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2016-04-20马静

出版广角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策略

"

【摘要】伴随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对外汉语教材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对外汉语教学已演变为汉语国际推广和汉语国际传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跨文化国际传播活动特征。如果教材选材不当或未能充分考虑当地文化传统,就会造成文化冲突,影响教材在当地的适用性。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应注重借鉴国际传播的理念,跨越文化差异,使对外汉语教材更好地走向世界。

【关键词】教材出版;文化差异;策略

【作者单位】马静,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当前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5000万。我国实施“走出去”的国际汉语教育政策,在全球开设的孔子学院达500多家。“汉语热”带动了各国学习者对汉语教材的学习热情。汉语教材成为向国外输出的重要的图书品种之一。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伴随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也发生了变革,从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发展为“汉语国际传播”,成为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为依托的全球性对外文化传播活动。研发出版更多优质的汉语教材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汉语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外文化传播战略。中国与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无论是中国语言文化还是图书出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面临如何跨越文化差异,适应海外市场需求,有效实现交流融通这一突出的问题。秉持先进理念,开发多样化形式的教材,细化教材分类,体现时代特色,将是今后对外汉语教材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存在的文化冲突问题

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提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一种使该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模式。”各国、各民族由于价值理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彼此间容易产生文化冲突。汉语国际推广遍布世界不同的文化区域,需要重视和考虑文化差异问题。

国际传播背景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冲突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许多教材的编写理念多从主观思维从发,未充分考虑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特征,没有研究国外读者的文化背景、审美情趣和语言接受习惯。正如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所说,“真正的问题是不能贴近外国人的思维和生活习惯。”二是很多教材内容选材于我国传统文化,但由于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差异大,难以为外国人所理解。例如,教材中 “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于外国人来讲就很难理解,需更换具有文化相同性的内容;有的教材内容与时代脱节,教材中描述的场景和生活与国外读者的实际生活相距太远,难以引起文化互通和共鸣;有的教材内容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哲学理念做适度变通,使得外国学习者很难理解和接受。三是有的教材内容涉及国家意识形态或宗教禁忌,很容易产生隐性冲突。四是教材编写出版没有针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做特殊处理,难以满足不同国家、地域汉语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这些问题导致许多汉语教材在国外使用时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使得对外汉语教材无法在海外市场生根立足,成为制约汉语教材国际化推广的瓶颈。

三、从国际传播角度看教材文化差异冲突的融合策略

国际传播是指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活动,其本质上是跨文化传播。对外汉语传播已成为当前一种活跃的国际传播活动,可以更多地借鉴国际传播理念,提升传播效果。从传播学角度看,传播者即教材编写者,传播内容即教材内容,传播媒介即图书,传播受众即教材使用者,传播目标是为受众服务。对外汉语教材应立足全球传播视野,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环境深度融合,增强教材的适用性,使教材更好地为学习者所接受。

1. 教材内容要考虑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国际传播要求传播者设身处地考虑不同国家、地区受众的文化传统、文化理解力和接受心理,以贴近和适应受众群体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对外汉语教材内容应尽量贴近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学习语境。

(1)选材契合国外文化环境。各个国家均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每个学习者都是带着当地厚重文化特征的独特个体。例如,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文化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特别强调要关爱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在为美国编写的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教材所用的人物形象可以参照本土初级教材的人物设置风格,还可以适情加入特殊群体等。而教材编写者在编写阿拉伯地区的教材时,不宜设计男女生对话、同桌或共同学习的场景,避免产生文化不适。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也有很大差异,教材编写者在对学生活动进行设计时也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例如,英美等国家学生上课经常采取辩论、讨论的学习方式,喜欢合作学习,教材中就不宜设计类似分组竞赛性的练习,学习情境的设置也应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而单元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等也要与当地教学习惯相适应。有些对外汉语教材照搬我国汉语教材的内容,大力宣扬我国的文化在世界文明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容易使一些文化弱势国家的学习者在心理上产生文化压迫感。教材编写者应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价值,换位思考,使用当地受众易于接受的平等话语。教材编写者还应注重避免涉及当地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隔阂和冲突。

(2)导入当地文化因素,还原真实生活语境。对于语言学习而言,在真实语境中发生的真实对话,应用性强,易于为学习者所接受。从国际传播角度来说,受众更容易接受那些与他们本土文化接近的语言内容,而文化差异过大的信息则容易引起误解,甚至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对外汉语教材语言材料的选择应贴近外国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话题让学生运用汉语描述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如使用国际知名度高并成为“中国符号”的事物元素来创设教材场景,如北京、长城、故宫、熊猫和功夫等,这些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外汉语教材中要适当加入与当地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要素。例如,给德国编写的汉语教材,教材编写者在创设对话情境时,可使用柏林、慕尼黑和莱茵河等地名作为主人公的出生地;谈到节日风俗时,教材可以涉及万圣节、圣诞节和啤酒节等;谈论饮食文化时,教材可以涉及猪脚、香肠和姜饼等特色食品。因为,熟悉的语言信息,如人名、地名和传统风俗等能很好地消除文化陌生感,增进文化亲近感。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