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慎独”思想在青少年网络自律教育中的运用

2016-05-14黄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慎独网络青少年

摘 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群体成为了上网的主体,随之出现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在网络世界中,他律的传统道德模式很难发挥作用,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自律型道德。儒家“慎独”思想强调的是道德自律,它与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空前一致,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将儒家“慎独”思想引入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可以降低其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率,帮助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超越技术对其的“异化”,实现人性的复归;还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高尚的网络道德理想,达到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在借鉴儒家“慎独”思想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青少年群体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提升其网络道德水平。

关键词 慎独 青少年 网络 自律教育 应用

一、青少年群体的网络道德现状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依靠网络,人们在生产、生活以及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说是空前的。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作为最能接受新生事物的一个群体,已成为了目前上网的主力军。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发育不够成熟,逆反心理严重,对是非的分辨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特点使他们极易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迷失自己,出现网络道德问题、网络失范现象。

二、儒家“慎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慎独”最早见于《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和自我修身的手段。它指的是一个人在单独活动、无人监督,做某种坏事可能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道德信念,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其具体包括八个方面,分别是慎隐、慎微、慎欲、慎辨、慎言、慎行、慎始、慎终。也就是说,要隐处自律,注意细节,把握欲望的“度”,谨慎辨析身边事物的是非曲直和自己的言行,做事情的时候要秉持慎重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仅要开个好头,还要坚持到最后,从而谨慎收尾。

儒家“慎独”思想做为我国先贤极力推崇的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在现代社会已鲜有提及。但仔细思量后不难发现,这种道德的自我修养方法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如今的网络社会并未过时,其依然具有自身的合理因素,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慎独”思想强调个体的理性和自觉,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形成道德自律,最终达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法律、道德、规章制度、公序良俗……各种外力林林总总、协调作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外在约束力。在他律的强大监督之下,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整个社会也更加趋于有序。但在网络造就的虚拟社会中,网络固有的隐匿、虚拟、开放等特征,使得传统社会的他律机制很难发挥作用,整个网络社会趋于自由和无序。网络社会的规范更多依赖于主体的理性自觉。“慎独”是儒家自我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试图通过主体的道德自律,最终达到“至德”的理想人格。由此可见,“慎独”的本质是一种自律。这一本质使“慎独”思想可以被青少年群体的网络道德教育合理利用,用以应对当前青少年日益严峻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慎独”作为一种道德建设过程中的理性回归,与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培养在内容上相互统一、在主体意识上相互融通、在目的上相互吻合、在本质上更是高度一致,二者可以极为紧密地契合,这与规范网络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十八大以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明确:“慎独”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立德、修身之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在网络如此普及的今天,非但没有过时,反而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意义。

三、在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教育中引入儒家“慎独”思想的意义

儒家“慎独”思想与青少年群体的网络道德自律教育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在青少年群体的网络道德教育中引入儒家“慎独”思想,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降低青少年群体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率

网络世界没有藩篱,缺少管束,对青少年而言,这是一个可以还原自我、自由呼吸的空间。青少年正处于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稳定。这种相对自由、缺少监督的环境,极易造成各种不够理性、有违公序良俗、不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的行为发生。近年来,青少年群体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频频发生,青少年群体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率节节攀升。

儒家传统的“慎独”思想,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主体的内心制裁,要求主体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则,并借此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断,通过自觉、自愿、自主、自决的行为,达到一种自我约束,最终实现道德自律。在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中,引入儒家“慎独”思想,可以增强青少年网络参与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可以赋予他们更多的理性自觉精神,从而对网络道德规范产生认同,并主动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会让青少年在参与网络时更加自觉地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网络中自觉、自愿地履行规范,而不是千方百计地钻空子,最终降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率,达到自律的境界。

2.有利于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实现人性的复归

与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直接交流的交往范式不同,网络社会中的交往是一种以符号为中介的间接交流。在这种“人—机”交往中,交往活动脱离了时空限制,交往范围与现实社会相比也更加宽广。这种冷冰冰的间接交流会淡化现实社会中直接交往所建立的富含情感的亲切友爱关系,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社会价值理性和道德精神。在半真半假、虚实难辨的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流减少、情感麻木,青少年长期沉浸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个性,迷失了自我。正如网络文明的著名批判者马克思·斯劳卡所说的那样:“技术用某种我们并不总能预见的方式,规定着我们的行为,重新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虚拟、错位的网络社会中,众多青少年迷失了自我和方向,变得感情麻木,正义感缺失,更有甚者,连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都丧失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异化”了上网的青少年,使他们缺失了最基本的人性,变成了技术的奴隶。

儒家传统的“慎独”思想强调道德自觉和道德理性,在任何时刻、任何环境中,都非常重视培养自身的道德责任感。在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自律教育中借鉴儒家“慎独”思想,无疑会及时唤醒青少年群体逐渐沉睡的网络人文精神,引导其关注自身精神家园,加强自身心灵塑造,自觉地将网络道德规范内化到自己的网络行为之中,从而让青少年在数字化、符号化的网络社会中,自觉发展人类道德,重建对于网络社会的责任感,最终在网络社会中实现对技术“异化”的超越,实现人性的复归。

3.有利于树立青少年高尚的网络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是人们修养道德的目标追求,是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正如《中国科学报》早在1995年就曾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就像一条污秽的河流向全世界。网络社会在给人们带来丰富信息和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的滑坡、人性的“异化”。青少年群体正处于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关键期,普遍缺乏免疫力,在虚拟、无序的网络世界中,他们极易受到腐蚀,造成价值取向的庸俗化和低糜化。迷失网络道德方向,缺乏高尚的网络道德理想,是上网青少年存在的普遍问题。

儒家传统的“慎独”思想,强调的是通过主体的理性自觉,达到“至德”的理想人格,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正面的人格价值成分。要达到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必须借助于主体的自觉、自律。将儒家“慎独”思想引入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激励青少年在网络道德实践中严于律己、始终向善,有利于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树立高尚的网络道德理想。

四、借鉴儒家“慎独”思想,拓宽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的途径

1.家庭教育是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的“第一道关卡”

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将儒家“慎独”思想融入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深刻而长远,父母的影响全面而持久,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惯了人机对话,对当面的交流和沟通缺乏信心,失去了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面对这种现实,家庭教育的作用值得关注。父母的榜样示范、言传身教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进而对他们的品德和人格形成过程造成深远的影响。孩子如同一张白纸,父母就是第一位画师。父母如果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在生活中文明有礼、严于律己,那这种熏陶和感染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其形成高尚的品格,最终成长为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人种下善因。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提升家庭的道德品位,发挥父母的表率作用,并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识地运用慎独、自律的思想来引导青少年,使其在道德形成的开始阶段受到正确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保证他们是自心向善,而非迫于外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外力监督薄弱的网络上也能克己自律。

2.学校教育是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教育最主要的途径

重视学校教育,将儒家“慎独”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作为道德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必须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迎接现代文明的冲刷。儒家“慎独”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自然应该被纳入学校的德育教育过程,这样才能提升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入手,通过对“慎独”精神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自律。首先,可以将“慎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提升他们的网络责任感,让他们以理性的眼光看待网络,以负责的态度谨言慎行。其次,还可以将“慎独”思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可以专门对“慎独”思想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让“慎独”思想的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层面,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3.社会媒体教育是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体是“人类身体的延伸”,人类与媒体的联系是天然的。要培养青少年群体的网络道德自律,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利用其强大的感染力,将其开辟成伦理道德教育的新课堂,在其中树立正面形象,加强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另外,还可以利用现在大量存在的德育网站,选择其中较有人气和影响力的,在上面开辟专门的栏目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慎独”思想,以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渗透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自律。

4.同辈群体的影响是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教育最有效的渠道

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它由年龄相近、地位相仿的人组成,这些人兴趣爱好相似,甚至连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也大体相同,而且长期呆在一起,经常交往互动。这种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广泛存在,并对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有自己特定的社交圈,许多青少年遇到问题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却愿意与朋友交流。同辈群体成员可以相互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简单的亚文化交流圈。在这种同辈亚文化圈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儒家“慎独”思想渗透到同辈群体的亚文化圈中,通过提升同辈群体的道德素质来达到让其成员自觉自律的目的。另外,同辈群体中往往有一些核心人物,这些核心人物为其他成员所追随和模仿,他们的言行对群体成员的影响最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如果品德高尚,群体成员很容易争相效仿心存善念;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如果道德素质不高,群体成员也很容易受其影响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可以培养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的“慎独”思想,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使之正确引导群体成员,使其成员能够自觉自律,形成较高的网络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罗红铁.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莉.“慎独”思想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

[3] 李炳元.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刍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8).

[4] 李俊文.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及其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08(7).

[5] 张彦论.网络空间的精神治理与青少年网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7(4).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慎独网络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慎独”的境界
从“慎独”看境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