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学英语问答式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2016-03-16李永仙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文山663099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李永仙(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提高大学英语问答式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李永仙
(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问答式教学方法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效的问答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课堂发言表现的问卷调查,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提高问答式启发性教学效果的对策,即通过树立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变换交际方式和培养学生用英语的习惯,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问答式教学;学习自信;语言认同感;英语习惯

苏格拉底法(Socratic Method),是一种主张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阐释个人观点的启示性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围绕课文主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1]。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认为互动不仅能促进语言学习,还能促成语言习得。以提问-思考-回答-反馈为主线的问答式教学方法正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始和具体体现。近年来,问答式教学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而基于学生课堂发言的问卷调查,针对大学英语进行问答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较少。大学生是具备一定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成年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给与他们提问和通过回答问题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2]。《课程要求》中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2]。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读、写、译等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全面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然而,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用英语交流并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却困难重重。涂艳荣和胡平在《大学英语学生课堂发言观察与思考》一文中,对学生课堂发言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大学课堂上能积极发言的学生甚少并较为集中,学生发言主动性不高或是被动发言[3]。

笔者认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和思辨能力的养成,解决课堂气氛沉闷、发言不积极、参与被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在问答式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出教学话题、激励学生思考、分享观点、交流思想、检测教学效果。此外,通过学生提问,教师可以答疑解惑,了解学生即时学习状态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以下是基于笔者所授课程“大学英语II”教学的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并针对造成学生被动参与或不参与课堂问答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一、调查及其结果

(一)问卷调查

为了促进后续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笔者对文山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1班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英语II”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2014级汉语言文学1班共有59名学生,其中大学外语选择英语方向的共有53位同学,共发放问卷53份,收回53份,有效问卷为53份。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满意度、课程强度、课堂教学活动、学习者的综合表现、课堂表现、学习投入、学习收获、课内发言等17个选择性问题和1个关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开放式问题。

(二)调查结果

问卷中,笔者就被试者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用英语交流、发言、提问和参与讨论的原因列出了“英语发音不好,不自信”,“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和“其他”等7个选项,可以多选。其中,有8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发音不好,缺乏开口说英语的自信。68%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66%的学生认为是学习习惯使然,不喜欢开口。30%的学生认为是对英语缺乏兴趣导致被动学习。21%的学生认为是面子问题妨碍了英语学习。17%的学生认为有其他的原因:基础差,不会说;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上课不专心,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习惯了听老师说。另外有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鼓励不够。

二、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开口难、发言不积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方面的问题,如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话语时间过长,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促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被动接受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母语和目的语使用量,或是不能简化教师用语,造成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量不足,影响学生的听课理解能力。根据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4],语言习得只有当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难度略高于原有水平时才能发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只有接收大量的语言输入,理解和内化之后才能有创造性的产出,因此当学生听不懂老师所讲时,在问答活动中表现沉默也是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学中问答式启发性教学效果受到牵制的原因还有来自学生情感、性格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因素。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好,一开口就怕说错或发音不准确,担心老师批评和同学取笑,从而丧失开口说英语乃至整个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英语学习中,自信心不足容易造成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焦虑感和紧张感:学生越是怕说就越不敢说,越不敢说就越不会说。英语学习就在这种面子的失与得、怕与难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习惯也就难以养成。根据克拉伸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当学习者处于紧张、焦虑、厌烦等消极情绪时,就算接触了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语言习得也未必发生。[4]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助于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使他们更有可能在课堂之外继续使用目的语。[5]可见,帮助学习者建立自信心犹如打开一扇门,引导他们通向语言学习的成功之路。

另外,很多学生将自己上课表现沉默归咎于性格内向。语言学习者在年龄、性别、学习动机、认知风格、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differences in learners)是二语习得中影响学习效果的众多因素之一。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有研究发现:在学校里,外向型学生说话更多,而内向型学生通常学得更好。[5]性格外向对于英语口语的提高确实有帮助,因为外向型的语言学习者更愿意尝试、更勇于使用目的语去实现交际目的,并通过这种社会性的互动习得语言。但是,这并不是说性格内向就等于哑巴英语。学习一门外语,同时学习的是这门语言的文化。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也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问、主动参与互动的学习策略。

三、促进问答式教学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口头交际的自信

1.增强学生的语言认同感

随着全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出现了不同的变体(English Varieties)。 这些变体的存在和被认可,使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Kachru(1992) 把世界英语分为内圈英语(the inner circle)、外圈英语(the outer circle)和扩展圈英语(the expanding circle)。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和新西兰英语属于内圈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属于外圈英语;中国英语、韩国英语等属于扩展圈英语。[6]认识世界英语即感受不同英语变体的发音、句法和语用的特点,改变标准英语唯一性的看法,认同自己的英语变体,培养跨文化、跨语体交际的意识,从而更有自信地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注重意思的表达和语言的流利度,相对弱化语言的准确性,尤其是发音,关注交际中目的语的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多于准确性(accuracy)。在学生用目的语表达观点、交流思想、获取信息时,发音、用词、语调、句法方面的错误纠正要讲究策略:只要不影响交际,尽量少纠错,给与学生顺畅交流的机会;纠错的时间和量的多少也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注意观察,把握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人采取合适的纠错方法。在问答和讨论等口头交际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营造宽松融洽的使用目的语的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观点的表达和沟通上来,放慢提问时的语速、延长等待时间、多鼓励学生尝试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

(二)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变换交际方式

1.鼓励学生探索英语学习中的新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会在与其文化的碰撞、交流过程中获得一种新的身份(a new language identity)。这种语言身份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被激活。例如,美国人特别善于向别人表达感谢,随时随地对任何有助于他的人都会说“Thank you”,而中国人则不习惯对与自己亲近的人说谢谢,此时学英语的人可能更愿意用英语来向亲人和好友表达谢意,觉得用英语说出来更自然。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或是和学生一起讨论在英语国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的期待,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并表明英语课上学生也可以随时提问、各抒己见,可以展现另一面的自我。

2.说写结合,给内向的同学表达的机会

课堂问答的即时性注定了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能给与学生思考并做出反应的时间是短暂的,若等待的时间太长,则会出现交际暂停的尴尬。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提出主问题后,依次提出几个小问题,逐渐引出学生对主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分解、细化问题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之下顺利地往上爬,并最终到达目的地。当然,学生也可以针对其对主问题的疑问,向教师提出更小、更为具体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互动,寻求帮助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另外,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在规定的短时间之内(如30秒)写下自己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然后自己读出来或由教师收上来读给大家听。借助这种过渡性的手段,给与每一个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既能保证外向型学习者说话的机会,也能照顾到性格内向的学生,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之后再鼓励多说多练。

(三)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的习惯

1.坚持大声朗读英语短文

大声朗读(reading aloud)对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朗读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并强化英语单词与读音之间的联系,纠正发音并有助于通过自然拼读记住英语单词。朗读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欣赏英语文章在韵律和节奏上的美感,通过朗读写作规范、逻辑严谨的英语文章,习得英语写作的行文规范,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发现并纠正错误,提升习作的质量。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感,通过流利的朗读树立说英语的自信。[7]

大声朗读的核心并不是理解,而是通过发声感知并欣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朗读强调的是流畅性和抒情性。朗读过程中,为了确保流畅性,朗读者不会也没有时间进行翻译,这就避免了母语的干扰。因此,坚持朗读可以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语感和用外语思维的习惯,长此以往就能脱口而出。大声朗读的时候,应该避免见到生词就停顿查字典的习惯,根据拼读规则大胆地试读生词,并且建议朗读那些朗朗上口的精美短文,如编入《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本中的文章和优秀演说家的演讲稿。

2.坚持阅读英语文章

朗读重在读以欣赏,而阅读则是读以理解。长期坚持阅读各种题材、不同文体的英语文章能帮助学习者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并能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积累词汇、句型的用法及其相应的语境(context)和对应的意思(corresponding meaning),进而为正确、得体的语言输出做准备。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读者与自己、读者与作者对话的复杂过程。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把这种无声的互动和有声的交流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后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练习,之后再以口头录音的方式向作者提出三个他们最感兴趣或者最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放到班级QQ群里让其他同学口头回答。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相信同学们用英语的习惯将会慢慢养成,从而克服不敢说英语、惧怕说英语的障碍,改变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一提问同学们张口就是中文的习惯。

3.坚持用英语问答

课堂是很多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佳场所。课堂内的英语交际可以包括一切和课堂有关的需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活动,如上课听不懂时学生用英语向教师提问或是请求再讲一遍、听懂教师的问题并回答、听懂教师的教学指令并按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和发言等等。每次英语课上,学习者尝试并坚持使用英语去实现当日课堂上所需要的交际功能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种让外语在用中学、学中用的教学方法,将使用英语形成一种惯性,最终改变开口困难的现状。

四、结束语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而问答则是实现交流的常用方法和手段。有效的问答式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英语课堂上,当英语教师面对学生的默不做声时,应该反思教学、分析教法、研究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及时调整提问策略、延长等待时间(waiting time),使学生有理解、消化问题和组织语言的时间。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勇敢尝试和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应及时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快乐和成就感,并慢慢养成用英语的习惯。另外,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肯定学生的英语,有策略地纠错或不纠错,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并接触不同的英语变体,从而建立起对自己所说的英语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边学边用,边用边学。

参考文献:

[1] 郑大湖.苏格拉底教学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和作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60-164.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 涂艳荣,胡平.大学英语学生课堂发言观察与思考[J].现代交际,2013(2):236.

[4] Lightbown, Patsy M., Spada, Nina. How Language Are Learned(2nd ed.)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37.

[5] Saville-Troike, M.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90.

[6] Jenkins, J. World Englishes: A Resource Book for Students (2nd ed.) [M]. New York: Routledge, 2009:19.

[7] Gibson, S. Reading Aloud: A Useful Learning Tool? [J]. ELT Journal, 2008(1): 29-36.

(责任编辑 查明华)

On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estion-Answer Interacti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 Yongxian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Abstract:College English develops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English in a well-rounded way, especially their ability in speaking and listening. The Question-Answer interactive method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teaching methods in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ffective Question-Answer is conclus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mpetence and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s well.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classroom Question-Answer activ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Question-Answer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build learners' confi dence in spoken communication; to chang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henever necessary and cultivate learners' habit of using English.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Question-Answer Interactive Teaching; learners' confi dence; language identity; habit of using English

作者简介:李永仙,女,云南耿马人,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TESOL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及英语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 - 11 - 16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9200(2016)02 - 0077 - 04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中动词—ing和不定式的比较
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