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的调查与研究

2016-04-25邓秀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调查校园文化

邓秀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的调查与研究

邓秀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通过对几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的调查,了解问题之所在:物质文化丰富,精神文化匮乏;对大学精神价值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要想充分发挥大学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抓住两个“主体”和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大学精神等方面入手,培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大学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基本情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主导作用,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更充分地发挥大学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笔者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关于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调查,分别对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和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六所院校进行了调查和访谈。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8份,回收率达到93%,这主要感谢各高职院校老师的支持。其中男生123人,占总数的12.04%,女生435人,占总数的77.96%。大一学生231人,占总数的41.40%,大二学生221人,占总数的39.61%,大三学生106人,占总数的18.99%。

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一)问卷统计

本问卷共设计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关于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调查,一共有20道题,其中题3 和20是多项选择题,其余题是四选一的单选题。内容涉及校园网络文化、学校硬件景观设施、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精神的主体等方面。统计结果如表1。

(二)问卷分析

通过表一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现状如下:

表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的问卷统计数据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现状

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调查发现,同学们均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校园物质文化

对于“对于学校硬件景观设施的建设情况,你认为”,63.44%的人认为这方便比较差,33.87%的人认为一般,1.61%的人认为较好,只有1.08%的人认为好;对于“你认为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24.19%的人认为场地紧张,往往需要打消运动念头,开放时间太短,没有运动的时间或习惯,46.24%的人认为无所谓,18.82%的人认为想活动时一般能找到地方,只有10.75%的人认为基本够用。

(2)校园精神文化

对于“你怎样评价学校里的各种学术讲座、论坛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只有3.23%的人认为满意,数量多质量好,感觉对自己帮助很大,25.27%的人认为基本满意,质量好但数量相对偏少,42.47%的人认为一般,数量多但质量有待提高,29.03%的人不满意,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不能满足同学求知需求;对于“你认为学生社团对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建设所起的作用”,36.02%的人认为作用很大,43.01%的人认为作用不大,15.05%的人认为没有作用,有5.91%的人认为有副作用;对于“你是否参加过学校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有6.99%的学生选择活动有意义,经常参加,16.13%的学生觉得活动意义性不强,都是例行活动,没参加过,60.22%的人认为部分有意义,偶尔参加,16.67%的学生感觉内容枯燥,不愿去参加;对于“你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20.97%的人认为能促进交流,积极影响,26.88%的人认为能接触文化前沿,跟随时代潮流,30.65%的人觉得通过网络文化的大众性,走出象牙塔,融入流行生活,21.51%的人认为校园网络文化能影响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学生学业,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

(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建议

关于“你如何看待当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多选)”,53.23%的人认为比较枯燥,必须在形式上加以丰富,56.45%的人认为比较狭窄,必须在宽度上加以拓展,36.56%的人认为比较肤浅,必须在内容上加以深化,只有5.38%的人认为比较丰富完美,效果比较好;对于“你认为你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着重于以下哪个方面”,54.84%的人认为应该从学校学术及人文氛围的培养来加强建设,19.89%人认为应该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15.59%认为应该通过校风学风的建设,9.68%的人认为应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

2.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现状

通过统计数据表可以看出,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大学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希望自己学校具有独特的大学精神。

(1)独特的大学精神

对于“你认为学校是否有自己特色的大学精神?”,23.12%的人认为有自己特色的精神,21.51%的人认为没有自己特色的精神,32.26%的人认为基本没有自己特色的精神,23.12%的人认为学校完全没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

(2)校训、校歌、校徽

对于“你怎样评价学校的校训及其作用?”,50.00%的人知道校训的内容及其含义,觉得对学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起到了作用,27.42%的人知道校训的内容但不是很清楚它的意义,觉得对学校的发展没起到什么作用,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17.20%的人不知道校训的内容及其含义,但觉得它对学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5.38%的人不知道校训的内容及其含义,也认为对我们的学生成长没起到什么作用;对于“你知道学校歌、校徽吗?”,3.23%的人知道,也会唱,17.74%的人知道,但不会唱,46.24%的人不知道,32.80%的人觉得知不知道无所谓。

(3)学术氛围、教育理念

对于“你认为,大学精神与学术氛围有没有直接关联?”,41.40%的人认为有关联,31.18%的人认为没有关联,12.90%的人看不出有大关联;对于“你认为学校的学术氛围怎样?” 只有1.08%的人认为好,60.75%的人认为一般,有37.10%认为很不好;对于“你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吗?” 39.78%的人认同学校教育理念,有4.84%的人不认同,40.86%的人不清楚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什么,14.52%的人认为学校根本没有教育理念。

(4)关于培育大学精神的建议

对于“你认为学校大学精神的培育应该着重于以下哪个方面?”,12.90%的人认为应该是我校优秀精神的传承,18.28%的人认为应该是校风学风的建设,16.13%的人认为应该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52.69%人认为应该加强学校学术及人文氛围的培养;对于“你觉得一个大学的大学精神是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的?”13.98%的人认为通过校园建筑风格来体现,38.17%的人选择人文气息,11.83%的人认为应该是教师的教风,36.02%的人认为应该通过学术氛围体现;对于“你认为大学精神培育的主体应该是”,63.44%的人选择学生,11.83%的人选择注重培养特色的校园文化,43.01%选择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39.25%的人选择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5.38%的人选择举办各类问题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和访谈分析可以得知,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依然存在着校园文化积淀不深、大学精神重视不够等现象,具体表现为:

(一)物质文化丰富,精神文化匮乏

经调查研究发现,为了吸引生源,扩大招生规模,都比较重视学校规模的发展,硬件条件都比较好,而精神文化方面相对比较匮乏。一方面,为了学校自身的生存,很多中专院校升级为高职院校,升级后的高职院校为了显示自己的特点,体现大学的“大”,一味地追求学校面积的大,追求规模和时代气息,积极进行新校区的扩建,往往忽略了旧校区校园文化的移植与转移。有的高职院校的校史馆显示,该校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可是走进校园放眼望去,连显示百年校史的一颗树、一片瓦都没有,更不能说百年历史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由于受中专管理模式的限制,管理者的理念还没有进行变化和升级,还用中专那套管理体制来管理大学,对“大学”两字理解不够深入,学校没有真正的“大师”,学校在专业设置、人员配备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学校精神文化氛围不浓郁,没有自己的个性,大学氛围淡薄,大学精神缺乏,整个学校看似“有形”实“无神”。

(二)对大学精神价值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果从清末1902-1904年颁布的“壬寅-癸卯学制”中规定的“高等实业学堂”和“高等师范学堂”算起的话,高职院校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发展到今天,全国已经有1200余所高职院校,可以说高职院校已经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看似高职院校历史非常辉煌,地位比较重要,但“高职院校是大学”这种认识却有待商榷。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是不能比拟的,而且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凡是成绩好的学生均选择普通高等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考试失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高职院校。而且高职院校比较重视的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显示大学精神的学术氛围、人文关怀等比较欠缺,比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忽视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对策思考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由于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文化热点等在高职校园内相互碰撞、渗透和融合,校园文化中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先进和落后腐朽的文化并存,给传统的、稳定的价值理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新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体,是兴国之魂,决定着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课”教学,确保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这是建设校园文化的思想根基和理论基础。其次,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校风、弘扬求真务实的教风和树立开拓进取的学风。让大学生明白“梦在远方,路在脚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三,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彰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要将民族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将时代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后,要践行社会主义新型荣辱观,巩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基础。要让学生全面理解“八荣八耻”荣辱观,不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要明白“道德无小事,事事关道德”,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抓住两个“主体”

1.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全面人才教育为大学使命,以育人为第一要义。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把培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重视学生需要和尊重学生选择,使教育体制完全服务于学生。首先要培育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学生学习前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行。其次,要培育学生坚持真理,胸怀坦荡,高风亮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志存高远和始于足下”的辩证关系。其三,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增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就是要把人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办学,坚持教师的主体地位。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好的大学,必须要有大师,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做好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出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需先正己是师德的根本,教师必须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3.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大学精神

世界上任何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世界上一流的大学都各具特色,例如哈佛大学以培养政治家闻名,牛津大学以数学闻名,剑桥大学以物理学闻名等等。高职院校要想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大学精神,提升自身魅力,吸引生源。首先要有自己的管理特色,“管理就是决策”,一所学校能否具有持久的竞争力,最重要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是一个学校正常运行的关键。学校管理过程中是注重整体还是细节,是注重制度还是人情,是注重奖励还是惩罚,等等,或者是兼而有之,这对于学校的运行,提升教师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影响,都需要认真的思考。其次要有专业特色,如果是商科院校就要注重自己的商科特色,不要看到什么专业赚钱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好招生就开什么专业,最后成了自己学校的专业其他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取代,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久而久之,招生逐渐萎缩,丢掉了自己的专业。总之,注重特色优势,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大学精神,是高职院校处于不败地位的根本之所在,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必须加以重视。

【责任编辑:蒋林欣】

参考文献

[1]翟立群,姚成福.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的体现[J].社科纵横,2006(01).

[2]谷军营,唐竹叶.论建设校园文化与塑造大学精神[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1).

[3]张乃钟,缑文恩,段继超.大学精神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新任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0).

[4]蔡 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的培育[J].陕西教育(高教),2012(10).

[5]张丽超.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

★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邓秀华(1976—),女,汉族,四川南部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收稿日期:2015-07-0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6)01-87-5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调查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