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2016-11-11林姝伶

人间 2016年27期
关键词:异同民间故事文化差异

林姝伶

摘要: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作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智慧经验的结晶。中日两国都是民间故事相当发达的国家,两国的各地都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并存有许多类似的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中日两国中相似的几个民间故事,通过其异同点,分析两国民间故事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民间故事;异同;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49-02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化的综合表现,是民间智慧、艺术、知识的结合体,是民众生活和理想的缩影。不同的民间故事立足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承载着并传达着各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交往源远流长,两国的民间故事数量丰富,很多民间故事内容都非常相似,但同时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本文通过列举几则中日民间故事,通过分析其故事的异同,从而理解中日两民族的文化差异。

一、《狗耕田》和《开花爷爷》

《狗耕田》是中国的民间故事,分布流传于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从事农耕的许多地区和民族。其主要内容是:一家兄弟二人,父母过世,兄弟分家,仁慈的弟弟遗产被哥哥全部夺去,只剩下一只狗。后来狗主动去耕田,哥哥就把狗借走替自己耕田。狗不肯耕,哥哥就把狗杀死。死后的狗,被埋在树下,当弟弟摇动树时,会出现大量的金钱,哥哥摇动时出现一些不好的东西。哥哥把树砍掉后,弟弟用砍掉的树枝做成篮子,篮子里每次都会装满鱼。而哥哥将篮子拿去后出现的却是毒蛇,将自己咬伤,最终受到了该有的惩罚。

《开花爷爷》是在中国《狗耕田》影响下产生的日本民间故事,在日本流传很广。其主要内容是:善良的老头子捡到一条狗,狗帮助其挖到了很多金币,邻居的坏老头,强行借走了狗,挖到的不是金币,于是把狗打死。狗的坟头长出一棵松树,善良的老头将其砍下做成磨臼,磨出许多大米。坏老头借去后,磨出大粪,于是磨臼被烧成灰。善良的老头把灰撒在枯树上,枯树开花,老人得到了很多钱。坏老头偷来灰不仅没有使枯树开花,反而吹进武士的眼睛,受到了武士的惩罚。

《狗耕田》和《开花爷爷》的故事相似,都是狗为善良的人带来利益,使其发家致富。而对于恶者,不仅没有给他们任何利益,反而使其受到该有的惩罚。《开花爷爷》继承了《狗耕田》的基本内容,其主要情节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是一样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其人物身份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狗耕田》中,故事的人物身份是两兄弟,由于父母死后,兄弟分家过程中产生纠纷,财产分配不均,老实的弟弟受到欺负,被哥哥剥夺了财产继承权而无力反抗,因其善良的品性,从而得到狗的帮助,一步一步改变生活,走向富裕。而日本的《开花爷爷》故事的人物是善良的老爷爷和恶毒贪婪的老爷爷。善良的老爷爷无意中得到一只神奇的狗,引起邻居家坏爷爷的嫉妒,一步步地进行破坏活动,使善良的老爷爷遭到他的欺负,围绕着善良的爷爷得好报,邻居家贪心的爷爷遭到惩罚开始故事情节的。

中国的《狗耕田》是兄弟之间的故事,而传到日本后却变异成了邻里间故事的《开花爷爷》。这主要与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背景造成的。中国自古以来普遍实行的是财产均分的制度。唐代《户令》:“应分田宅及财务者,兄弟均分。”①在中国,所有的兄弟都平等的享有父母的财产,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狗耕田故事中的哥哥在分家过程中掠夺了本应属于弟弟的财产、违背了这一制度,弟弟受到了不公,于是得到了神奇动物的帮助。而在日本,很长的历史阶段里普遍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家产的制度。次子及以下无权分到任何财产。狗耕田故事中,家时哥哥占有几乎全部财产的做法正好符合了长子继承制度,因此根据日本本土的制度状况,主人公发生了改变,由两兄弟变成了互为邻居的一个善良的老人和一个贪婪的老人。这则民间故事中主人公的不同也正是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财产制度分配的不同性,反映出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性。

二、《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

《斑竹姑娘》是流传在中国四川等地的民间故事。其主要内容是:金沙江南岸一位老妈妈和他的儿子朗巴精心养护竹林,不畏贪婪横暴的土司誓死保卫竹林,与竹子结下了深情厚谊,竹子受感化变成了一位美丽的斑竹姑娘。后来斑竹姑娘又用聪明才智向前来求亲的土司、商人、官吏的儿子们设下难题,战胜了他们,最终和朗巴结婚,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与此类似的日本的《竹取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的物语文学,讲述的是:靠做竹器谋生的老翁在竹节中剖出一个3寸高的小女孩,带回家抚养3个月后,成为美貌的女子并取名为辉夜姬。辉夜姬的美貌传遍各地。5个贵族热烈地向她求婚,辉夜姬提出难题,许诺如果能够她所需要的宝物,便同其结婚。该5个求婚者有的去冒险求宝,有的欺骗弄假,最后都失败。当最高统治者皇帝强求其结婚时,辉夜姬坚决不从,留下不死之药,升上天宫。

《斑竹姑娘》和《竹取物语》内容大致相似,都是从竹筒中出现的女子,都有5个具有权势的少年或者贵公子。两个故事中女主人公都向求婚者设下难题,进行考验。且难题的内容基本一致。最后的结果都是一一拒绝,求婚失败。不同之处在于:《斑竹姑娘》的结局是圆满的。主人公在5个公子求婚失败后,嫁给了种竹子的郎巴,留在人间,二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而《竹取物语》辉夜姬在拒绝了5个求婚者的求婚,面对天皇的逼婚,毅然选择离开人间,升天回到天宫。

故事情节基本相近的两个民间故事,结局却完全不同。其原因还是在于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古代讲究惩恶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的人就应该有好的结果。《斑竹姑娘》中男主人公郎巴善良勇敢,作为农民阶级,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而故事中的5名求婚者,是封建阶级农民的统治者,是恶势力的代表。最终郎巴与竹姬结婚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该民间故体现了中国反封建和礼赞劳动者的风潮,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团圆”大团圆结局有着它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因而被广大的人民所接受并长期流传,从而发展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传统。因此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大团圆的结局较多。《竹取物语》的结局则相对遗憾。辉夜姬选择独自升天。无论是5个贵公子还是位高权重的天皇,都没有得到辉夜姬,对于他们来说辉夜姬是神秘的、虚幻的。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瞬间就是永恒,这种对永恒美才是他们所追求的,这强烈地体现了日本社会受到中世“无常”思想的影响,独特的“残缺之美”“物哀之美”的审美意识。

三、《枣孩》与《一寸法师》

《枣孩》是中国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对儿无儿无女的老夫妇,天天烧香拜佛希望能有一个孩子,后来终于有了一个枣核大小的儿子,因此取名为“枣孩”。枣孩虽小,但是很能干,阿爸赶牛耕田,他就跳到牛耳朵内,给牛引路。阿爸去砍柴,他就跳到扁担上跟着去砍柴。有一年大旱,县官带差役去收粮,由于收不到粮食,便抢走了乡民的牛、羊、鸡、鸭等牲口。枣孩帮忙赶回牲口,党县官知道后,将枣孩抓到公堂,准备对其进行拷打。结果枣孩反过来惩治了县官,扯着县官的胡子打秋千,为乡民们出了一口怨气。

日本的《一寸法师》在日本可谓是家喻户晓,广泛流传。故事的内容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善良的老夫妇,他们每天都向神明祷告,渴望能有一个孩子,哪怕是像手指一样大。后来老婆婆终于生了一个像指头一样大小的孩子,于是取名为“一寸法师”。一寸法师16岁的时候,主动告别父母,来到京城,成为侯爷府内成为一名武士,并常陪伴在小姐的左右。后来,三个恶魔头要抢小姐,一寸法师保护了小姐,战胜了恶魔,还得到了恶魔的宝物魔棒,通过魔棒使自己真正变大,成为一名真正的武士,并迎娶了小姐,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比较《枣孩》和《一寸法师》这两个民间故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他们的出身都相似,都是一对年迈的夫妇,天天祈祷渴望得到孩子,最终如愿以偿。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写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人无子却渴望得到子嗣,这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心理,也是中日两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其次是他们身材都比较小,出生奇异,但同时具备神力。枣孩只有三寸长却能够跳到县官胡子上荡秋千,一寸法师只有指头大小,却能够打败恶魔,拯救小姐。他们都是弱者,却又都是正义的化身,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战胜各种困难,过上幸福的生活。

另一方面,两则民间故事又存在着一些细微的不同,显示差异出中日两国明显的文化差异。《枣孩》中,枣孩孝敬父母,父亲拉牛耕地,他就钻进牛的耳朵帮牛指引方向。父亲上山砍柴,他便陪同父亲去砍柴。《孝经》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百善孝为先”、“孝,德之本也”,枣孩的做法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忠、孝”的贯彻。但在《一寸法师》中,一寸法师远离家乡,离开父母,成为一名武士,并竭尽所能地保护小姐,履行了作为武士的职责,做到了尽忠。日本虽然也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忠孝观”,但是“忠孝”的道德概念在从中国传人日本之后,其内涵随着日本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更加强调以“忠”为本的武士道德,强调对君主尽忠,其重要性远远超过自己的家庭乃至生命,“孝”的概念被淡化。一寸法师的行为,比起尽孝更加发挥了武士道的尽忠的精神。另外《枣孩》中的枣孩是在父母、乡亲受到县官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进行的反抗。县官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们经常对农民阶级征收沉重的苛捐杂税。枣孩的反抗反映了中国封建统治下下层人民的反抗精神,在这一点上也与《一寸法师》中,一寸法师对抗恶魔,有所不同。

四、结语

通过以上举出的几个中日民间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的民间故事有相似的地方,表现出中日文化上的共通性。比如民间故事的结局都是善良的人战胜邪恶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反映出中日两国都坚持“好人有好报”、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思想。同时民间故事中的以小胜大反映出中日两国在面对恶势力方面不屈服、顽强抵抗的精神等。另一方面,中日民间故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同,反映出中日文化的差异性。如中国民间故事的兄弟财产之争转变成日本民间故事中的邻里相争,反映出中日两国在一定阶段内不同的财产分配制度。《斑竹姑娘》中的最终与郎巴结为夫妻的团圆结局到《竹取物语》中辉夜姬独自升天的遗憾落幕,反映出中日两国不同的审美意识。中国自古以来强调团圆、圆满的结局,因此文学作品多以喜剧结局。而日本由于受到中世“无常”思想的影响,多强调残缺之美、不圆满的美,因此日本的民间故事中多采用悲剧或者是略有遗憾的结局形式。其次,虽然日本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提倡“忠孝观”,但是内涵却发生变异,与中国的有所不同。而且在以“忠孝”为伦理的体系,居首位的依然是“忠”。另外,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残酷剥削下层劳动人民,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中国的民间故事中讴歌、礼赞下层民众不畏强权、顽强抵抗的故事比较多,这一点在日本民间故事中少有体现。

民间故事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深刻地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许多民间故事中的原型来源于中国,在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当地特殊的国情相结合发生变异,创作出为日本国民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另一方面,在中日交往的过程中,日本的一些民间故事也被传入到中国,对中国的民间故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民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看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注释:

①刘守华.兄弟分家与“狗耕田” —一个中国民间流行故事类型的文化解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参考文献:

[1]姜丽萍.从狗耕田故事比较中日家庭观念的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刘守华.兄弟分家与“狗耕田” —一个中国民间流行故事类型的文化解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1)

[3]王玲.藏族民间故事《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的类比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08)

[4]马伟伟.从中日民间故事透视两国民族心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5]于长敏.日本民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3)

[6]陈晓雪.日本民间故事的两个特点[J].长江大学学报.2012(6)

猜你喜欢

异同民间故事文化差异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哪双是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