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IPad进入高等教育的思考

2016-04-25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习效果

杨 娟(成都文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关于IPad进入高等教育的思考

杨娟(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针对20篇研究iPad在高等教育中作用的文章进行分析,目前对iPad在高等教育领域实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许多高等教育服务供应商都渴望尝试通过使用这种移动技术建设更为完备的服务体系;学生对在教育领域使用iPad大多为积极和感兴趣的,但教师及学者们大多抱持怀疑的态度;不同受众者对iPad的运用方式不同,在教育方面,大多将其作如下用途:访问课程资源和图书数据库的工具,记录的笔记本,通信工具,演示或投影设备、在线评估工具;iPad被发现用于学生学习材料的载体上是有用的,但对其学习成果的关联性尚无定论。

【关键词】iPad 高等教育 学习效果

自从苹果公司在2010年发布iPad以来,平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使得很多企业和服务供应商开始思考如何利用iPad更好地进行企业营销和服务。在教育领域,服务对象为对新技术最为敏感的年青一代,平板的大行其道对教育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学校开始使用iPad作为其内容传播的载体,这种风气也逐渐蔓延到了高等教育领域,根据2013 年MobiThinking的调查显示,在苹果应用商店中,有超过20000个教育类软件可供下载,说明不少教育内容服务商已经在移动平台中做出了很多尝试。那么在高等教育领域使用新兴移动技术到底是一场革命还是仅仅是一场炒作?

一、基于20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样本分类

20篇论文①的研究方法都处于探索阶段,这些研究都普遍采用调查问卷或采访的方式进行。其中,个案研究是在一个班级使用iPad做前后对比。采用访谈、观察和记录的数据收集方式,9篇文章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式,7篇文章采用了定性分析,4篇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式。详情如下:

个案探讨:10篇;实验:4篇;多个案例研究:2篇;设计实验研究:2篇

20篇论文研究分类如下:

其中12篇只调查了学生;

其中4篇仅调查了教师和学者;

其中4篇既调查了学生也访问了学者。

在这20篇论文中16篇为美国本土的调查,2篇为澳大利亚,1篇为加拿大,1篇为菲律宾。调查年龄从21岁至30岁,学生样本为12名至224名。

二、调查综述

学生对使用iPad进行学习普遍持有积极态度(Brand 等人,2011;Kinash,Brand和Mathew,2012;Perez,Gonzalez,Pitcher&Golding,2011; Rossing,Miller,Cecil&Stamper,2012;Wakefield&Smith,2012);

尽管发现iPad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Kinash等人,2012),但同时也发现,其可能会分散学习注意力(Wakefield & Smith,2012);

学者们与学生不同,普遍抱持更为复杂的态度,再一想涉及iPad的三年的医学研究中,学者们虽然对iPad及其应用软件表示兴奋的态度(Hill,Nuss,Middendorf,Cervero & Gaines,2012),但根据一份对22名学者的调查研究,不少学者持有不太积极的态度(Link,Sintjago和McKay,2012);

在一份跨越不同学科的调查中(Gong和Wallace,2012)发现,使用效果与学科相关性、应用软件体验息息相关。

三、使用移动平台进行学习的必要性

根据世界知名调查公司尼尔森在2010年针对400名用户的调查数据显示,65%的iPad使用者为男性,63%的使用者年龄在35岁以下。这个调查数据显示将iPad的合理引进高等教育有其可行性。从iPad诞生之初开始,就有许多教育服务供应商已经开始探索如何使用移动客户端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最早对使用移动平台在教育领域中作用的评估描述出现在2007年Dorman的论文(2007)中,他提到:

“knowledge,power,and pro-ductive capability will be more dispersed than at any time in our history—a world where value creation will be fast,fluid,and persistently disruptive,a world where only the connected will survive.”

(数字世界中,知识,能力,生产力将会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分散,在这个世界里,创造价值将是迅速的,流动的,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的世界才能生存)这里提到的互联的世界不受物理空间或时间的限制。其实这一言论与2003年O’Malley论文中的陈述不谋而合:

“...the learner is not at a fixed,predetermined location...the learner takes advantage of learning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mobile technologies.”

(学习者不是在一个固定的、预先设置的位置学习,学习者能利用更多的通过移动技术提供的学习机会学习)以上两段论述,都证明移动学习的无缝方式能让学生接受教育更灵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经验。

2011年,Johnson,Smith,Willis的《The New Media Consortium》中提到新的观点,认为比起传统教育方式而言,移动平台在个性化定制教育方面的优势无可比拟。

学生的体验。在20篇被调查论文中有16篇针对学生进行了采用。这16篇中都显示出iPad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Brand等人,2011; Diemer,Fernandez 和 Streepey,2012;Fontelo,Faustorilla,Gavino 和 Marcelo,2012;Perez 等人,2011);虽然学生积极使用iPad来进行学习,但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使用iPad后能提供更好的学习效果(Perez等人,2011);在一份调查中,学生表示并不相信是因为依靠iPad获得的学习成绩(Brand等人,2011);而在另一份使用一种名字叫做” eTextbook” 的平板应用软件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未有任何影响;而相反的结论则出自一份针对209名学生的调查(Diemeret等人,2012)发现大量使用iPad与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呈正相关。

调查中学生认为iPad的功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可以提供即时访问丰富学习资料例如视频网站,谷歌学术等的工具(Alyahya和Gall,2012;Fontelo等人,2012),能让学生接触到某个知识点更具体的学习和评估材料(Hahn和Bussell,2012;Robinson,2012;Rossinget al,2012;Wakefield和Smith,2012),而三篇论文显示其最大的作用在于信息的搜寻作用(Alyahya 和Gall,2012; Geist,2011; Wakefield 和 Smith,2012)。

在团队合作中,iPad能帮助他们在集体陈述使用PPT、视频和照片时提供帮助,能更好地表达自我观点(Alyahya和Gall,2012;Hahn和Bussell,2012;Mang和Wardley,2012;Sloan,2012),同时,能帮助他们在团队合作项目中交互资料,联系和收集信息,从而提高合作效率(Alyahya 和 Gall,2012; Geist,2011;Hahn和Bussell,2012;Kinashet al,2012;Mang和Wardley,2012;Rossinget al,2012)

有几篇论文中都表示iPad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行为中分心(Kinash et al,2012; Robinson,2012; Rossing et al,2012; Wakefield 和Smith,2012)。在一份76名学者和学生的调查中(Gong 和 Wallace,2012),53.9%的人认为移动设备上的娱乐性远重于教育作用。在与之相反的另一份调查中(Geist,2011),学生宣称他们在使用iPad学习时,并未分心。从以上结果显示,在高等教育环节使用iPad仍然是探索性的。

四、学者和教师的体验

相比起学生而言,学者和教师在对于iPad在高等教育中的使用的态度更为谨慎。虽然一部分文章显示出了他们对应用iPad有一定兴趣((Hill等人,2012),并且也探讨了在课堂上使用iPad的可能性(Hargis等人,2013; Link等人,2012;Rossing等人,2012),认为iPad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工具,能在课堂上方便和快速访问相关资料,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Gong 和Wallace,2012;Yeung和Chung,2011),但也有不少反对声音。例如认为iPad可能会导致学生课堂上分心,而不会认真听从教师讲课(Geist,2011; Gong 和Wallace,2012),也有教师担心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拥有iPad,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正确使用iPad来满足教师要求。因此,他们认为必须要确定iPad在课堂上的作用和使用的范围,以避免注意力分散。

根据一篇论文所述(Yeung和Chung,2011),只有很少的学者在教学行为中使用iPad:20%的被访学者定期使用,30%的被访者使用过很少的次数,50%的学者从来没有尝试过。而另一篇19名被访者的论文显示(Lindsey,2011),仅有37%的被访者表示使用过iPad作为教学工具,学者们使用iPad的主要目的是学术行为:例如查看邮件,投票,会议提醒和在线阅读。

五、教育应用软件对于教学的作用

在20篇论文中,针对移动平台中的教育应用软件的谈论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方面是针对iPad自带的标准程序,例如邮件、网络浏览器、ibook的功能。例如解剖学的学生可以使用在线视频帮助学生。另一个方面是可以在苹果商店下载的教育类应用软件。针对这些软件,学生们普遍认为非常有用(Robinson,2012;Diemer等人,2012; Wakefield 和 Smith,2012),但同时学生也提出这些应用软件并非与他们的学习要求完美契合,他们非常希望能自己开发相关软件适应学习需求(Hahn 和 Bussell,2012)。

学者和教师们的看法却不大相同,他们认为课堂上不能允许使用第二种应用程序,因为这些应用程序的可靠性没有获得正式评估(Yeung 和Chung,2011)。在这些研究中,很少有研究针对特定的应用程序。

六、对iPad及教育类应用程序的技术要求

在这20份论文中,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都表示iPad的性能和大小是便于使用的。学生认为iPad的尺寸大小非常便于灵活使用(Alyahya 和 Gall,2012; Rossing等人,2012)。学者们对iPad的态度更为怀疑,例如,Yeung and Chung(2011)的论文中表示iPad的技术在课堂上使用可能还言之过早,尤其是至今仍然缺乏一个自上而下的大学中应用的相关政策。在这份报告中,他也列出了在大学中使用iPad的各种挑战和技术问题。另外也有一些学生对其不稳定的应用程序和链接提出了看法(Rossing等人,2012)

学者和学生都提出了关于对应用程序花费的担忧,而且软件更新速度太快(Gong和Wallace,2012;Rossinget al,2012;Sloan,2012),作为用户又无从辨别其价值是否足以值得安装。

总体而言,研究显示对人们对iPad应用程序的兴趣很大,但针对教育软件的实际应用仍然处于探索期。首先,绝大多数的研究只针对iPad的预装程序;其次,iPad可以下载的应用程序并没有专门针对大学课堂为基础的设计,也没有学习成果的比较研究。

七、结论

本文针对20篇研究iPad在高等教育中作用的文章进行分析,调查显示,目前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这些研究中一部分对使用iPad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示出积极的态度,但无论是从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角度上,都经不起推敲。首先,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领域,而在这些研究中,仅仅涉及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术领域的使用,而对于iPad可能涉及的教育其它方面未有研究;其次,在使用iPad运用于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上,结论模糊,甚至文章与文章之间相互抵毁,并没有明显证据表明iPad的运用能极大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效果;再次,文章虽然显示iPad成为增强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工具,但研究对增加iPad使用与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并未有结论;第四,目前并未有严格基于教育实践后研发生产的与大学课堂相关的软件,其教学效果也未经过严格评估;第五,绝大部分相关研究关注学生的使用感受,而忽视学者的使用习惯和体验,对于诸多大学教师而言,可能更难以接受的是从讲台上的圣人到站在一旁的向导这个角色的转变。

那么为什么不少文章对于在高等教育中使用iPad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呢?笔者猜测这与刻意引导有关:第一,许多高等教育服务提供商热切地希望尽快采用这项新技术,并积极引导针对iPad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第二,这对移动平台生产商有利;第三,软件制造商也希望能通过此类宣传获益。

近一百年来,教育技术在不断进化和发展,毫无疑问,这是高等教育领域持续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使用移动平台技术的进一步探讨,将会促使高等教育部门从被动到主动,从保守到创新。

【责任编辑:蒋林欣】

注释

① 本文基于以下20篇论文的分析。

参考文献序号抽样程序关键结论1两组对照:21人使用iPads,28人不适用iPads更多的应用iPad与学生课堂表现相关,但与最终成绩无关。对在高等教育中使用iPad抱持正面态度2对135名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对高校教育中使用移动技术有正面评价,但并不确定这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不同。3对18名学者,1名学者主管和2名学者雇员经过4个月的观察iPad可用于专业发展上,能够节约时间和资源430名学者数据通过在线表格的收集全部援引自第三方报道。认为iPad缺乏由台式机和笔记本切换到iPad上的相关软件,存在费用和技术壁垒

5 对135名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许多学生发现应用程序容易且有用,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会分身,没什么用6 学生使用iPad十周后(直接观察,通过表格、访谈) iPad能改变课堂互动模式,快速获取资料,更高效的团队工作;学术调查发现iPad容易分心,但学生不承认他们分心7 调查50名医学专业学生 iPad对于处理低网速和技术障碍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发展中国家使用8 对209名学生的群体调查 iPad的使用水平与学习水平有相关性9 对12名已经毕业学生的访谈观察 iPad的使用容易接受,更容易获取资料、记笔记、照相、演示10 对22名学生的结构化访谈 学者对于创新的教学表示欢迎,同时表示担忧,iPad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容易走神和分心,应用程序未经过评估11 对76名学者和学生的调查 方便通信,增强学习动力,但容易导致学生分心,应用程序更新速度快容易过时12 对19名使用iPad的学生的观察及在线调查 学生使用iPad记笔记和搜索,表示出对大学图书馆应用程序的需求13 对9名学者及36名大三的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 使用iPad能帮助学生更有耐心的获得信息14 三组对照比较 iPad的使用有益于学生发展,增强解剖学教学的效果和效率15 50名学生参加的12节课程观察 优点:快速获得信息,替身学习和发展学生的读写技能;缺点:导致学生分心,并且不认为与学习效果相关16 8名学者参加的使用iPad授课的课程实验 有利于:获取信息,分享与合作,创新,学习风格和喜好,方便性17 26名学生使用eTextbook软件的观察 电子书:使学生学习更加容易,容易愉快学习,应用程序花费不合理18 观察三个班级,与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和评估 iPad能:支持互动、合作、实验学习和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可能导致学生分心19 与224名学者的访谈和问卷调查 认为对专业学习有帮组,技术上可能存在阻力20 47名使用iPads持续4至6周时间的学生的调查 96%的学生相信iPad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91%的学生表示在今后学习中会使用iPad

[1]Perez,O.A.,Gonzalez,V.,Pitcher,M.T.& Golding,P.(2011).Work in progress: analysis of mobile technology impact on STEM based courses; specifically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in the era of the iPad.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8th ASEE Annu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Vancouver,BC,Canada,June 26-29,2011.

[2]Brand,J.,Kinash,S.,Mathew,T.& Kordyban,R.(2011).iWant does not equal iWill: correlates of mobile learning with iPads,e-textbooks,BlackBoard Mobile Learn and a blended learning experience.

[3]Lindsey,J.L.(2011).Leading change: “going green” with iPa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Humanities& Technology,1,2,10–16.

[4]Yeung,M.& Chung,H.(2011).iPEP talk: pedagogical conversations from The iPad Exploration Project.

[5]Kinash,S.,Brand,J.& Mathew,T.(2012).Challenging mobile learning discourse through research: student perceptions of Blackboard Mobile Learn and iPads.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8,4,639–655.

[6]Geist,E.(2011).The game changer: using iPads in college teacher education classes.College Student Journal,45,4,758–768.

[7]Fontelo,P.,Faustorilla,J.,Gavino,A.& Marcelo,A.(2012).Digital pathology—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in lowresource countries.Analytical Cellular Pathology/Cellular Oncology,35,1,31–36.

[8]Diemer,T.T.,Fernandez,E.& Streepey,J.W.(2012).Student perceptions of classroom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using iPads.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1,2,13–25.

[9]Alyahya,S.& Gall,J.E.(2012).iPads in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students’ attitudes and experienc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Hyper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

[10]Link,A.,Sintjago,A.& McKay,M.(2012).“Geeking out” with iPads: undergraduate instructors discuss theirexperience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a large-scale tablet initiative.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in Corporate,Government,Healthcare,and Higher Education.

[11]Gong,Z.& Wallace,J.D.(2012).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Pad and other M-learning technologies: exploring students’view of adoption,potentials,and challenges.Multiple Literacies in the Technical Editing Classroom: An Approach to Teaching,13,2,2–29.

[12]Hahn,J.& Bussell,H.(2012).Curricular use of the iPad 2 by a first-year undergraduate learning community.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48,8,42–47.

[13]Hill,J.,Nuss,M.,Middendorf,B.,Cervero,R.& Gaines,J.(2012).Using iPads to enh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ird-year medical clerkships.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in Corporate,Government,Healthcare,and Higher Education.

[14]Mayfield,C.H.,Ohara,P.T.& O’Sullivan,P.S.(2012).Perceptions of a mobile technology on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anatomy laboratory.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6,2,81–89.

[15]Robinson,R.(2012).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a new millennium: the implications of iPad technology in instructional settings.Paper presented at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ac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6]Rossing,J.P.,Miller,W.M.,Cecil,A.K.& Stamper,S.E.(2012).iLearning: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perceptions on learning with mobile tablets.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12,2,1–26.

[17]Sloan,R.H.(2012).Using an eTextbook and iPad: results of a pilot program.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41,1,87–104.

[18]Wakefield,J.& Smith,D.(2012).From Socrates to satellites: iPad learning in an undergraduate course.Creative Education,3,5,643–648.

[19]Hargis,J.,Cavanaugh,C.,Kamali,T.& Soto,M.(2013).A federal higher education iPad mobile learning initiative:triangulation of data to determine early effectiveness.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39,1,1–13.

[20]Mang,C.F.& Wardley,L.J.(2012).Effective adoption of tablets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 trial of iPads in university classes.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novations in Practice,11,301–317.

★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杨 娟,讲师,成都文理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

收稿日期:2015-07-0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6)01-111-6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学习效果
基于信息化教学学习效果量化的课程考核研究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小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良方——良好英语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