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公平的意义与对策

2016-05-14杨志超李凡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

杨志超 李凡

摘 要从长远来说,保证教育公平是推进社会公平的根本手段。面对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衡的现状,我国相关部门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公平的意义,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通过搭建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平台等形式,推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从而缓解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开始发生变化,社会资源往一部分地区倾斜,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城乡的贫富差距,使我国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战略方针也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效率与公平并重”。从长远来说,保证教育公平是推进社会公平的根本手段。然而,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教育公平的推进,并将教育公平作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但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问题仍然非常严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抓住教育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型的机遇,推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对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分析

在战略层面,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首次以报告的形式将教育公平确立为我国的国策。随后,教育公平的概念多次在国家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议中有所体现。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2013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教育均等化。各省级相关部门为响应中央的号召,也纷纷出台推进教育公平的相关政策。

在实践方面,第一,为保障基础教育的公平,我国大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体系[1]。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为中西部教育投入超过500亿元,这些资金除了用于改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基础设施,还用于给予当地教师补贴,以及用来开展中西部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给予师范生一定的减免,鼓励大学毕业生进入中西部中小学任教[2]。第二,为了推进区域化的教育公平,国家给予贫困地区几百亿的拨款,专门用于学校设备升级,使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拥有足够的教室、桌椅、图书等,同时改善学校的宿舍,满足学生和教师基本的生活需求。第三,为了推进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国家建立了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学费减免、学费贷款、路费补贴等等,避免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中断学业[3]。目前,国家已经为这类学生提供了过千亿的政策性补贴。第四,为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推进城乡的教育公平,国家进一步扩大高校对于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2013年,在实施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的22个省市中,农村户籍学生的重点高校录取率达到总录取人数的7.2%,达到27.8万名。同时,我国也对乡村教师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贴,积极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在当地参加高考,目前已有近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公平的意义

1.教育信息化推进了教育渠道的多元化

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除课堂教学以外更多形式的教育渠道,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更加多元、更加便捷的平台,教育信息化使学生与教师的教学形式在传统单一的人与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形成了人与机器、“人-机器-人”的教学形式,且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新的现代化的教学形式也将出现,如人与物的教学形式,等等。这种教育资源获得渠道的多元化,将使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学校和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依据自身状况选择更加高效的教育渠道,从而推进教育公平。

2.教育信息化推进了各地教育资源的共享

教育信息化能够推进各地教育资源的共享,充分促进教育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利用网络平台,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能够在任何一个能够连接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网络课堂的学习,接收文化知识。随着移动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网络已经在我国普及,这为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提供了硬件设施的准备。好的教育资源往往都是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通过传统的教学形式,只有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才能接收名师传递的信息和知识,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只能拥有相对薄弱的教育资源。而教育信息化使欠发达地区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听名师的课,获得与发达地区相等的教育资源,这就大大促进了教育公平。

3.教育信息化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没有条件实现小班授课,大部分的班级都拥有几十名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给学生发问和回答问题的时间也非常有限,而这一部分有限的时间往往被个性活跃、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霸占”了,长期持续会从某种程度上打消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拉大差距。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第二课堂”,为他们建立了课堂之外的联系,为性格相对内向、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供了向老师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请教、交流的平台,老师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依据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给予不同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使基础相对差的学生能够逐渐找到自我提升的方法,从而推进同一班级内的教育公平。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阻力

1.不同地区信息化观念的差异

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使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信息时代的到来。然而,相对于其他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小的。这也导致我国信息化观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居民往往有着较强的信息化观念,这也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农村居民的信息化观念相对薄弱,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的影响也是相对小的。

2.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差异

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的地区差异,财力雄厚、人才集中的一线、二线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先进、完善,而偏远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就比较落后。如经济发达城市学校的数字化显示设备整体要比其他地区的分辨率高。

3.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

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区域差异,信息技术人才的区域分布也存在显著的不平衡,因此,不同地区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进程也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如基于网络平台的教育资源共享往往处于一个相对的范围,面向一个城市或某个特定群体,而不是面向全国。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城市的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等等。

四、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1.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观念

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目前还处于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观念是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第一步,只有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其他领域的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观念,才能使我国在目前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涌现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创新方案,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价值最大化。

2.建立信息化教育理念

在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相关人士要时刻将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三个概念联系起来,在发展教育时,不能忘了信息技术的提升。只有拥有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不要闭门造车,努力整合各方资源,主动向教育落后的地区倾斜,才能有效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的教育公平。只有三者相互适应,共同进步,才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进步。只有让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有了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才能为经济、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共享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3.完善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平台是一项复杂宏大的工程,必须以政府为核心,整合各方资源,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搭建与完善,使全国范围内的学习者都能利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获得自己需要的课程、文档等相关的教育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资源配置动态化、网络访问便捷化,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查询、上传、更新等功能,保证了学习资源利用的及时性和教育资源的有用性[4]。

如人大附中推出的基于“网上远程授课”与“当地课后辅导”相结合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教育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学生提供人大附中的直播课程和由当地学校老师针对课程内容组织进行讨论、答疑等教学活动的相关视频。这样就实现了网络教育的另一种形式的互动与交流,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网络教育资源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缺陷。

4.建立名师讲堂共享资源库

目前在线教育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真正系统的有品质的网络教学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在互联网上,每天都有人上传大量的教学视频,信息膨胀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习者的搜寻成本,而依据低质量的、不系统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必然降低学习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学习者时间的浪费。因此,只有提升网络教育资源的品质,才能降低教育信息化的“副作用”,真正实现教育的高效性,推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应积极重视,加大投入,建立名师讲堂共享资源库,通过立项的形式组建网络视频课程建设团队,定期推出名师课程。

5.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教师队伍的素质差距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差距体现在各个层面,如城乡教师队伍的素质差距、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差距等等。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或者资金实力较强的学校,在拥有较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往往能够为教师队伍提供较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而教师队伍整体的高素质也使教师有更强的危机意识,有着加强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的动力。而经济落后的城市,或者实力相对弱的学校,则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参加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这最终也拉大了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而网络平台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能够让教师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同时也不受地域限制,能够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够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教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与理念,一方面能够发现自身与其他教师的差距,提升学习与进步的动力;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从而从师资力量上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进程。

6.建立物联网的教育共享资源

对于社会变化的快速反应,对于现实场景的图像化、视频化,都是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也要注重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点。教学视频的制作者除了要结合学习者的反馈意见,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提升教学内容的品质,实现教学内容的时代化,体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物联网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进行学习,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相对少,而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往往难以获得对于先进技术、先进方法的认知渠道。而利用物联网,对于现实世界的高新科技现象进行跟踪拍摄,并进行专业的解读,上传到教育共享网络平台中,能够让各地的学生通过教育共享网络平台了解外面的世界,看到先进的技术与文化。如在生产车间、植物大棚中安装物联感应装置和摄像头,使学习者能够实时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植物的成长过程,更加直观地提升教学与社会发展关联度,同时也使城市学习者能够观察植物的成长,使农村学习者能够了解产品的生产环节,有效推进教育公平[5]。

参考文献

[1] 李姗泽,范亮.信息化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

[2] 怀宇,李景丽.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12).

[3] 周欣.浅谈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4(8).

[4] 陈耀华,陈琳.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公平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5] 陈耀华,陈琳.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更高层次教育公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