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社会评价分析

2016-05-31葛少卫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资本价值大学

葛少卫

【摘 要】大学社会评价是从社会的因素来考虑大学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立足社会资本的两种形式,阐述社会资本在大学价值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并探讨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社会评价的机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资本 大学评价 社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9.3.7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14年KYZZ_0098);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编号:2015Y0202)。

日本学者庆伊富长指出,所谓大学评价是测定和决定大学所具有的价值和其机能效果的过程[1],即其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是评价主体根据价值主体的需要,衡量价值客体是否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的一种判断。大学社会评价是由非国家机构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给出的评价,它提供了一种更加“市场”的评价视角,而其评价结果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资源的流向和配置。因此,在现今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为被评价对象的大学越来越重视自身在社会评价中被纳入的类别、被排列的名次和被赋予的“身份”,也更加致力于运用所拥有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从大学社会资本视角探讨大学社会评价的运行机制和社会效应。

社会资本在大学价值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1.社会资本的基本理论

最早提出“社会资本”概念的布迪厄指出,所谓社会资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2]。在此之后,社会学家科尔曼第一个在理论上对社会资本给予全面而具体的界定和分析,他将社会资本与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并列为组织拥有的三种资本,认为社会资本代表了与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是寓于人际关系之中的,反映了一个组织或个人的社会关系。在科尔曼看来,社会资本就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中,并为社会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有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与有效惩罚、权威关系、多功能社会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社会组织等[3]。阿德勒和凯温进一步将社会资本区分为两种形式:桥梁型社会资本和联系型社会资本,桥梁型社会资本着眼于个体的外部网络分析,而联系型社会资本强调集体成员的内部联系特征[4]。

2.大学社会资本的分类与表现

大学输入与产出都链接在整个社会网络之中,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大学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整个社会,还是大学本身也如同一个小社会,大学价值中包含了大量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也是大学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借用阿德勒区分的两种社会资本形式分析,这两种社会资本在大学价值中的具体表现是:

(1)桥梁型大学社会资本

桥梁型大学社会资本是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结构和关系联系,在大学价值中表现为大学的品牌或地位、大学的声誉、大学的信誉等,具体包括4个方面:一是大学的关系网络结构(地位),大学通过与社会企业和大众以及其他大学等相关者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大学的社会关系网络,其规模大小、层次级别高低和稳定性强弱等是衡量这种关系资本的关键要素;二是大学的社会资源渠道,大学向社会企业和大众提供知识、技术、人才,换取社会企业和大众的物质资源、生源等,其资源渠道的多元化程度、畅通程度以及配置上的可整合性程度是评估大学可预期物质资本的参考要素;三是大学的信任、信用与信誉,大学在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中,通过约束自身的信用行为,获得合作方或投资方的信任和认可,从而获得信誉,其本身就是一种大学价值;四是大学的认知共享,大学通过与外界保持信息沟通,共同探讨所关注的问题,追求并维持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处事规范等方面的一致性,其一致程度反映了大学对社会需求的响应程度。

(2)联系型大学社会资本

联系型大学社会资本是大学内部成员的组织和关系联系,在大学价值中表现为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等。大学精神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它有着大学共同追求的普遍内涵,如对真理和自由的追求、批判和创新精神等,是可以代代积累传承的大学价值;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文化决定了大学的价值取向,它内化到大学内部师生的心灵之中,通过他们的价值追求继而去创造社会价值、国家价值和民族价值。

3.大学社会资本的作用

一方面,大学通过与社会之间直接、密切、广泛的交往与联系,进一步加强了信任与被信任关系的质量,资源是大学价值实现的基础,诚信交流是大学价值获得尊重的前提,桥梁型资本加大了大学与社会之间互动的频率和强度,使得大学获得更高质量的信息和资源;另一方面,在资源生产和整合过程中,为了实现有效的沟通,要求行为主体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享愿景,通过共同的认知,不但避免沟通时的误解,而且有更多机会交换想法和资源,联系型资本使大学发展实现有效沟通和凝聚力,提高大学价值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社会评价机制

从社会的角度看大学,不仅仅需要大学的学科排名、学术排名、设施条件排名,更需要了解大学的社会影响、学术声誉、大学特色、毕业生对大学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大学的评价等社会性评价。因此,大学社会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按学术实力或按科研规模对大学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大学作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考量,是对大学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整体度量,其中对社会资本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所占比重是其他类型大学评价中最高的。

1.大学社会评价的目的

大学社会评价的目的是多元的。从目前所存在的诸多大学社会排名来看,包括商业目的、提供了解高校的渠道、为高考报考提供指导、为企事业单位选才提供参考、为宣传母校等。这些目的一般并不单一,通常是多种目的共同驱使。总之,不同的目的导致了形形色色的大学排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的结构与流向。

2.大学社会评价的特点

大学社会评价的3个主要的特点是其具有“市场性”、“价值性”和“社会性”。大学社会评价提供的是某一特定层面的“市场性”观点,以满足社会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也作为政府、认证机构以及评估机构有关评估工作的补充。大学社会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源于以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与注重事实判断的大学学术评价等相比更强调“价值性”。另外,大学社会评价的主体来自社会,来自公共领域,加上受众主要是社会大众,需要简明通俗的社会方式表达,因而社会评价应该是以“社会性”的身份去反映现象的社会价值。

3.大学社会评价的形式

有研究者把社会评价的现实形式分为直接方式的社会评价和间接方式的社会评价两种[5]。所谓直接方式的社会评价就是直接将全体社会成员的评价进行某种方式的集结,这种形式的大学社会评价,如自2003年起中国校友会网每年对外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这是中国第一个大学排名数据和评价指标体系,都由网友提供、由网络投票决定的大学排行榜,这种类型的大学社会评价的权威性体现在数据覆盖面和舆论宣传。间接方式的社会评价是指社会委托某一个或若干个机构代表社会进行社会评价,这种形式的大学社会评价,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给出的大学排行榜等。这类评价的权威性体现在公众信任。

4.大学的社会资本对其评价的影响

在大学社会评价中,政府、企业及评价机构、社会大众都作为参与的主体。政府主要起到引导评价方向、协调监督社会评价组织或机构的作用,社会企业则作为利益相关者为评价提供与大学科研合作情况、毕业生质量等各类评价信息,社会大众从自身需求出发对评估的内容、程序的合理性等提出希冀并通过对评估结果的认可赋予大学社会评价其本身的意义,评价机构或评价人等作为执行机构,既要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维护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社会公众对大学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它的声誉和影响力,是从公众的“社会身份”来考虑大学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所掌握的社会资本对大学社会评价结果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力(图2)。对于作为被评价方的大学,一方面,依托其桥梁型社会资本提升所表现出来的共同价值观、共享愿景、信任和信誉等,实现大学与政府、企业、评价人或中介机构之间的相互认同;另一方面依托联系型社会资本的积累所表现出的凝聚力和创造性,获取更丰富的学术价值和物质价值,并获得包括校友在内的社会大众的情感支持等。这些资本经过漫长的历史累积,在大学分层的社会评价中作为大学的重要价值组成参与评断。

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社会评价的作用

我国现有普通高校2500余所,包括本科大学、专科大学和高等职业学院。社会企业、普通民众等想对如此数量庞大的形形色色的学校有所了解和比较非常困难,大学社会评价正是充当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桥梁,其必要性便突出体现在社会对它强烈的需求上。具体来说,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大学社会评价对社会主要产生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生源引导作用

现有的大学社会评价给出的大学排名中大多数都是以为生源择校服务为目的或主要目的之一的。面对高校扩招后导致的毕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在择校时不得不考虑报考学校的声誉、地位、就业情况等等社会资本因素。由于大学社会评价基本是由政府、高校以外的第三方机构提出的,它们原则上与各大学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其评价结果具有在统计意义上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而被广大生源作为一种重要参考。随着大学社会评价逐步完善,其信息量增大、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和更趋合理,其在生源中的影响力和引导作用也逐渐增强。

2.资源配置作用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等关于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6]显示,2014年我国全国教育总投入为32806.46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15%,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相比差距较大。而目前高等教育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偏高,根据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情况统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公用经费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3.28%和下降3.31%,因此依靠主渠道政府投入的增长来增加大学教育经费的空间有限。在竞争压力和扩张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大学急需从社会上获得投资和捐款。而向高校的投资、捐助企业或个人希望发现优秀的大学,使其投资、捐款的效用最大化,大学社会评级和排名有利于引导发现他们认为值得捐助和愿意合作的学校,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源的流向。

3.舆论监督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通过急剧扩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匾乏、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等现实状况也让政府和社会感到担忧。为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策约束手段、行政管理手段、质量评估手段等对大学质量进行监管的同时,也鼓励来自社会的外部监督。因此,大学社会评价和排名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有力的社会外部监督手段。通过将大学办学情况和办学效益等公开化,加强社会各界对大学及其排名的关注和讨论,形成一种社会舆论监督氛围。

4.良性竞争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进步,本就是竞争的结果。在现今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为吸引优质生源和资源投入、增强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等现实利益的驱动,大学也从原来的象牙塔里走出来沾染了些许“铜臭”与“势利”。招生“掐尖战”、规模扩张战、大楼“面子战”,打得如火如荼。大学社会评价通过其评价指标体系,向大学传递社会的价值需求,引导大学正确认识自身定位,避免盲目攀比,在激发活力的同时引导大学竞争的良性发展。

5.人心聚集作用

以中国校友会网作的大学社会评价为例,其不但发布大学综合排名,也把其指标体系中的某些重要指标制作成分榜发布,诸如高校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榜、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高校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榜等“榜中榜”。人们可以从这些排名中获得一种归属感,有利于校友们乃至于他们的家庭和朋友关注其母校的发展,关注社会对其母校的认可,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日]庆伊富长:《大学评价——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王桂译,第10页,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2]P.Bourdieu.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C ] .New York:Greenwood,1983/1986: p241-258 .

[3]James Coleman,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Supplement),1988:95-120.

[4]Adler P.,Kwon S.,“Social capital: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Acad.Manage,no.27(1).

[5]阮守武:《社会评价模型研究》,《运筹与管理》2003年第14(4)期,第147-153页。

[6]《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5/s3040/201510/t20151013_213129.html,2015-10-13。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计划处 江苏南京

猜你喜欢

资本价值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