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公益心发展现状及培养建议

2016-05-14沈贵鹏袁盼盼刘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现状

沈贵鹏 袁盼盼 刘蓉

摘 要 本文以苏南WX市城区14~16岁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初中生公益心为研究主题,通过慈善公益心、人际公益心、环境公益心、科学公益心现状的调查,分别从公益心的积极表现与存在不足两个维度分析初中生公益心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从家庭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了初中生公益心培育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生 公益心 现状 公益教育

我国的公益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希望工程”、“春晖行动”、“中国志愿者日”等公益行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公众的公益理念滞后、公益能力不强、公益文化缺失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承担者,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公益、履行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主题,培育公益心是青少年心理成长、道德成长、社会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驱策个体公益行为的内在机制是公益心,它是一种“谋他人利益、公共利益之心,表现为个体对待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良心、善心、同情心、责任心、仁爱之心、奉献之心等”[1]。公益心表征了个体践行公益的精神诉求,心理学意义上集中体现为爱心,伦理学意义上集中体现为道德情操,公民学意义上集中体现为社会责任。

本项研究选取苏南地区WX市城区14~16岁初中生为对象,围绕慈善公益心、人际公益心、环境公益心、科学公益心等四个方面设计公益心调查问卷,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0份,获得有效问卷2477份。在有效问卷对象中,男性为1256人,占50.7%,女性为1221人,占49.3%;14岁年龄组为832人,占33.6%,15岁年龄组为795人,占32.1%,16岁年龄组为850人,占34.3%。

一、初中生公益心现状

社会生活中公益无处不在,基于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归纳出初中生公益心主要表现在参与慈善活动、人际交往、环境保护、科学创新等方面,下文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慈善公益心——大多数初中生热心慈善活动,同情心、慈善认知有待提升

慈善是基于博爱与仁慈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慈善公益心的基础是“同情心”。在调查问卷中,主要从初中生内在体验和移情作用出发,通过他们对扶贫、助弱等慈善活动的体验与认知,考察他们投身慈善、履行社会责任、奉献爱心等公益行为状况。

城市初中生群体中,少数人对慈善的认知尚有些“模糊”,但慈善公益心总体积极向上,认知取向正确,他们愿意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不仅愿意帮助身边的人,也愿意帮助那些远离自身、素不相识的人群,而更多的人则把慈善行为视为自身的一种社会责任。

数据显示,“同情心”处于低位,在值得同情的情境中超过二成的人甚至没有任何体验,作为一种心理与道德品质,同情心的缺失对人的情感与道德发展非常不利;助人方面,初中生受到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以致出现助人问题上的心理矛盾;针对“骨髓捐献”问题,由于缺乏科学常识和正面引导,近六成初中生出现心理矛盾和行动上的对立。

2.人际公益心——大多数初中生能够助人为乐,集体意识、助人行为有待提升

在人际交往中,公益心体现为一种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利他”关系。在调查问卷中,着重从初中生的“公德”与“利他”等公益行为出发,考察他们的公共行为、助人行为、集体意识,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章守纪等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

城市初中生群体中,大多数人能够尊老爱幼、礼让待人;对服务他人、帮助他人,大多数人能够体验到一种快乐,这种快乐的体验不仅能够让受助者受益,更能够强化与提升助人者的道德情操;在与人分享问题上,尽管调查对象主要是独生子女,但大多数初中生还是能够“与人分享”,这种品质是他们适应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生活、形成合作能力的心理基础。

初中生人际公益心存在的不足是:在涉及集体利益问题时,近半数的人没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没有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有机融合起来,少数人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在助人问题上,初中生并不缺乏热情,但由于受一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超过半数的人对陌生人的求助持有疑虑,以致影响助人行为,甚至有人持有不帮助陌生人的态度;面对自己不太喜欢的同学时,超过半数的人不能很好地处理知、情、行的关系,由于情感原因导致助人行为的矛盾与纠结,有的则表示不愿帮助自己所不喜欢的人。

3.环境公益心——大多数初中生热心环保,环保意识、参与能力有待提升

环境是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培育初中生环境公益心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在调查问卷中,主要从初中生的环境意识、环保态度、践行能力以及关心环境的价值观与责任感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

绝大多数城市初中生能够关心环境公益问题,当出现诸如“拧紧水龙头”之类生活中的事件时,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履行自身的公益责任;在这一群体中,绝大多数人能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这说明他们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晰;当遇到危及环境与公共卫生的事件时,大多数人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设法制止那些对环境的不友好行为,对于14~16岁初中生来说,有这样的环境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相比之下,尽管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知与行显然有一定的脱节,当遇到具体问题时,有95%的人可能因为赶时间、抄近路等原因而出现对环境不友好的行为;在是否参与环保组织问题上,多数人表现为“心理纠结”或“不愿意”,可能因为初中生对这样的公益组织不甚了解,或者是怕影响学习而不愿参加这样的组织;由于许多初中生参与环境公益活动的机会较少,环境公益能力的形成也相对滞后,在涉及环保宣传活动的策划方面,大多数人表现出来的“不知”和“无能”就是证明。

4.科学公益心——大多数初中生具有科学认知,参与热情、身体力行有待提升

科学公益心体现在节能减排、合理消费、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问卷调查中,主要从初中生对科学与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以及运用科学知识中体现的公益精神等进行考察分析。

绝大多数城市初中生相信科学发展与人类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即“科学造福人类”,说明他们对科学公益的认知是清晰的;在正确的认识导引下,大多数初中生也积极寻求用自己的智慧、科学的方法服务周围的人,尽管部分人尚未体现在行动中,但他们思考过这类问题,从而为将来的科学公益行为奠定认识基础;在科学认识引领下,当面对诸如“迷信活动”这样违背科学的情境时,大多数初中生表示能够以科学的立场付诸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初中生追求科学的精神。

不可否认,初中生对科学公益的认知渠道存在偏差,大多数人还仅限于教师、书本、影视,属于间接认知,而基于行动体验的直接认知很少;在科普宣传方面,作为宣传者主动参与科学公益活动的人数不足四分之一,而从未参与该类活动的人接近半数,初中生参与科学公益活动亟待加强;“参与热情”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初中生科学公益心的不足,其中参与热情较高者不足三分之一,更多的人属于缺乏热情者,对科技活动缺乏热情会降低科学公益活动的参与度,不利于科学公益心的发展。

二、初中生公益心培育的建议

初中生公益心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的方式是综合的,一些学校和社会组织已开始在公益教育实践层面进行尝试。2011年初,北京市中小学开始试点《志愿服务手册》,其中,小学教材名为《学做志愿者》,中学教材名为《践行志愿者》[2]。公益心的培育既是面向个体的“个人行为”,也是面向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全方位地实施公益教育。

1.家庭层面的公益心培育重在示范

调查表明,许多初中生公益行为上的不足与家庭教育直接相关,因此,公益教育应当从家庭做起。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长的行为示范对公益心的培育至关重要,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中,父母的公益修养、公益意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公益行为,父母的示范作用可能形成一种家庭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初中生公益心的成长。

2.学校层面的公益心培育重在策划

学校是培育初中生公益心的主要活动场所,学校教育的最大优势是能够策划具有明确意义的公益教育活动,调查表明,初中生公益心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与学校组织的公益教育活动息息相关。通过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发公益教育课程、开展公益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参与公益、热心公益、奉献爱心等方面的素养。

3.社会层面的公益心培育重在参与

公益活动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活动,调查表明,初中生公益认知、公益能力、公益精神是在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作为适应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公益心的培育关键在于引导初中生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等精神内核。社会公益教育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是培育初中生公益心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沈贵鹏.公益教育:一个亟待拓展的领域[J].思想理论教育,2013(10下).

[2] 王珺.北京市中小学校试点《志愿服务手册》[N].中国教育报,2011-2-25.

猜你喜欢

初中生现状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