案而会伤及导游和游客的面子,他们更在意的是事情的结果,即使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也会欣然接受,并且不会多想;反倒涉外导游拖延时间、顾左右而言他会让国外游客十分反感。因此,对于涉外导游来讲,努力提高自身跨文化意识和增加跨文化的敏感性是非常必要的。

5.充分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等文化。对于涉外导游来说,如果不能了解客源国的基本概况,将很难和游客在带团互动的过程中做到精神上的共鸣。如导游在讲解西安大雁塔时,会对唐玄奘进行介绍,为了活跃游客气氛、充实导游词的讲解,大多数导游都会提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可是对于西方游客,这并不是他们所熟知的中国文化。如果换个角度,将唐玄奘这一伟大的旅行家同航海家哥伦布进行比较时,欧美游客一定可以体会到西行取经的艰辛和不易, 同时也可以加深游客对于这一人文景点的印象,无疑找到了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共鸣。

相信把握以上几点,涉外导游在带团的过程中遇到跨文化问题时将会很好地处理与游客之间的关系,同时涉外导游与国外游客产生的跨文化的问题的几率也将会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萨丕尔, 沃尔夫.Selected Writing of Edward Sapi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见: 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第62页。

[3]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姚宝荣:《论英文导游词的创作》,《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

[5]杨红英:《导游实践中的跨文化交流》,《旅游学刊》。

[6]杨红英、黄文英:《汉英旅游翻译的可接受性研究》,《外语教学》:2009,第4期,第104-108页。

[7]杨红英、马海瀅:《旅游景点名称专名英译》,《社科纵横》2012年第1期,第175-178页。

[8]丁闯:《论涉外导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9]中国国家旅游局:《2015年1-9月入境外国游客人数》[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网,2015-10-26。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可接受性文化差异
法律论证理论对提高裁判可接受性的启示——基于“昆仑燃气公司案”的分析
注重裁判理由的可接受性——“寄血验子”案的法律解释分析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从意向性与可接受性的角度分析话语交际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局麻单孔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的临床观察
论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冗余与亏空——兼驳“同案同判”与“裁判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