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探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习惯

2016-05-14叶良铨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问题串创设情境探究

叶良铨

摘 要:一个数学定义、一个问题出现必须有它的产生过程,它应是来自学生探究的结果,是自然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刻的,数学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巧设问题串是递进式探究教学最有效的手段.基于探究的数学教学是多元的,开放的,培养探究的教学设计是灵活的,点面结合的,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优秀传统的发展,理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习惯.

关键词:探究;创设情境;问题串;解题途径

“一个好的教师让人发现真理,而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这是刊登在2011第11期《数学通报》上钱学森对他的中学时代数学老师傅种孙先生高度评价后的总结.傅先生等诸多教师教学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关注“探究”.那么,当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开展探究性教学呢?在开展探究教学中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这一年的课题研究中得到的几点思考,与同行共勉.

1 探究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事物能让学生忘乎所以、乐此不疲.在新课导入时,创设让学生感兴 趣的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但创设问题情境不能忽略数学的本质,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从学生真实问题和经验出发去创设教学情境,又要关注数学对象的本质与学生个体认识的实质性上加以揭示,这样学生就乐于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与其他同学分享,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去观察、去表述、去思考、去感悟……

案例1 几何概型的导入

情境1:若A={1,2,3,4,5,6,7,8,9,10,11,12},从A中任取一个数,则这个数不大于4的概率是多少?

情境2:若A=(0,12],从A中任取一个数,则这个数不大于4的概率是多少?

情境3:在距离12米的两点间挂一灯笼,使得灯笼距两端的距离都不小于4米,求此时的概率?

情境4:一个路口的红绿灯,红灯的时间为30秒,黄灯的时间为5秒,绿灯的时间为40秒。当你到达路口时,看见绿灯的概率是多少?

情境5: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则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是多少?

2 探究在定义教学中的应用——定义教学要有探究定义产生的过程

高中的数学定义的教学常用灌输式的教法,是一种“去数学”的强塞,学生对突然出现的新定义听得云里雾里,颇有一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之感。我认为一个数学定义必须有它的产生过程,它应是来自学生探究的结果,是自然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刻的,数学的.

案例2 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

师:客观世界中,“倾斜”往往与危险、破坏相联系,但也有例外,比如,比萨斜塔是倾斜的,然而展示给人类的却是奇异之美.好么,我们该怎样刻画其倾斜程度呢?

生1:用角度来刻画。

师:用哪一个角度来刻画?

生2:比萨斜塔与地面的夹角.

师:也就是线面角,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3:比萨斜塔与坚直方向的夹角.

师:那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的直线,其倾斜程度不同,对于一条直线而言,哪些角可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

生4:与x轴所成的角.

生5:与y轴所成的角.

生6: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

生7:与y轴正方向所成的角.

师:那么,如何定义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的角才合理呢?

这样的倾斜角定义的教学(从以上四个中任选一个),才是自然的,才是源自于学生探究的,对于教师只要在不严谨处加以纠正就可以了.

3 探究在解题教学中的应用——解题教学应注重探究解题途径的过程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数学教师,如果“把分配给他的时间塞满了例行运算来训练他的学生,他就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妨碍了他们的智力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以一道有意义而又不复杂的题目去深入探究,引领学生由题目的结论出发,确定解题目标,由目标去探寻成立的条件,也可以从题目的各个侧面引导学生深入发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种想象空间,以展示学生的思维、个性和才华,从而让学生通过这道题目,如同通过一道大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思维天地.

案例3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l:y=kx+2与抛物线y=2x2交于A、B两点,抛物线上有一点M,使得B,M,A三点横坐标成等差数列,过点 M作抛物线的切线m,求证:l∥m.

师:首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生:证明过点M的切线m平行于l.

师:很好,怎么证明两直线平行呢?

生:如果有办法证明它们的斜率相等就可以了.

师:直线l与直线m的斜率能否表示出来?怎么表示?

生:由l的方程y=kx+2得:k1=k;m的斜率等于函数y=2x2在M处的导数,即:km=(2x2)'│x=xM,

通过联立 得:x2-kx-2=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M==,又因为:y'=4x,所以km=(2x2)'│x=xM= 4×=k,所以:k1=km=k,即:l∥m.

师:太好了!这样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

4 巧设问题串,是递进式探究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基本策略,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零散的,没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就很难达到高效提问的效果.基于问题串的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以所设计的问题串为主线,在问题串的各个问题中详略得当地展开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思考、交流、合作与探究.在问题教学中,一个个小问题把知识连接起来,一条问题串就是一条知识线.

猜你喜欢

问题串创设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